這一次出海不是海外貿易,主要是探明北美大陸的位置。
可也不是探明就全部回來。
需要留一部分人在那邊修建一個基地:至少也得有個港口,然後有一個小城鎮,讓後來的人抵達北美大陸後,可以迅速投入工作。
這個人很難招募。
不是錢的問題。
現在大明國富民康,有多少人願意背井離鄉,而且還存在著死在航行路上的風險,所以那種已經成家立業的人,根本不為所動。
不過……
終究是封建時代,社會的階層鮮明,也沒達到全民富裕,在社會的下層還是有很多窮苦人為了過日子選擇鋌而走險。
泉州的時代集團分公司不斷提高待遇,在從中南半島那邊來了將近八百人後,湊夠了兩千人,其中包括大量的泥瓦匠和伐木工。
在此之外,還有一些農夫。
按照計劃,如果找到了北美大陸,這兩千人不會返航歸來,而是會在沿海尋找合適的地方,修建一個港口,並且修建大量的房子,包括一些倉庫,準備迎接第二波去北美大陸的人。
而那些農夫,則會根據當地的氣候,將帶過去的種子進行篩選,在港口附近開辟農田,開始從事農業生產。
總之一句話,這是過去開分礦的。
不過尚有一個問題要解決:這兩千人過去之後,基本上屬於最原始的分配方式,所以黃昏提前和他們簽好了協議,製定了最初的財產分配的原則。
這就是說,這一批人過去後,會誕生北美大陸第一批地主。
這沒辦法。
要想馬兒跑,就得給馬兒吃草。
你得讓他們看見利益,看見未來,他們才會去冒這個險。
泉州那邊忙得熱火朝天。
順天那邊,也很快有幾封旨意傳遞出來,一封到應天之後,王景弘迅速奉聖旨趕赴泉州,準備接手黃昏出海的船隊。
另一封抵達廣州,而當時黃昏恰好到了廣州。
倒不是去看鋼鐵戰艦下水,是去找“海外大陸流言”的源頭,最後找到了,是一個在沒開海禁之前就搞海外貿易的“走私”商行。
在廣州官府的配合下,那個走私團夥沒辦法,為了活命,不得不配合黃昏,讓當年去過那片大陸的十幾個水手,跟隨黃昏去泉州準備出海。
當然,這裡麵有點貓膩,黃昏在威逼之下,還給了那個商行掌櫃一大筆錢,於是那個商行掌櫃一看既然是大明妖臣主持的出海,肯定有利可圖——時代集團的成功大家看在眼裡。
這位掌櫃也傾儘全力組織了三艘大船,要跟隨一起去。
羊群效應瞬間就起來了。
消息傳出去後,廣州這邊搞海外貿易的商行都以為嗅到了商機,紛紛登門找到黃昏,說希望鎮西公能給個機會,讓他們的商船一起去。
黃昏當時有些鬱悶——這一次不是去搞海外貿易的。
根本沒錢賺。
不過轉念一想,沒錢賺?
我補貼他們!
先運送大量的物資過去也算是一步好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