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本著有機會就上,沒機會創造機會也要上的態度,認真忽悠了一回實心眼的奶嬤嬤後,茗嫵就開始數著日子等那兩封寄出去的信了。
在她的想法裡,無論她姨媽此刻是身在揚州還是寄居京城,這兩封信總有一定的概率被她姨媽聽到點風聲。
可是一晃數日過去了,茗嫵想不明白自己寄出去的那兩封信怎麼就跟石沉大海似的,了無回音了呢。
怎麼回事?
嘿嘿,其實這事說起來很簡單,一個陰差陽錯就能完全解釋清楚了。
寄到揚州的那封信,還真的如願以償的送到了揚州的巡鹽禦史府,但那信是指名給賈敏的,所以獨自在家的林如海就很有風度的將那封信放到他和賈敏臥房的梳妝台上了。
而賈敏呢。
這幾個月被黛玉有意無意的各種折騰,身體有了起色不說,竟然還有體力回京探親了。
之前病體難愈,還以為這輩子都再也回不去京城,看不到她那多年不見的年邁老母親了呢。這一回身體有了起色,這位賈家姑奶奶又在接了京城娘家的來信,看到她老娘那殷殷思女之言,便起了回京城探親的心思,與林如海商量了一回,帶著黛玉乘船北上了。
而寄到寧國府給尤氏的那封信,也按著茗嫵事先計劃好的那般成功送到尤氏手裡了。可惜收到信的那日,正好是賈敏回京的第五天。那天尤氏在寧國府設宴款待榮國府女眷以及賈敏和黛玉這娘倆。信是早上到的,匆匆看了信後,尤氏還在心底罵了一聲晦氣,糊塗東西,便因客人已經到門前了,隨手將信塞到了袖兜內,就出去待客了。
誰知道吃玩玩樂的熱鬨了大半天,等尤氏想將那封信當麵給賈母遞上去時,卻發現信丟了。
這信丟了,又想著這寫信之人能寄錯信也是個糊塗的,於是尤氏心一沉隻當她從沒收過這封信也就罷了。
虧得茗嫵當初還尋思尤氏也是幼小失母的‘同病相憐’之人,怎麼著也會有些感同深受呢。
而那封丟了的信則落在了花木叢中,最後雨打風吹的被當成垃圾丟掉了。
時過境遷,等賈敏在京城湊了一回萬壽節的熱鬨回到揚州,看到那封茗嫵托人送到揚州的求助封時,茗嫵早就不在寶興縣了。
這殘酷的,殘忍的,冷漠無情無理取鬨的世界,還有那徹底打了水漂的兩根小金條。
也是夠夠的了。
╮(╯▽╰)╭
天氣開始轉涼,但整個大興府仍舊滴雨未落。春播在意料之中的徹底絕產了,但隻要能夠及時下雨,緩解旱情,就不會誤了這一年的冬耕。也因此人們仍對老天爺報了一線希望。
逼死了我們,對您老人家又能有什麼好處,是吧?
夏至後七十日可種宿麥。但在大興府這邊,冬小麥都要過了九月九的重陽節才開始陸續播種。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直到九月末,大興府仍舊沒有雨。當百姓的最後一根稻草,即那條大興府境內的懸河,其水位線也開始肉眼可見的下降時,人們心中的那點渺茫的希望也漸漸被絕望取代。
春天的時候,他們還能為了莊稼用擔子挑懸河水澆灌莊稼。如今懸河裡的水每天都在減少,他們還能怎麼種冬糧?
種不了了。
沒有土地的佃戶,交不出租子,買不起糧食,還要按人頭繳納的賦稅和出徭役,生活苦不堪言。而那有土地的人家,在麵對旱情時,也未必比那些佃戶好到哪裡去。
不過是半斤八兩罷了。
於是靠天吃飯的老百姓們不斷的想著各種能夠生存下來的辦法。他們進城做工,他們蓄養家禽,他們織布,販賣繡品以及各種能夠掙銀子的手藝。甚至有的人家已經開始典兒賣女,就為了叫彼此都能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