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長孫皇後, 唐太宗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入國事中。
國事之外,便是將年幼的兕子和稚奴帶在身邊親自養育。
於國,他是英武不凡的天可汗。
完善從隋朝便存在的科舉製, 行府兵製, 均田製。
貞觀之治下,大唐路不拾遺, 夜不閉戶。
大唐率軍征戰四方。除了三征高句麗而不得, 其他的戰役可謂是所向披靡。
因此, 李世民也成為西域諸國的天可汗。
設安西都護府,西域諸國來唐朝貢。
滅薛延陀。於漠北設安北都護府, 漠南設單於都護府。
大唐疆域南至羅伏州, 便是如今的越南河靜。北達玄闕州, 如今的安加拉河地區。西括安息州,如今的烏茲彆克斯坦布哈拉, 東及哥勿州,如今的吉林通化。
至此, 大唐疆域比之以往各朝各代,達到最廣。
真正的做到了萬邦來朝,臣服於天可汗的威嚴下。
也隻有這樣的李世民所開創的大唐,才能讓賀知章寫下“昭昭有唐, 天俾萬國。”的詩篇。
可於家。自長孫皇後去世, 李世民的家便不再成家。
年幼的兕子去世,安樂公主去世,太子謀反。
這一樁樁一件件, 讓李世民甚至都懷疑這是不是當年他弑兄逼父殺弟的報應。
“我如今, 竟然也體會到了父親當年的感覺。”李世民自嘲一笑, 隨後捏緊雙手, 看著前方的太極宮:“我如當年所說,當了一個好皇帝,卻不能當一個好父親。若是觀音婢知道承乾的事情,她會怪我的。”
承乾是他們第一個孩子。
那時還在天策府,他是秦王,觀音婢是秦王妃。
他們一家很幸福的生活著。
“那你後悔當皇帝嗎?”薑煙知道自己這個問題有些多餘。
隻是現在的李世民正處於脆弱的時候,薑煙很想知道,在這一刻他對當年的玄武門之變有沒有過後悔。
李世民好笑的看了他一眼,隨後道:“不後悔。為什麼要後悔。若非我,會有這大唐盛世嗎?今後史書工筆將如何寫我,哪怕繞不開玄武門之事,也不能否決我為大唐做的一切。”
薑煙蹲坐在旁邊,看著李世民站在高台上。
自魏征提醒後,他便鮮少來這個地方眺望昭陵了。
薑煙並不清楚此刻的李世民心裡在想什麼。
或許,在想他的大唐。
或許,在想他的觀音婢。
而這個王朝,終究要交到另外一個人手中。
公元649年,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於終南山去世。
分離十三年後,李世民與觀音婢在昭陵重逢。
淩煙閣尤在,閻立本所繪畫像栩栩如生,褚遂良的字清朗秀俊。
卻少了那個時常來懷念的人。
同年,被李世民帶在身邊養育過的長孫皇後第三子,李治登位。
大唐從貞觀步入永徽,也將邁向另外一個高峰。
薑煙站在太極宮,這座輝煌的宮殿在今日換了一個主人。
眾人都期盼著這位太宗之子會帶給大唐如何的驚喜。
事實上,李治作為皇帝做得其實是很不錯的。
奈何比起輝煌出色的父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妻子,顯得李治的存在感並不高。
薑煙看著李治登基,走過他父親曾經走過的路,居於高台。
青年的眉眼被他敦厚的性格掩藏,看向群臣的目光也漸漸不再隱藏他的野心。
自隋朝開始,關隴貴族在朝堂的勢力一直尾大不掉。
前朝有長孫無忌,後宮
有皇後王氏。
李治得到皇位,自然是想要做出一番事業來。
“他們以為我年幼,又知我仁孝敦厚。一個個都想成為我的領路人。”李治站在薑煙身後,看著前方皇位上的自己。
再看自己身側,出現的不是薑煙,而是武則天!
兩人並肩而立,看著那個熟悉的大殿,又雙雙望向薑煙。
“我偏不!”
“他們注定會輸。”
薑煙被這對夫妻同樣的態度震懾,在他們身上,她第一次如此真實的明白什麼是政治盟友的意思。
後世都覺得李治是因愛昏了頭,所以才在孝期滿了以後,便將武則天從感業寺接出。
可薑煙看到的卻是兩個互相的確有感情,但又都清楚去往皇宮究竟是為了什麼的兩個人。
他們的感情中交雜著政治。
隨後,一個在前朝對抗長孫無忌為首的貴族門閥,一個在後宮對王皇後小心恭維。
薑煙的視線好像被分成了兩個。
人前,他們是愛得仿佛失去了禮法的兩個碌碌無為之輩。
人後,卻在磨刀霍霍時刻準備揮刀向門閥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