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第 183 章 *相反,年僅五六歲的……(1 / 2)

陶淵明在東晉, 甚至是在唐朝都並非受主流認可。

東晉時期,他是“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拳拳事鄉裡小人邪!”的五柳先生, 放棄官職, 寧可扛著一把破鋤頭,守著幾畦荒草比菜苗還要茂盛的菜地貧困度日,也不願意像這片黑暗低下頭顱。①

縱然之後也有李白王維等人也會寫詩。

他們說“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②

也說“生事不曾問,肯愧家中婦”③

更有“齷齪東籬下,淵明不足群。”④

他們不解那個從前“丈夫誌四海,我願不知老。”的陶淵明怎麼會在做官幾年後, 毅然決然的拋棄這一切,每日與農人在一起, 不顧這個社會的黑暗腐朽,不顧家人的困頓貧寒。⑤

念著“時複墟曲中, 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的時候, 真的就能那麼自在安心嗎?⑥

曾經的薑煙也有這樣的想法。

可現在她明白了。

比起在塵世掙紮那些他做不到的事情,不若在得到過,又經曆了失去過之後, 做個真正的自己。

陶淵明從來不需要有人理解他。

他早就完成了自己的內心塑造, 以最平淡的詩句, 寫儘他的淵深樸茂。

薑煙笑容越來越明顯, 耳邊的琴聲從一聲聲斷續殘音,與周圍鳥叫蟲鳴應和,譜寫出最美妙的一首曲子。

薑煙雙手交疊, 朝著陶淵明的方向恭敬一拜:“多謝先生,我聽見了!”

那張無弦琴的琴聲,是她聽過最好聽的曲子。

琴聲最後,薑煙被濃濃白霧籠罩,感覺麵上飄過桃花瓣,眼前逐漸出現一點光點。

她上前走了幾步,麵前豁然開朗!

映入眼簾的是華麗肅穆的宮殿。

一排穿著相似服裝的女人,大的有十幾歲,小的才五六歲的樣子。

一行人目不斜視的走過薑煙麵前,隻跟在最後的那個年紀最小的小女孩抬頭看了薑煙一眼。

薑煙怔愣了片刻,跟上那個小女孩追上去。

她沒有看錯的話,那個眼神怎麼那麼像馮太後?

算算時間,陶淵明之後也的確該是馮太後了。

“在這裡。”馮太後不緊不慢的出現在薑煙身後,望著那個小小的背影,目光平靜得仿佛不是在看從前的自己。

薑煙回頭,指了指前麵,眼珠子都瞪圓了。

剛才那個真的不是馮太後本人嗎?

“試了試,發現自己還是更習慣如今的模樣。”馮太後沒有正麵回答,但也解開了薑煙的疑惑。

她早已不能習慣自己年幼時惶恐不安,又天真爛漫的模樣。

“我算得上頗有家世,不過也在前朝。”馮太後帶著薑煙走在隊伍的最後麵,看著熟悉的宮殿,還有之後閉著眼睛都能想到的事情,馮太後第一次發現自己的記憶力竟然如此好。

因此,跟薑煙說話的時候語氣也柔和了不少。

聽得薑煙都有些不太適應了。

在幻境外,馮太後一直都是冷冰冰的,偶爾一點溫柔都給了小貓黛黛。

現在冷不丁對自己說話這麼溫柔的樣子,薑煙是真的有點違和。

可馮太後才不管薑煙能不能適應。

她這輩子,除了文成帝,就沒有委屈自己讓他人好過的時候。

薑煙顯然也不會去指出馮太後的態度,接著她的話說:“我知道。北燕的君主。”

“不錯。”馮太後並不覺得這有什麼值得炫耀的。

被滅亡的國家,除了技不如人之外,本身就說明自己內部出了問題。

雖然馮太後的祖父是北燕的末代皇帝,但馮太後本人其實沒有怎麼享受到北燕皇室身份帶來的優渥生活。

相反,年僅五六歲的時候,馮太後就因父親獲罪被斬後,沒入宮中做了侍女。

幸得在宮中做昭儀的姑姑照拂,馮太後在宮裡的日子不算難過。

兩人說這話,走入一處宮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