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第 223 章 *追一個追不到的夢,……(2 / 2)

與薑煙所見過的老年時的古人都不同。

那些人好像到了年邁時都能與從前的事情和解,看明白許多。

可朱耷不。

他指著其中一個四十不到的自己說:“後來我還俗了,放棄了族譜上的名字,名朱耷,名個山驢,名雪個……我有許多的名字,它們是我,也都不是我。”

是黔驢技窮的驢,是白茫茫雪中的枯枝。

他依然對清皇室不滿,依然在夢鄉裡尋找他的大明。

追一個追不到的夢,畫一個人生的寂寞孤傲。

薑煙也乾脆坐在朱耷旁邊,雙手抱膝。

見他又投身道門,在城郊天寧觀停下腳步。

天寧觀是一處曆史悠久的道場,相傳時間可以一直追溯到東周周靈王太子晉在此煉丹。

後來西漢縣尉在此建立梅仙祠,一直到許真君治水後創建太極觀。

直到宋朝被改名天寧觀。

而朱耷到此,重建後更名為“青雲圃”。

是僧人也是道士,渾渾噩噩又洞若觀火。

這裡出現了一條條翻白眼的魚,模樣怪異的鳥,枯枝的樹。

頹屋危石,殘山剩水。

每一個落款都是似哭似笑的“八大山人”。

白紙黑墨交織間都是他的憤慨。

遺世逃名老,殘山剩水身。①

他放棄牛耳,留下一隻隻白眼,表明心跡。

“去吧!”朱耷揮手,讓薑煙離開,靠在一塊大石上,抬頭回望自己的人生。

看那一個個“朱耷”做著他自己都無比熟悉的事情。

隻留下一個背影,如巨石窒泉,如濕絮之遏火。②

矛盾,又分外貼切他的一生。

——

薑煙被推到一處戲台,周圍咿咿呀呀的唱著,好不熱鬨。

從極靜到喧鬨,薑煙還有些不適應,下意識摸了摸耳朵。

旁邊翹著腳聽戲的洪升推過來一疊炒黃豆,十分自在的問:“吃嗎?”

薑煙抬手輕笑,表示拒絕。

“這裡是?”薑煙左右看看,確定眼前這個洪升看起來不超過十五歲,還是有些不太確定的問。

“聽戲啊!”

洪升丟了一顆炒黃豆進嘴裡,又指了指旁邊的小點心:“這家的點心做得不錯,戲也好,你試試?”

一旁的點心看起來就是一塊白色的糕點中間點了一個小紅點。

薑煙見洪升再三邀請,隻好拿了一塊,問他:“你這麼小就出來聽戲?”

“不行嗎?”洪升反問:“聽戲而已,這裡聽戲的人多了!”

薑煙還想說什麼的時候,洪升卻拍拍手心,又抖了抖衣裳,將那些黃豆碎屑抖掉:“走吧,後麵這出這家一直唱的不好,聽了也是受罪。”

走出人聲鼎沸的戲院,迎麵而來的就是熱鬨的大街。

穿過一道內牆門,上麵還寫著“錢塘”兩個字,薑煙看到了更多的景象。

要不說清朝時期乾隆喜歡下江南呢。

這個時期的杭州雖然不是薑煙印象中那個現代化大都市的樣子,房子都很低矮,但周圍人的氛圍和舉止,都讓人感覺到了屬於杭州的精致。

街邊就有人在喝茶,說書聽戲的地方都有。

大街上有各種雜耍和小販,有的一看就貧苦,有的看起來日子過得勉強湊合。

洪升一路帶著薑煙走到西湖邊。

此時正值夏天,西湖的模樣就是詩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彆樣紅。”的景致。③

雷峰塔遠遠看去還有些胖胖的,和薑煙印象裡的也不一同。

“許久不曾來這裡走走了。”洪升找了一處僻靜的地方坐下,手上不知道從哪裡抓來了一把石頭,一顆一顆朝著對麵的湖水打水漂。

“也不知姑娘是想知曉什麼。我這輩子也沒什麼好記下的。”洪升其實是這群人中最不解的那個。

他功名不成,與家裡也沒什麼好的關係,便也談不上是什麼震爍古今的孝子。

反倒是連累了自己的妻子,那麼好的一個才女,要跟著他吃苦。

“您在戲曲方麵的影響可不低!”薑煙都不算票友戲迷,聽了唱戲就昏昏欲睡的人都聽說過《長生殿》的大名。

這叫沒什麼好記下的?

中國戲曲可是與古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劇。

這種影響力還不值得被人記得?

洪升卻是抬頭輕笑,好似全然不放在心中,而是盯著陽光下微風中輕輕搖曳的荷花。

“是嗎?”洪升隻坐在哪兒,呆呆的看著荷花。

直到天色將晚,遠遠看到一個人來尋他,驚呼道:“昉思!洪昉思!你莫不是瘋了?明日就要成親,今日卻不見蹤影,嚇死我們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