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間的第一次革新, 僅維持一年,便以守舊派的堅持和範仲淹等人的貶謫為失敗告終。
儘管如此,範仲淹提出的學院和完善的科舉製度並沒有被剔除。
相反, 隨著學院的推行,這次革新的餘波甚至影響了往後近千年的時間。
在晏殊和範仲淹正進行著升遷到貶謫到升遷這個過程中,蜀地的眉州眉山一戶姓蘇的人家裡有個孩子降生了。
這是家中的次子,前麵還有一個長兄和姐姐。
兄長叫景先,女兒名八娘。
其實在八娘之前, 還有兩個女兒,隻是都早夭而亡。
次子取名蘇軾。
又過了幾年, 蘇家的長子景先八歲而亡, 次年家中的女主人生下了最後一個孩子, 幼子取名蘇轍。
這家也是奇怪。
男主人當了二十多年富家少爺,成親生子後也一如從前,直到母親去世, 原以為十拿九穩的功名卻落了空,這才收了心思潛心念書。
“爹, 您可真行!”蘇軾一家三口出現在薑煙身邊,蘇軾看著被提溜回去讀書的自己,再看看當時還在繈褓裡的弟弟,忍不住歎氣:“您自己讀書也就罷了, 弟弟才多大?他都聽不懂,您還要他來讀書。”
蘇轍抬手,頗為傲嬌的說:“哥,你自己不樂意,不要代表我,我暫時還不想被代表。”
他那個時候隻是不會說話, 如果會說話指定能跟著他爹念上兩句。
蘇軾抬手搭在蘇轍肩頭,輕輕搖了一下他:“弟弟!”
“弟弟聽不見。”這麼多年下來,蘇轍早就看透了這個哥哥的純真性子,翻著白眼說:“行了行了!你再多說幾句,爹就要大掃帚抽你了!”
說著,對麵的蘇洵已經提起了院子裡用來清掃的大掃把。
“爹!”蘇軾跳到蘇轍身後,靈活得和他那個微胖的身材總有那麼一點點的違和。
“你彆叫我爹!”蘇洵抬手,覺得自己這一身養氣功夫都是被這個兒子給折磨出來的。
誰家小兒如此活潑?
眉州眉山蘇家次子!
就連薑煙站在三人中間都能深深的感覺到,蘇家這快活的氛圍。
“看這些沒意思。”蘇軾迅速換了話題,擺擺手道:“走走走,薑姑娘,我帶你去吃我們本地的美食。”
蘇軾摸著在寬大衣衫下不怎麼看得出來的小肚子,滿臉懷念的就要帶著薑煙去吃好吃的。
還非常老道的念:“我記得家門口往前走會兒就能遇見個擺攤的老太,她家的涼茶最好喝。再走到前頭鎮子上,賣花阿娘隔壁攤子的糕好吃。還有豬肉張對麵的那家糖水鋪子,滋味甚美啊!”
在明末清初的辣椒傳入國內之前,四川並不嗜辣,而從小長在蜀地的蘇軾更是喜甜如命。
這三兩句裡說出來的幾乎都是甜食。
薑煙眼睛發亮,腳步歡快的要跟著蘇軾去吃好吃的。
身後卻突然傳來蘇洵拿著掃把杆子敲籬笆的聲音:“走什麼走?這裡怎麼就沒意思?為父苦讀,為你們做榜樣,這還沒有意思?”
薑煙和蘇軾腳步頓住。
“爹!”蘇軾轉身,明明父子三人如今看起來的年紀也相差不大,蘇洵的白發更多一些。
可蘇軾喊爹的時候,還是讓蘇洵一張老臉有點繃不住。
四肢僵硬的看著對麵的蘇軾,再看看旁邊雙手交握抬頭望天的小兒子,蘇洵把掃把放在一旁,也不管了。
明明小時候還那麼孝順,怎麼長大了都這麼叛逆呢!
薑煙沒有跟著蘇軾在蜀地玩鬨太久,很快就到了三蘇進京應試的時候。
此時的開封早已經曆過了範仲淹一乾人的興學改革,以歐陽修和範仲淹好友梅堯臣為首,針對時下詩文改革的運動正在進行著。
儘管蘇洵好友向歐陽修舉薦無果,但隨著這父子三人進京,很快就掀起了不小的討論。
第一場考完,薑煙學著那些書生身邊書童的樣子給幾人打扇子。
“怎麼樣?”她剛才可是看得清楚,這三個人走出來都是雄赳赳氣昂昂的,隻要有眼睛,就能看出這絕對是三父子。
蘇洵隻是謙虛一笑,示意薑煙不用給他扇風,說:“尚可。”
蘇轍看了薑煙一眼,年輕了的麵容裡透著拘謹和藏不住的傲嬌:“還不錯。”
隨著薑煙看過去,蘇軾直接上前一步站在了扇子風下,吹得衣衫都稍稍飄動幾下:“那我寫得是相當不錯!‘堯、舜、禹、湯、文、武、成、康之際,何其愛民之深,憂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長者之道也……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妙啊!我寫的真妙啊!”①
旁邊被擋住了風的蘇轍聽完了蘇軾背下來的整篇,仔細琢磨後猛地抬頭,一把拉住蘇軾:“哥,堯?”
“對啊。怎麼了?”蘇軾認真的反問,一點也不覺得自己剛才說的有什麼錯。
再旁邊一點站著的蘇洵都笑不出來了。
撚著胡須的手抖了又抖,低頭望著自己剛剛不小心扯斷的幾根胡須,蘇洵深呼吸幾口,上前一步拉著蘇軾的衣袖,聲音都顫抖起來:“兒啊!你再仔細想想,你真是這麼寫的?”
蘇軾認真點頭:“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