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是李隆基第三子,按照曆史,是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第一個在京師以外登基再進入長安的皇帝。
安史之亂起,被玄宗任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領朔方、河東、平盧節度使,負責平叛。
唐玄宗西逃,他在馬嵬坡為百姓所留,與玄宗分道,北上至靈武。
順便說一下馬嵬驛之變,也和李亨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這個男人不簡單。
這是一位貨真價實的亂世天子,。
他繼承了天寶盛世的成果,在致力平叛的同時嘗試解決天寶以來政治、經濟體製運作中的各種弊端,並為身後的帝國打下了一定基礎。
隻不過,由於他的主要精力在平叛,無法對後宮、宦官勢力的膨脹進行限製,反倒給安史之亂後的重建留下了難消的隱患。
這是肅宗個人的不幸,也是大唐帝國的悲哀。
不過現在,安史之亂並沒有發生,所以李亨完全不用平叛,可以將大把的精力投入這個國家,改革天寶以來政治、經濟體製運作中的各種弊端。
王博有理由相信,他應該可以為大唐帝國延續一些壽命。
至於能延續多少年,王博也不太清楚。
說實話,如果可以的話,王博壓根就不想讓李亨登基,而是采取民主製,但問題是這是唐朝。
在這個時代,民主還未萌芽,王博在這個時代采取民主,根本不現實。
如果他可以留在這個世界幾十年,親自把舵,相信還可以將大唐推向民主。
但問題是,王博可能沒有辦法留在這個世界太長的時間了。
所以他隻能快刀斬亂麻,趕下李隆基,換上年輕有為的李亨。至少如此一來,可以讓唐朝的盛世多持續一些時間。
李亨被王博點名,臉上浮現出難以掩飾的狂喜,但他很快就冷靜下來,轉身看了一眼李隆基,發現李隆基果然用一臉吃人的表情,猙獰的看著他。
在皇權的麵前,父子親情真心不算什麼。
李亨也是一個果斷的人,知道這個機會後,並沒有畏懼李隆基,反而答應了下來,朝著王博一拜,說道:“李亨多謝仙人垂青。”
他很有頭腦,直接給王博安了一個仙人的身份,表示自己登上皇位,完全就是仙人指定,名正言順。
畢竟皇帝,也隻不過是凡人而已,自然不能違抗仙人。
王博沒有反駁,順勢答應下來,看著左右的文武百官說道:“汝等,還不快快叩見皇上!”
文武百官你看我,我看你,一時間不知道該跪不該跪。
王博冷哼一聲,一股強橫的魔力席卷而出,化作一股衝擊波,將宣政殿的房頂轟成粉碎,漫天的灰塵落在文武百官的腦袋上。
“我說,現在,跪下,叩見皇上!!!”王博一字一句的說道。
文武百官頓時被嚇破了膽子,慌慌張張的跪伏在地,“吾等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萬歲!”
李亨看到這一幕,一臉狂喜。
李隆基一臉默然,如同泥塑雕像,他知道,自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他恨啊。
不過麵對王博的強勢,他在恨也沒什麼作用。
然而下一秒鐘,隻聽轟隆一聲巨響,眾人抬頭一看,天空裂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