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
至少當時是。
取名路勇。
因為生了兒子,賀萍兒在家多少有了點底氣。
其中一天天過去。
反正其間是發生了很多事情,爭吵分合呀。
賀萍兒雖然是女的,但受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以及家庭的因素,她其實是有點重男的。
重男,就輕女。
不是很輕。
可對比之下就很明顯了,至少路晴是那麼想的。
她在年少時對家,對家人心生厭惡期盼快快長大去遙遠的城市,一輩子都不會回來。
缺愛。
就很容易被感動。
好在賀萍兒對她的學習十分嚴厲,路晴毫無意外的考上了大學,去了很遠的地方念書。
而路勇就不好運了。
他不愛讀書。
更排斥賀萍兒對學習的嚴格要求,越不愛讀。
死循環。
甚至到了一看到書就頭疼的地步。
初中的時候,鎮上開了第一家網吧,加之賀萍兒為了賺取學費跟路大川去外地打工了。
沒人管。
路勇寧願不吃飯也要把飯錢拿去網吧打遊戲。
一發不可收拾。
不管是他,學校很多人一放了學就去網吧打卡。
從來沒上過網,好有意思。
路勇整個初中都過得渾渾噩噩,他考高中是沒希望了,剛好那一年,教育部針對這些初中生實施進入職高學習的政策,是首發的。
路勇就去了。
他初中最後一個學期去念了職高,然而隻待了一個星期就不願意去了。
為啥?
沒意思。
他本來就不喜歡讀書,職高的宿舍還是二十多個人一起住的,人員混雜,相處也麻煩。
離開的那天,兩手空空。
之前買的鋪蓋棉被水桶臉盆這些全不見了。
他不讀書,又才十五歲,隻能跟著路大川去工地上學習砌磚,精細活兒他也乾不下來。
彼時,路晴已經去了大學。
有賀萍兒在身邊,路勇自然什麼都不需要操心。
飯有人煮,衣服有人買。
隻需要每天去工地上做事就行了。
賀萍兒很辛苦,她照樣要去工地上幫忙的。
忙完後馬上去菜市買菜做飯,吃過晚飯後又要洗一家的衣裳,淩晨四點多就要起來做早飯。
一直到路勇二十歲。
家裡買了房子,而路勇也在開始被催婚了。
其實是催著他找女朋友。
可他常年在工地上,麵對的都是一群老爺們兒。女的?頂多隻有一堆母蚊子。
反正路勇是不知道怎麼跟女孩子相處的。
當然,他也不想交女朋友。
木有錢。
搬磚所得的工資都是由賀萍兒幫著存起的。
她是擔心兒子一下有那麼多錢會亂花,所以隻會給他一些零花錢,用完了再問她要就是。
路勇不開心。
他一點都不想問著要錢,他覺得難以開口。
但他花的錢也不少。
仿佛是為了跟賀萍兒作對,一千兩千是看不上的,要麼就一萬一萬的拿,請人吃飯唱歌往往一晚上就花好幾千,路晴是從來沒得到過路勇一頓飯吃的。
典型的對外人好,對家人比對待外人還不如。
恩。
跟路大川路爺爺是一脈相承的。
畢竟,家人怎樣都是家人,與外人的關係卻是需要維護保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