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官,特彆是手握兵權在戰場上拿功勳的武勳們,那更講究一個多子多福。
就像是郭家老太太當年生下四個兒子。
瞧瞧,這不是隻養大一個。其餘的三個兒子夭折,那也是更有原由。隻能說當年的生活也是戰亂之時。
彼時哪顧得更多?
小孩子經不得奔波勞累,那夭折也隻能怪命數。
郭家老太太當年做人媳婦時,那肯定不會想著夫君納妾。可等著兒兒子娶這些年一直沒有抱上孫子。
郭家老太太對於兒媳就是越來越不滿意的。
“老太太,大都督聽不著您的述苦。您啊,就是為難的自個兒。”郭嬤嬤又是勸道:“再則說奴婢最是知道老太太心疼大都督在外奔波全是為了家族興盛,怕也是舍不得拿府中事去為難大都督。”
郭嬤嬤還真是拿準郭家老太太的心思。
郭家老太太是真的心疼兒子。
郭盛這一位雄衛軍節度使兼洛州都督看著風光,可那等風光裡下更是為人謹慎與萬般的籌謀。權利場上的鬥爭從來就沒有容易的。
郭家老太太跟兒媳有恩怨,那畢竟還是府內的一些內宅事。郭家老太太自然不可能真拿這些事情去跟兒子述苦的。
郭家老太太現在能想的一點子開心事情就是女兒小五的大婚。
楊氏這一位郭府上的大都督夫人是忙碌著的。
她是真的忙碌,那是忙碌府務,還要忙碌著操持小姑子的婚事。對於小姑子婚後繼續在府上住著,那是朝夕相對。
楊氏沒什麼意見。
楊氏對於如今成為一個傻子的小姑子更多的還是憐惜。
楊氏同樣想著機會也是緩一緩跟婆母郭家老太太的關係。楊氏那邊為著楊家添一份聘禮的事情,又是回了一趟楊家。
關於添聘禮的事情。
那一說出來就是惹得楊家起怒意。楊氏是一個頭兩個大。楊氏的親娘就是罵著女兒,道:“你也是一個窩裡橫的,如何就是今天這般不爭氣?你那小姑子的事情能全怨你弟弟,還不是她自己不守婦德一心去尋什麼廟會的熱鬨才會走失……”
楊家太太的心思不難揣測那就是不想給出一份聘禮。
楊氏說道:“這是府上老太太的意思。夫君同意了,我回娘家就是與娘商議這事兒的。”楊氏沒說的,那便是夫君已經私下與她議過。這一份聘禮夫君會出一部份。楊家也是出上一部分。
總之,真沒想著讓楊家全出的。
郭盛這般做全是不想讓楊氏在娘家為難。可郭盛更不能不想想親娘的立場。對於親妹妹的心疼,也是覺得應該補貼給妹妹做小金庫。
至於楊氏一回沒說郭盛願意補貼一部分。
那是郭盛的意思,他想讓楊氏先探一探娘家的意思。彆急著表態,有時候退一步更能瞧清楚彼此之間的份量。
郭盛與楊氏說這些話時,楊氏心中有點受傷的。這表明她的夫君對於她的娘家是心有芥蒂。
可現實就是確實跟夫君想的差不多。
這些年裡楊氏也是借著郭府的資源,那私下是補貼過娘家的。
至於明麵上嘛,那當然要顧及婆母郭家老太太。楊氏倒不敢過份的伸手。可除了一些財物的補貼。
楊氏更清楚的便是她的兄長楊苙的官職,那是夫君給謀來的。
至於她的弟弟想娶小姑子?
這才是沒影兒的事情。
偏偏她娘和弟弟一門心思的走上差道。
“……”楊家太太是沉默許久後,那才是說道:“沒得這樣的道理。贈禮道歉咱們府上也軟了身段。女兒,您是嫁給郭家做婦,可也得記著是楊家女兒。”
“我記得。”楊氏肯定的說道:“可我一個嫁進郭家這些年沒生下一兒半女的,我這腰杆挺不直。”楊氏說到這兒時眼睛紅了。
“娘,我的嫁妝還有些,我給補貼上一些。您瞧著,娘家是否給小姑子那邊補一份聘禮?”楊氏這時候話裡有哀求。她在想若是娘同意了,那麼,她大不了拿著嫁妝補貼些。
楊家太太聽得這話沉默起來。
她的目光是盯著女兒瞧上許久後,才道:“成,你都舍得嫁妝。那娘家就是給你的小姑子賠禮道歉,那是再軟一個身段。”
楊氏聽得這話心頭一鬆,她笑道:“夫君那邊必然也會補貼一些的。娘家這邊真不會太為難。這就是想做給府上的老太太看的。夫君不為難,女兒這邊也能在弟弟謀官職時,好與夫君遞遞話。”
本來還有一些小心思的楊家太太這會子徹底不打算再多話。到底她真真的顧著小兒子的前程。錢財重要,可前程更重要。楊家太太心中歎息著,她想,就當是破財免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