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王天壽,兒子不敢。父王隻需好好休養,身體自然痊愈無恙。”李三郎是孝順有嘉。這時候的李季卻是心中嫉妒兒子的豐華正茂。
可這兒子的孝順又是讓李季心頭受用,孝順的孩子哪一個當爹的都喜歡。
“起來,這是寡人的遺願。你若孝順,就當受領群臣的跪拜大禮。”李季對兒子滿滿是叮囑,道:“家國大業,你當擔起。我兒莫讓為父失望。”
李三郎還能說什麼?
此時李三郎起身,在諸臣的見證下受了大禮。
福生在旁邊還是叮囑小內侍擬定了詔書。那帛布之上,更是落下漢中王的朱砂大印。
這等大事自然是要宣告天下。
福生對於李三郎能不能做好一個漢中王,這倒不擔憂的。可福生心中更清楚,這一個兒子想做一個皇帝?
那還是缺了一個開國皇帝的霸氣。
隻是目前隻能如此了。
漢中王換人了。
這等消息天下皆知時,霸王已經開始他的爭伐大業。
外麵的世道又亂了。因為,想當皇帝的可不是隻有霸王一人。這水渾了,自然有更多的人都會跳起來。
而福生還記掛著的便是李季的遺言。
福生最後隻是一聲的歎息。她其時做到了原身的兩個要求。她明明可以離開這裡了。可她還是沒離開。
或許原身還是有遺憾的吧。
福生更擔憂的還是她真的離開,原身的長子李三郎在這等天下又要一統的局麵下,他能撐起來嗎?
事實就是,不能。
李三郎隻想著在這蜀州做一個漢中王。
而福生最清楚不過,天下一統時,沒有躲開的機會。於是,她能做的就是一件事情,漢中王繼續他的種田大業。
而福生這一位王太後那是與大臣們商議起來,在這一場大變局的大戰略。
關於那一條小道,那一條能夠通往八百裡秦川這等王霸基業的小道。
福生是非常重視的。
福生要再現的就是原身記憶裡李季的偉業。既然李季人歿了,那麼,後麵的事情福生來做。
李漢皇朝總不能斷送在福生的手上。
可能在大業麵前,還有一些家事也要福生忙碌的。
李元娘、李二娘的婚事,還有李三郎守孝後,他的婚事。以及李四娘的婚事。一眨眼,在福生瞧著時間太快。
可這些李家兒女們的婚事,那亦是不好再擔擱下去。哪怕不急著大婚,這人選總要挑出來的。
就是在這一場挑選中。福生見到了一個熟悉的麵孔。
在宮女裡,福生見到了覃氏,這一位原身記裡李季最寵的夫人。也是讓李季動了心思廢嫡立幼的美人。
覃氏的容貌出眾,覃氏也是一個善解人意的美人。可這一切在福生的眼中,又或者在原身的記中都是她最討厭的。
覃氏的出現,這讓福生很淡然。
給李三郎挑了侍候的宮人,這等機會似覃氏這樣的人那自然不會放過機會的。隻是福生萬萬想不到的,李季不在了。
這一位還想蹦躂到兒子李三郎那兒。
憑什麼?
真以為有美貌就能擁有一切?
福生把覃氏按了下去,她不在多做什麼。似這等心高氣傲的,讓她活著,讓她活著看到身邊人日子越過越好,那是富貴加身。而她隻能落在塵埃裡,那對她才是最大的處罰。
福生給兒子三郎挑中的侍候宮人,就是覃氏身邊的另一人。
那也是福生有印象的。便是那一位原身記憶中,那給李季生下庶四子的耿氏。這一位耿氏在原身的記憶中,那真真是一個低調的人。
可這等低調的人最後能成為一個勝利者,審時度勢在福生看來是滿滿的滿分。
這等知分寸的,真是到兒子李三郎的身邊也是不錯的。莫名的,有給李季戴綠帽的感覺,福生有一點小小的暗爽。
哪怕耿氏的年紀大了一點,可這等侍候的宮人就要懂分寸的。
於是,覃氏被福生壓下去。
那與覃氏熟悉的耿氏就被福生圈中了人名。這等事情,福生隻圈了人名,後麵的事情自然由得宮裡的執事去安排。
耿氏的容貌不錯,可比起覃氏來差得遠了。
那又如何呢?
福生隻是想順一想心氣。她隻是順道的就是做了這麼一件事情。
爾後,李元娘、李二娘指了婚。嫁娶非小事,後麵自然由得宮中的內府去操持。而福生要做的繼續與大臣商議對秦川的攻略。
快,一個字突出要點。
趁人不備,那是把秦川的要地拿下。八百裡秦川自然有天險,隻要拿下幾處關隘,那麼,那就是鎖住了其它七國舊地對秦川覬覦。
漢中王的治下本錢有限。
這等時機非常重要,同時,速度要快。不能給敵人反映的時間,若不然很可能功虧一簣。機會就一次。
這一次不成功,再想求機會?
那是門都沒有。
因為這等突襲,本來就是趁人不備。
一旦霸王封在秦川的秦王反映過來,再是招呼在趙地的舊識,那時候,漢中王這點子家底是吃不消的。
至於秦川治下的百姓?
這些百姓若是在以前那自然是天下最張的兵源。可現在嘛,在始皇治下時,他們沒得到恩惠。他們明明一統天下,可最後落得依然是沉重的徭役與賦稅。
明明一統天下是六代君王的遺願,明明說一統天下就是會過上好日子。
可始皇沒給這些百姓兌現這些美好的願景。
這才是為什麼始皇的社稷江山不穩。
二世就亡的真正原由。
因為秦川是始皇的根基,根基動搖了。
幾代人的血,最後得到富貴的隻是那些貴族。那些真正流血的百姓,他們得到了什麼?他們什麼也沒有得到。恰恰相反的,用他們的血掙得的富貴,那被上麵的貴族全部摟進了自己的腰胞。
留給這些百姓的隻是更苦的日子。
那麼,於活不下去的百姓而言,活路都沒有,隻能去死了。其它的一切還重要嗎?
不重要。
福生要借鑒的就是原身記憶中的李季做法。
約法三章,真的很有效果。
有些時候,李季這一位做過亭長,那是在底層當過官僚的,又是做過遊俠兒的人是非常了解這一個時代的底層百姓,那追求的是什麼?
隻是一活命的吃食。
連活路都不給,憑什麼讓人去死?
於是,福生要做的,就是摸著石頭過河。
這一年是霸王稱伯的第三年。
這一年,漢中王府下麵的兵馬,那是出蜀州,入秦川。用聲東擊西之法,暗渡陳倉。在秦王沒反映過來前。
那就是拿下秦川的關隘。
八百裡秦川被鎖。如今就是兩隻人馬來爭奪這片土地的統治權。
漢中王的軍隊與秦王的軍隊,那是正麵撕殺。
一切與福生記憶中的一樣。
秦川的百姓對於始皇統治時沒得到任何的恩惠,那對於前朝沒什麼留戀。可對於秦王這一個出賣前朝的前朝降將,最後被霸王封王,那更沒有什麼認同感。
在哪一個時代,叛徒都是最惹人憎惡的。
秦王在秦川的百姓眼中,那就是這麼一個討厭的人。為何不說秦川的貴族與世家?
在七國遺民攻破秦川,那是滅亡前朝時。那些寄生在前朝身上的貴族與世家已經被霸王殺了,又或者帶走了。
隻能說留下來的,那都不是什麼名單上的貴族與世家。
這在福生眼中,這是一片權力真空的空白力。
隻要掃除秦王這一股勢力。在這八百裡秦川,那便是能由得漢中王府施力治理。總之,沒有貴族與世家的掣肘,那一切都會更容易統治。
空白的紙麵,那是最容易做畫的。
權力被掃除障礙也是一樣的。
秦王的勢力隻會越打越小。
福生提出來的約法三章,那也是安慰住當地的百姓。
這一場大戰,在早有準備的漢中王府的軍隊下,秦王輸了。
這世道自然是贏家通知。於是,漢中王的治下便有了兩塊地盤,蜀州與秦川。
這等事情瞞不過天下的有心人。對於這天下的大棋盤上,在此時自然又是添了一個有心爭霸天下的棋手。那便是漢中王府這一股勢力。
明麵上的漢中王自然是李三郎,實則掌權的是福生。
福生做的事情,隻是團結大多數,中立一部分,最後才是針對一小攝。
福生摸著李季這一顆大石頭,那是一步一個腳印的過河。提拔人才,恩賞蔭封,一切不吝嗇。在打天下時,大方的君王總是最討人喜歡的。
至於後麵如何收拾那些功高震主的?
福生不缺了法子。
可福生在如今不會想那些,因為打天下時,最忌諱的便是吝嗇鬼。
對於那些真正有能耐的,封侯?
這太小氣。
福生隻在朝堂上說道:“封王,待我兒成為皇帝,區區一個大王如何舍不得?”
“這天下當與諸位共享之。”福生嘴裡是這般說的。
對於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在這等時候想踏上爭霸天下的棋盤。那需要本錢的。可是,這等入局已經有要求。
沒有本錢的人,要麼投靠一股勢力。要麼,隻能做望彆人去實現報複,而自己無能為力。
巧婦都為無米之炊,英雄也是無錢寸步難行的。
時光匆匆。
這一去,便又是五年。
天下的局勢已經明朗,南北爭鋒,漢王與霸王兩股勢力已經是天下唯二的。其餘的勢力已經在爭霸的棋盤上被掃除掉。
此等關乎天下的時候到了。
誰是大贏家?在這等時候已經輪到決出勝者。
這一年,福生的兒女皆大婚了。
李三郎如今的正式名諱是李胤,他這一位漢中王如今膝下有五子。可謂是不缺兒子了。至於女兒李四娘已經下嫁,也已經生下一兒一女。
至於小兒子李四郎,那也是大婚,如今膝下尚無子嗣。可他的王後與夫人那已經懷上子嗣。想是等著福生回長安城時,彼時又要抱上孫輩了。
親征,福生自然就是與漢王李胤一起。
這是為了兵權。
這打天下的時候,兵權為重。
若是脫離了軍隊,那下麵打勝仗的將帥功勞越來越大,將來可不好處置的。功高震主怎麼辦?那自然就是彆給人機會去功高震主。
隻要領導在,下麵的人再是立功。
領導都是有功勞的,還是最大的那一份。這便是領導的藝術。而且,最高的領導在前線,除了能時時把握軍權,也更能了解情況如何?
這可是漢王府的家底子。
福生那是非常在意的。
當然,實際的指揮不是福生,也不會是漢王。他倆這一對母子都不是什麼統帥的天才。他們就是普通的凡胎。
軍事上沒法子,福生能做的就是治衡。
“母後。”大帳之中,在出發前漢王給福生行禮。
福生看得出來兒子有點小緊張。福生笑道:“我軍威勢赫赫,你為一國之主如何做小兒女態?”
福生的態度很輕鬆。
當然這是裝的。再是鎮靜,可這關乎命運的一戰,福生哪可能真不在意?隻是上位者最忌諱喜怒行於色。
李胤瞧著母後確實很鎮靜,似乎對這一切都是把握十足。於是,李胤也是心安。
“唯願我軍凱旋,以大勝奠定天下之基。”李胤說了許多人都是說過的話。
“這一戰我軍必勝。我兒往後便是九五至尊,你爹一定盼著你做皇帝,給咱們這一宗血脈開不朽的偉業。”福生在誇兒子。
在這等時候,福生知道她這一個兒子需要的是誇獎。這能安他的心。
果然不出所料,福生這一翻出來讓李胤的心情起伏。他整個人都是振奮起來。
“奮兩世之餘烈,兒必要完成爹的遺願,為我李氏一門開不朽的偉業。”對於當皇帝?李胤是盼著的。
超父勝祖,這於一個男兒而言的偉業,他豈會不想?
畢竟李胤也當父親了,他更想給李氏一門留下最大的一份家業。
而這天下還有比做皇帝更大的家業嗎?
沒有。
家國天下,這便是一個家國天下的時代。
倒是福生的淡定,她在想的是另外一件事情。那便是這一戰應該做的準備,她已經全部做了。最好的將帥,最好的兵馬。
已經給霸王的退路那已經堵上了。
可一切還能如原身記憶裡的一樣,那是把霸王以及他的兵馬全部留在這北方嗎?
天下歸一,這是福生盼的。
李季歿了,李季沒完成的偉業,福生要撐起那一片旗。她想見證一個皇朝的誕生。
福生想的便是給這一個天下真正的和平,讓百姓能真正的安居樂業。一切的目的便是如此。畢竟,李季再多的不好,至少,他給予這天下了和平。
福生這小“蝴蝶”改變了命運的軌跡,那麼,她也要去扭正一些大義。
和平,便是她心中的最大的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