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第85章(1 / 2)

孫太太跟陪嫁的嬤嬤在談話,她道:“今個兒也是累人,這些日子裡大家夥的心思我這心頭都明白。就是咱們府上的心思與人說了,偏偏澆不滅一些攀附富貴的人心啊。”

孫太太會這般說那是自然有原由的。便是孫府出孝後,這滿府上下與親戚舊友來往,孫太太這兒走動的人家裡自然就是有意與無意間談起了兒女的親事來。

孫太太膝下未成婚的一對兒女,孫繼宗是孫府的當家人,他的婚事自然是重中之重。偏偏孫太太得了兒子的話這婚事不能著急。

哪怕孫繼宗的年紀在這一個年代看來都不能擔擱著。可孫繼宗有爵位在身,哪怕是再晚些年紀成婚又如何?多的是人家想攀附上來。

孫太太的兒子孫繼宗的婚事,這是孫繼宗太有主張了。那麼女兒孫小秀的婚事則是孫太太與兒子孫繼宗更有心思。

“爵爺如今哪會差了做正頭娘子的?太太您是多心了。您啊可是等著府上進京呢。未來去了京都府上的富貴更甚。京都的大家閨秀多的讓人挑花眼,太太如何重視爵爺,那自然就是如何重視了未來的爵府女主子。”陪嫁嬤嬤也是撿著好話的捧著講道。

這話自然說中了孫太太的心思。

孫太太便是笑道:“是這麼一個道理。繼宗的婚事去京都能挑著更合適的人家。小秀的婚事亦是一個道理。我膝下就剩下這麼一個未出閣的閨女。她十三歲了,確實不能多擔擱下去。可到底也不能一家子人都遷去京都過日子,徒然留了我這麼一個小女在祖地。這不是在我心頭挖肉嗎?”

孫太太對於如今膝下未成婚的一對兒女,不管是孫繼宗的婚事還是孫小秀的婚事,那都是一個心思,都是要到京都再挑了人家的。

在這廣寧縣哪怕再好的閨女,哪怕是再優秀的兒郎?那又如何?

比著京都的門楣人家,那根底子而言對比著,在孫太太眼中都是差了那麼一丟丟。

孫小秀可不知道她娘的意思。她在大嫂這兒,她是與小侄女在一處一起學習一些女子的女紅。小侄女孫巧姐也是八歲的少女,如花的少年時代。

孫巧姐跟小姑姑的感情好,孫大奶奶這一個做嫂子的自然便是與孫小秀也是相處的頗好。

結束了守孝,孫大奶奶也是成為一個寡婦。在這一個時代裡寡婦是穿不得鮮亮的顏色。如是她就是樂意把自己讚的一些好料子,那是拿出來給女兒以及小姑子一起打扮著。

當然孫大奶奶的一些心思免不得也是多為自己和女兒考量,在這府上,孫大奶奶在婆母那兒的地位低了兩分,那是比不得繼宗這一個小叔子,同樣也比不得孫小秀這一個小姑子。

孫大奶奶這些年裡也是看的明白,在婆母那兒是她們這一對婆媳生了一些間隙,究問原由的話便是孫大奶奶沒給孫耀宗生下一個兒子。

孫大奶奶本身在孫府的根底弱,她沒兒子撐腰,娘家又不給力。孫大奶奶自然就沒了一份心氣。這待婆母如何隻有討好的份兒。

至於小叔子那邊?

那是男女之防,哪怕是嫂嫂與小叔子也是要避諱的。

孫大奶奶如今想的就是好好的養大女兒孫巧姐,她盼著的是女兒巧姐將來得一讓好姻緣。依著孫府如今的門第,這一點子小小的願望在孫大奶奶瞧來這必然無憂的。

“巧姐,我新得了一樣方子,你最近不是學了廚藝嘛。如何?可願意去試試?到時候你真是進步了,還可獻給你祖母,也是討了祖母的歡心。”孫小秀笑著與侄女說話道。

對於姑姑的話,孫巧姐一聽就高興,她笑道:“姑姑的美意,我可收下了。”孫巧姐是真歡喜的樣子那是領了丫鬟往廚房去。

當然,這兒是備給大房的小廚房。這等廚藝,那也是有廚娘給打下手的,不可能真是讓自家的姑娘去燒火,去切菜。

至多裡麵還是有些水分的存在。可這一份孝心嘛,隻要孫太太受用了,那肯定就是實打實的。

孫巧姐讓孫小秀支開了。

孫大奶奶也是瞧出了小姑子有心思。於是,她笑道:“我家的小秀這是如何?可是有悄悄話想與嫂嫂說?”

孫大奶奶本是打趣。哪料著孫小秀的神色真是變了變。這讓孫大奶奶瞧見了,那是當場愣了一下。孫大奶奶心頭震動,她不會是說中了吧?

能是什麼事情,還需要得這讓小姑子支開自家的閨女?

孫大奶奶神色不變,隻是心頭壓了一份的好奇。孫小秀便是說道:“我與嫂子說些貼己的話兒,你們退下。”

孫小秀打發了侍候的丫鬟。

孫大奶奶也是對大丫鬟頷首示意一下。於是,屋中的丫鬟得了兩個主子的意思,這便是福禮後全且一一退下。

屋中剩下來姑嫂二人,孫小秀說道:“我聽了娘與嬤嬤的談話,咱們府上要遷去京都。哥哥得了爵位,那爵府可是在京都。往後咱們一家子人都是要去京都,那做了京都人。”

孫小秀這話一出口,孫大奶奶聽了連連點頭,她道:“這事情小秀你既然聽著娘講了,那必然便是真的。想著事情十拿九穩的。”

對於當了京都人,孫大奶奶也是確定的。誰讓爵府在京都,爵田也在京都。

這朝廷讓勳貴都到說都住著,那是住在皇帝陛下的眼皮子底下呢。孫大奶奶對於京都亦是向往的,隻她也有些不舍得,到底去了京都離著夫君的墳就是遠了。

再想給上墳,又是讓巧姐孝敬一回,那也是隻能對著牌位呢。

孫大奶奶再多的心思,那到底比不得一家主母的孫太太說出來的話。不過,再一念想著女兒巧姐將來若嫁在京都,孫大奶奶也是願意的。

京都繁華,這小小的廣寧縣如何比的?

孫大奶奶一輩子是沒什麼指望了,她盼的就是女兒孫巧姐的未來婚事。如今的念想就是想著女兒的婚事。

在京都挑一門好親事對於女兒有益,孫大奶奶自然也是心頭有一份小小的歡喜。

“我不想去京都。”孫小秀是咬一咬牙,她是說了自己的心事。

“咦。”孫大奶奶挺驚訝的模樣,她笑道:“如何讓小秀你為難的?京都那地兒多繁華,那可是皇城根,可是天子居所。多少人想去那兒,那都沒有那等的本事。”

“小秀,嫂嫂說句實在的話,你大姐嫁進王府如今做了側妃娘娘。等著咱們府上進了京都,你可是堂堂廣寧男爵府的嫡出姑娘,你未來的前程可不低。你啊,就等著做官太太便是。”孫大奶奶對於小姑子隻有羨慕的份兒。

這多好的家世,這等閨中的少女嫁人了,那也是一門好婚事。未來注定就是做當家主母,那是母慈子孝,有一位官老爺做夫君。

“嫂嫂,我不想去京都。”孫小秀就是倔強了這麼一句話。

孫大奶奶是過來人,她想了想,她道:“你心中可是有難事,你不妨與嫂嫂講,咱們姑嫂之間還有什麼不能講的?”

“便真是讓你為難了,你講了入得嫂嫂的耳中,嫂嫂隻帶了耳朵沒帶著嘴,定要為你保密的。”孫大奶奶給小姑子說了保證。

孫小秀咬咬牙,她臉色變幻不定,良久後,她才是小聲說道:“娘領我去了甄府,因為甄家十一姑娘當年與哥哥沒說定的事情,那是與甄府道了一回歉意。”

孫小秀仔細的講了甄府的事兒。那甄府可是了不得的人家。

堂堂的貴妃娘家,那能缺了富貴嗎?肯定不能的。

最主要還是孫小秀遇上了甄家的長房嫡幼子,那一位甄公子真真的俊秀人物。那等人物明明就是與孫小秀偶然一麵。

初初見麵,讓孫小秀驚豔了。

孫大奶奶聽著孫小秀說著那一位甄公子的態度,聽得孫大奶奶都是心頭差點繃不住。好歹孫大奶奶忍了。

等著孫小秀說完後,孫大奶奶問道:“你們往後可再見過麵?”

“……”孫小秀搖搖頭,她道:“未曾,我與甄公子未曾逾越。隻我偶然得到甄公子的詩籍,甄公子是一位文采風流的人物。他……他頂頂是一個優秀的主兒。”

孫小秀一臉迷妹的樣子。

孫大奶奶聽著二人沒什麼逾越的舉動,孫大奶奶心頭鬆了一口氣。

“甄公子再好,那與你既然沒多少乾係。你啊,往後可是要在京都同嫁的。”孫大奶奶勸話,她道:“至於你想留在廣寧縣,小秀,這是糊塗話。”

孫大奶奶細細的與小姑子說了話,談的自然便是一府人沒有分開的道理。

孫小秀其實哪想說這些?

她其實是想求了嫂嫂,求嫂嫂在娘那兒說些甄公子的美言。甄十一姑娘想嫁給哥哥,哥哥那邊拒絕了。

可若是她願意嫁給甄公子呢?

隻孫小秀也是要臉的,她還是知道這等事情沒得她一個姑娘提議的。她能求的自然便是嫂嫂了。

孫大奶奶聽了小姑子害羞著說了請求。孫大奶奶隻是愣在當場。

小姑子這臉皮在孫大奶奶看來,那也是夠厚的。孫大奶奶到底沒一口中拒絕,她到底不想開罪了小姑子。

“我試試,小秀,嫂嫂不敢給你保證。你想想,繼宗都不願意娶甄家的姑娘,那說明這裡麵一定有原由。小秀,若是事情不成,你可不能怪嫂嫂。”孫大奶奶自然是醜話說在前麵。一口拒絕不成,她當然也是準備試試。

“不管成不成,我都記得嫂嫂的恩。”孫小秀見著心頭的一塊石頭落地了,有了嫂嫂的幫襯她是高興的。小姑娘想事情總是簡單的。

於是,孫大奶奶就是琢磨了這事情如何把話遞給了婆母?

親自去說?孫大奶奶可不傻,這事情肯定不能她去說。隻能讓人轉了話最好的轉進婆母的耳裡。那麼,誰有這等本事?

孫大奶奶的心中啊,除了婆母的陪嫁不做第二人選。隻要舍得花了銀子遞了一個話的事情,自然有人能辦的。

孫太太這邊兒當然沒這般快的聽著一些小話。她如今這兒也是熱鬨的緊。

孫繼宗辦事情那叫一個快,他一收拾了宗族裡的過格人物,這不,宗族裡的一些女眷那是依著比孫太太高的輩份,這來孫府哭了求情。

孫太太這是頭疼的,這些人的輩份高。

可偏偏孫太太吧,她還真不能一杆子打發人走。可同樣的她也不想為難兒子,孫太太可是知道的這些拖後腿的族人啊,那就是惹人心煩的存在。她不想讓兒子為難。

孫繼宗那邊很快就知道來求情的人。這是把他娘給煩著了。

在書房裡,本來做學問的孫繼宗是擱了筆,他與身邊的管事問道:“族裡這些人還不肯安份?看來還是我懲罰的輕了。”

在孫繼宗看來這些求情的,這些哭述的,那都是一個原由,那便是口不服心亦是不服。

對於這等情況,孫繼宗差人去七個長老那兒遞話。

“去,跟我的這些好叔伯們遞了我的口信,若是他們覺得我這一個族長不公。那好,他們自己當家做主便是,分宗。”

孫繼宗簡單的給了解決的辦法。

分宗,他就懶得管這些事情。

一些私德不修,儘給族裡擦黑的人,他憑什麼手軟?都說家醜不外揚?可孫繼宗這一回是拿了證據把人往衙門裡送。

孫繼宗當然是知道的有人不滿意他家醜外傳,更有人那是覺得他在不當孫家的名聲當一回事情。

可孫繼宗這般做,那自然有他的原由。

他這一支主脈要去京都,天高皇帝遠的。若是族人們再做了惡事,他在京都將來清理門戶,有了前麵的手筆,他至多就是不察之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