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瑤做了選侍,她的膝下又有自己的親生兒子。對於朝廷上風起雲湧的關於國本之本的大事,她是一點也不關心。
哪怕安嬪是鐘粹宮的主位娘娘,可杜瑤非常的清楚著,這等著跟東宮沾上關係的大事情。她最好躲選點。
誰讓杜瑤現在膝下有一位小皇子,杜瑤要保證她出現在安嬪的眼中機率那是最少最好。就怕安嬪在賢妃那裡占不著便宜,那是拿她當撒氣的。
甭管安嬪,還是賢妃,杜瑤一個也惹不起的。
國本之爭,最後爭出來的結果跟杜瑤記裡的一樣,皇長子因為占著庶長子的名頭,最終爭下了東宮的儲君之位。
賢妃與五皇子這一對母子在這一場奪嫡之爭中落敗。
光光是落敗還不止,五皇子以前就被朝廷中一些以禮法,以祖製為大義的朝臣針對的。現在嘛那是針對的更利害。
最後便是連賢妃的妖妃名頭,那都是在京都傳揚開了。
堂堂東宮儲君的生母位份,居然在五皇子這一個弟弟的下麵。這簡直是安嬪能忍,一心想從龍的朝臣們忍不得。
立後的奏章,那跟雪花一樣的飛到昌平帝的禦案前。
立後?
昌平帝一點也不想立後。他對安嬪的寵愛很淡薄,賢妃會來事,人也漂亮著,那哪兒在昌平帝的眼中都是比安嬪瞧著賞心悅目的。
心愛的妃子受了委屈,在立皇儲一事上,昌平帝最後還是退步了。他到底沒有為愛妃爭取到底,說到底昌平帝寵愛賢妃,也沒有寵愛到為了賢妃就不顧江山社稷。
若是昌平帝真想立五皇子為太子,那哪會沒有法子的?
要知道後宮無後,若是母憑子貴,那麼,昌平帝一旦下定決心,那把五皇子操作成嫡子,這冊立賢妃為後。這立長還是立賢的事情根本就不會發生。
立嫡立長,嫡在長前。
可惜的是賢妃在昌平帝的眼中,顯然不夠做他的皇後。哪怕是冊立皇長子為太子,昌平帝亦是沒有打算冊立安嬪為後。
昌平帝最後折衷的做法便是冊立安嬪為安妃。
這等結果一出來,那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安嬪得了聖旨,那自然是歡喜之途,又是微微失望的。昌平帝不惹得給了她後位,她能猜測一些的。隻到底還是失望,當然,也不絕望。
等著兒子登基為帝時,她注定就是未來的皇太後,那一定也會被尊為皇後的。
唯一件事情,那便是前太子會早於昌平帝過逝。
這一位帝王的壽命瞧著挺長子,安妃覺得她和兒子最要緊的事情就是一定要活過昌平帝的壽數。
擱賢妃那兒,在知道安嬪升為安妃後,她還得給對方道喜呢。
可賢妃也有傷心事情,最後朝臣們一直在上奏章讓皇帝把五皇子送去京藩。總之讓五皇子離開京都遠遠的,那彆有事沒事的摻合進奪嫡的事情。
賢妃知道一旦兒子離開京都,這是就藩容易,那想再回京都就難上加難。
而一個皇子不在京都,這注定這一場賢妃奢望的前程,那所謂的奪嫡也會成為一場笑話。
賢妃不甘心。
可昌平帝那兒已經批示了同意。
對於宮裡這些風風雨雨的,杜瑤全是知道了。她還給安妃賀了喜。
滿宮上下誰都是瞧得出來,如今最得意的人,往後注定的大贏家便是安妃與皇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