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王欣然應允,於當年嫁女,私與韓國結盟,次年一同發兵,滅吳。
這一次,韓王禦駕親征,他披上閃亮的鎧甲,更顯少年英武。
“諾,你可願隨我同去?”
“王放心征戰在外,我固守國土,必不使王有後顧之憂。”趙諾言辭鑿鑿。
韓王披甲上馬,馬背上出現了不應該在這個時代出現的馬鞍和馬鐙,這是趙諾為了韓王方便禦馬而“發明”的,此時看他英姿颯爽的樣子,也沒有多少擾亂事物發展軌跡的心思了。
這是他一點點,看著長大的孩子啊!本是兄弟,猶勝兄弟。
如同最開始不曾遭逢無義之爭的韓國一樣,魯國從來沒有與他國開戰的經曆,對戰爭所有的認識,就是一大堆人拿著武器互懟,最後誰活著誰就勝了,誰活得多誰就勝了。
更有甚者,若是在鬥將的時候勝了,那麼完全可以不用往下打了,這已經勝利了嘛!
但是滅國之戰,和普通的戰爭還是有不同的,被滅的國家不拚到最後一刻,又怎麼肯認輸?
曆時一年半,兩國方才得勝,韓王順利得勝回國,而魯國的太子則死在了回國的路上,據是被吳國餘孽刺殺
。
本來對吳國並無惡感的魯國這時候悲痛萬分,魯王老邁,膝下隻有一子一女,已經嫁出去的女兒是韓國王後,留下的兒子是魯國太子,而現在,魯國太子沒了,魯王的年齡又不可能再生兒子了,那麼,百年之後,魯國所托何人?
這時候,韓王提議,將來他和王後所生的次子可以從魯王姓,繼承魯國。
這是個從來沒有人提出過的建議,但聽起來還行,韓國王後不就是魯王之女嗎?她的孩子,也是有著魯王一半血脈的。
於是,舉下都稱讚韓王的仁義,並不是誰都能夠把自己的孩子送給彆人,讓他跟彆人姓的。
表現了仁義的韓王得到了魯王的另眼相待,女婿等同於半子,這個時代,早有這樣的法,雖然一國之主並非普通的女婿,但魯王還是開始更多地倚重韓王,而韓王也做得很好。
他派去幫扶魯國的大臣在魯國同樣也做得很好,沒有了夾在中間的吳國,兩國友善,仿佛同出一源。
又三年,王後得子,韓國更加安定了,所有的人心中都有了寄托,知道下一任太子存在,大臣們對韓王的管束又放鬆了一些,然後就聽到魯國被犯邊的消息,相鄰的國家跟魯國有了些摩擦。
作為女婿的韓王義憤填膺,不顧保守派大臣們的勸,執意要去幫助魯國正名,於是,另一場戰爭打響。
有了戰陣,韓國的實力本就不一般,又接手了吳國的人口,再有馬鐙馬鞍那樣的神器,以及來自魯國的糧草支持,這一場戰爭耗時不長,隻用了半年的時間,卻滅掉了對方的國家。
對方國家的大巫在最後一刻*殉國,同時發出了詛咒:“道不佑,擅開戰端者,萬世不人。”
一直固守韓國的趙諾那時候正在和大巫喝茶,有條件的時候,他喜歡享受生活,哪怕不願意讓更多的“發明”擾亂了事物發展的自然順序,但他還是弄出了一些東西,比如茶葉。
青青的兩片茶葉被切成了細絲,泡在水中不多時,水也成了淺淡的綠色,白瓷茶杯之中,這片綠色看起來格外賞心悅目。
“這就是茶了,好清雅的心思。”大巫笑著稱讚,抿了一口茶水,然後“噗”地一聲,吐出了大口的血來,再裂開嘴,微微發黃的牙縫中,血色未去,竟是格外猙獰。
還未喝茶的趙諾露出驚容,難道茶水有毒?
正在這樣想著,就見大巫抬手擦去了嘴角的血,斂容對他:“我追隨前任韓王來此已經八十一年了……”
隻這一句,就讓趙諾又驚一分,八十一年,哪怕當時大巫年少有為,十歲就能追隨韓王,如今豈不是九十一歲了?更何況,大巫當年來此之時的年齡絕對不可能是十歲,恐怕要四十朝上了,如此,豈不是已超百歲?
在平均年齡不超過四十歲的這個時代,百歲是怎樣的概念?已可稱之為仙了。
“……當年便覺不妥,不過,趙慧可為夫人,你當讓韓王納之,以傳先王血脈。”大巫完這一句話,閉上了眼,不動不聞,竟是生息已絕。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