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蘭自來就不喜歡看孟母三遷的戲碼,她對孩子,無論是自己的,還是他人的,都缺乏一種培養的愛心,你不願意學,那就不學唄,若是我想教,自然要找那願意學的,不然還能怎樣,跪著求你學,說是為了你好,嗬嗬。
每次看到有家長對自家的孩子哄著逼著讓他們學習的時候,李秋蘭都隻會給一個冷眼,何必呢?
如果孩子不學以後會後悔,就等他們後悔了再好好學唄,現在說這麼多管這麼多積累那麼多怨恨,讓彼此的情分淡薄,何必呢?
等到以後孩子成材了,高校畢業,優秀工作,還有高額的收入,那時候難道就不會怨恨父母在他們小時候的逼迫嗎?反過來不贍養父母,甚至為了這樣的積怨再不相見的,何必呢?
有那個時間,充實自己,讓自己取得更高的成就不好嗎?或者乾脆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不要為了孩子勞心勞力,不好嗎?
有著這樣想法的李秋蘭,更認同的是“人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既然世界上誰離了誰都能活,她又不要讓兩個孩子養老,那麼,就更不會用自己以為“為你好”的觀點去逼迫他們走所謂的更光明的大路。
對子女沒有更進一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精神寄托,李秋蘭就沒了任何的要求,他們如同野草一樣自然生長就是最好的了,隻要不是走上了邪路,其他的,都不必計較太多,也不必安排更多。
就好像對陳娟來說,既然她沒有向學之心,李秋蘭也不會刻意去培養教導,自然成長也是成長,成才不成才的標準也不是決定生死的事情,何必讓每個人都活得那麼累。
想要得到多少,必要付出更多,這個道理,總是不錯的。
這些想法在李秋蘭腦中不過一個閃念,再看陳娟,她已經很投入地在做家務了,清秀的臉龐談不上多麼好看,但眼神明亮,對未來,顯然也是有著自己的期許的。
就隨著她自己的意思吧。
她這個便宜媽隻怕更是個後娘。
觀念不同,指望她給安排什麼好婚事,恐怕不可能了,所以,還要看陳娟是否能夠把這件事當做磨礪,自己自立起來,若是沒辦法,她頂多養著她就是了,這點她還是能做到的。
李秋蘭在心裡想過陳娟的事情,就把目光轉向了書房,陳明康正在認真地捧著書本搖頭晃腦,嘴裡小聲地念叨著之乎者也,私塾學的還是舊式的東西,想要用仁義禮智信那一套教導出一個個君子,陳明康學得很投入,他似天生就喜愛這些東西,又或者知道學習來之不易,也就讓那些觀念愈發深入。
以後新舊思想的碰撞……在這方麵,或許李秋蘭將來能夠安慰他一下,讓他不要過於鑽牛角尖,其他的,也不能做更多了。
什麼?現在教他新式思想?憑借劇情中的隻言片語,原主從沒明白新舊思想到底都是什麼,換成現在的李秋蘭隻能說這個近代仿佛自己經曆過的某些世界,卻又不一樣,那所謂的新思想,於這裡的人是新的,於她,則是無法身體力行的類似的舊東西。
既然自身都不會用,又怎麼能拿來教人?
更不要說,原主是不會這些的,她若是胡亂說教,陳明康恐怕都會把原主當瘋了看,更不要說其他那些陳氏族人了,他們會怎麼看?終於有了一個吃絕戶的機會?
除非真的瘋了,否則李秋蘭不會在這件事上多插手,陳明康對她的尊重在她母親的身份,而不是尊重她的才學,在這方麵,她所講的若是跟私塾所教的相違背,不用去賭,就知道陳明康更信誰的。
不然,劇情中陳明康也不會死了,真當原主那個當娘的看不出自己兒子不高興,不知道勸慰嗎?
不過是都沒有用罷了,從原主角度出發的那些話,原主都說過了,說儘了,最後還是改變不了結果,換成李秋蘭,顯然也不準備再說一遍,就隨他去吧。
作者有話要說:主角依舊涼薄,對彆人的孩子沒啥奉獻的愛心。:,,.,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