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二更(1 / 2)

在去乾清宮見皇阿瑪之前,胤祉先帶著戶部官員把這些年的基本收入和支出做了個大概的彙總,沒有什麼比數據更能說服人了,要讓皇阿瑪不擺地主老財的款,就得讓皇阿瑪知道地主家也沒有多少餘糧了。

先被整理出來的是每年的庫存數目,從康熙六年皇阿瑪親政開始,一直到今年,也就是康熙三十九年。

三十三年的時間裡,國庫的存銀從二百四十八萬八千四百九十二兩,到了如今的四千五十四萬二千九百六十六兩,翻了近乎二十倍。

也難怪皇阿瑪覺得如今財大氣粗,開始要廣惠官員了。

可是支出同樣也很大,河工上的支出,軍隊上的支出,這些都是大頭,另外還有每年賑濟災民的支出。

國家太大,依著如今的條件也很難去對抗自然災害,賑災幾乎是每年都會進行的事情,隻是或多或少罷了。

胤祉拿著厚厚的一本折子,並未走流程,而是直接去乾清宮找了皇阿瑪。

戶部如今已經有幾位準備借銀的官員在等著了,沒有時間再走流程。

胤祉作為皇阿哥,比起普通的官員還是有些特權的,比如說這會兒,皇阿瑪雖然隔了半個時辰才叫他進去,可這已經是插了隊的了,偏殿等候皇阿瑪接見的這些人裡頭,他來的最晚,卻是最早被召見的。

康熙平靜的看完折子,這些數據他心裡大致都有數,隻是沒有這麼精確罷了。

“你覺得不該開放國庫允許官員們借銀?”康熙把折子放到一邊,看著老三問道。

“兒臣隻是覺得皇阿瑪若要開放國庫允許官員們借銀,必須要加以限製才行,起碼家境富裕者就不應該借銀兩,借銀數額也要做限製,既然是往外借的,那就還是要還,借太多了,兒臣擔心借款會收不回來。”

康熙也沒想到他下旨之後,來找他說這件事情的不是太子,而是老三這個楞頭青。

“朕親政時,接過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不說彆的,隻看你這份折子,那時的國庫存銀不到三百萬兩,且舉朝內外人心惶惶,朕那會兒又年輕,經驗不足,也怕自己的舉措過激會引起朝堂動蕩,所以一切以安穩為宜,對待朝臣也以寬和為主。”

這些話原本是他打算說給太子聽的,如今太子沒來,說給老三聽也行。

“先帝在時,未免朝臣像前朝官員那樣把精力都放在黨政之上,借著言官相互攻訐,便下令禁止風聞之事,朕也延續了先帝的做法,這使得言官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是不敢也不能彈劾臣子的。”

“這些年大大小小的貪官案,朕正處理過不少,可貪官實在太多,像明珠那般把持著河工,從裡麵掏銀子的,朕也隻是罷了他們的官,因為實在缺人用,今年還讓明珠官複原職。”

“最可恨的是這些官員貪汙不止向上麵伸手,膽子大的還會像治下百姓加派餉銀,朕可以在查出來之後剁了他們的爪子,可若這樣的事情頻繁發生,百姓不得安穩,必然會生出事端,我們畢竟入主中原還沒有太久,人數上更是劣勢。”

“朕開放國庫,讓官員們從中借銀,就是為了減少貪汙,這筆銀子朕本來就沒打算收回來,你能明白嗎?”

以胤祉的政治敏銳性,他不是很能明白,對程序員來說,提出一個問題,再依照算法解決一個問題,乾脆利落,而不是如皇阿瑪這般黏黏糊糊,看似解決了問題,實際上又沒有。

“明珠以前往河工上伸手,可並不是因為府裡窮,明珠怎麼會窮呢,他娶的是英親王之女,早些年還曾經做過內務府總管,可彆說他能往河工上伸手,做內務府總管時卻是清清白白的。”胤祉聲音越說越小,誰不知道內務府是肥差。

他督建公主府和額駙府時,就已經見識了這裡頭的水有多深。

“皇阿瑪是高估了人性,大多數人是不會嫌自己錢多的,哪怕您把國庫的銀子全都借出去,也還會有人不知足,該貪汙的也還是要貪汙。”胤祉毫不避諱的道。

大概是因為知道這個王朝會覆滅,還是以極其屈辱的方式覆滅,胤祉倒無所謂政治穩不穩定,有沒有人揭竿而起,最差還能有上輩子的晚清差,若是這個王朝提早結束可以避免民族遭受那樣的屈辱和磨難,那倒也是好事。

他隻是受不了像皇阿瑪這樣束手束腳的做事情,太子絕對是最像皇阿瑪的,兩個人都極端追求完美,身處皇室,還想要個好名聲,想讓方方麵麵都滿意,怎麼可能呢,這麼活著不憋屈嗎。

三觀差彆太大,康熙沒法說服三兒子,胤祉也不覺得自己可以說服皇阿瑪從根子上解決問題,他清楚自己的想法有多偏激,若一切都照他的想法來辦,用不著百姓造反,這些王公貴族們就先帶頭反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