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升遷若謝子安之快,僅是個例。但看現今的閣老,今兒來的楊明銓、張介、董守圭、劉祖昌,沒來的徐奉、李渭,誰不是翰林院十幾、二十年的清苦中打熬出來的?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翰林院最苦,卻也最造就人、成就人——貴,尊也。朝廷高官多出身翰林,這就是人所皆知的翰林之“貴”。
有謝子安的珠玉在前,過去三年,雲意對於謝尚的無尤不爭便不覺意外,對於文明山的題牆威名也是靜觀其變。
及等今日瞧到謝尚行書、文明山楷書的風采,雲意不免再次感慨翰林院果真是個錘煉人的好地方。
似謝尚早年在家鄉雉水,雲意如此想:一個人跟著他家老太爺閉門念書,何嘗能有現今的文采風流?
怕是連見都沒見過吧。
謝家,除了老太爺,即便是子安,至今也都沒書出這樣的碑來。
其他人就更不必說了。
而老太爺,他其實也未曾見過。他知道的是謝尚念書時候,老太爺都□□十了,再不跟風流沾邊。
事實上,似今日這個水平的文比,即便京師,除了薈萃天下文壇泰鬥的翰林酒席,又哪裡能夠再見?
似他在京這些年,也隻兩年前在周文方、元維、孟輝身上見識過一回。
當時也是在謝尚這個花園、這處軒堂、賦詠這眼醴泉。
那時候謝尚入仕才剛半年,又適逢家中挖出泉水得聖上賜名“醴泉”,正是意氣風發時候——或許就是因為如此,那日元維與孟輝針鋒相對的約戰、劍拔弩張的筆談,以及周文方舉重若輕的化解於謝尚的震撼才尤其的大,謝尚至此醒悟到“學問清明不欺”的道理,沉心用功亦未可知。
不然,但以尚兒小時候的脾性,嗬嗬,老話說“三歲看老”,尚兒小時候,性子獨的,彆說外麵交朋友了,就是家裡的兄弟,一個親近的都沒有,見麵就是打打打、搶搶搶,何嘗知道什麼叫謙虛,謙讓?
可見這人謙虛不謙虛,其實跟其本性無甚關係。重要的是要遇到有實力,使之服氣謙虛的人,從此心向往之,踐行之,終至。
學貴得師,亦貴得友。
尚兒能有今日之出息,固是離不開他父輩的傾力栽培,但跟他自己入選翰林,得良師元維教導、結識益友文明山密不可分。
可見這翰林之“貴”,還貴在良師益友。
就似他,這一生雖未得機緣入這天下至清、天下至貴的翰林院,但因有謝子安這麼個翰林妹夫兼知交,亦是每嘗獲益,見識良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