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現代種花國,安城洋縣柳山鎮陽安村。
陽安村是十裡八鄉有名的貧困村,在現在這個九年義務教育徹底普及的世紀末,它依舊是屬於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山村。
四麵環山不說,還沒有正經的水泥路通到村子裡,日常村民去一趟鎮上集市都得靠騾子,走著崎嶇的山路,走三個多小時才能到。
村裡住的房屋大多還是八十年代蓋的那種泥土房,哪家蓋了青磚瓦房都算是富裕人家了。
村裡至今都還沒通電,就更彆說什麼家用電器啥的,一概沒有。依舊是用著織布機,用著縫紉機,點著煤油燈,身上穿的衣服也依舊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一年到頭,能把自家的地給侍弄好了,得點餘錢來買兩斤肉過年就算富足有餘,這個年也就是好年了。
要是能再多一條魚啥的,那就真是絕對豐盛的過大年的節奏。
可見,這裡的村民們是窮到什麼程度。
據說,村委會裡的乾部如今,正跑縣城裡拉投資,想著怎麼把村裡的路給修通了。
不然,啥扶持都白搭。
而劉芳,這次任務就是在這個極度貧困的山村裡,一戶姓安的人家的閨女,叫安寧(以後就稱呼安寧了,暫時不稱呼劉芳)。
安寧是家裡的大女兒,86年正月初六生的,而今年,她才12歲,剛上初中。
她底下還有兩個雙胞胎弟弟安輝,安耀,比她小三歲,今年9歲,正讀小學四年級。
她父親叫安貴,今年32歲,是一名進城務工的地道農民工,專門做紮鋼筋的活計。
至於她的母親,在弟弟們才兩歲的時候,就已經跟她爸離婚了,早就離開了這個村子。
原因也很簡單:她父親太窮了。
她母親實在受不了這種看不到頭的窮日子,便就這樣離開了。
對此,安寧表示理解,誰不想過好日子呢,對吧?隻是,她心裡也沒有讚同她母親的這種做法。
畢竟貧窮,隻是物質上的需求,至少他們家,是能吃飽穿暖的,並不是真的需要到忍饑挨餓的地步。
隻是,人各有誌,有的人追求的是物質上的滿足,而有的人,卻隻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見仁見智吧。
其實,陽安村裡大部分賺到錢,有點錢的人,都搬走了,甚至連戶口都遷走了很多年,村裡還因此多次重新劃分了土地。
也就是像她爸安貴這樣的,一年到頭賺不了多少錢,還得養著家兒老小,沒有辦法存下錢來的人,才會留在村裡。
好歹在陽安村裡,他們還能享受國家的政策補貼,要是走了,那就真的啥也沒有了。
安寧也沒有覺得她父親死守著村裡的田地不走有什麼錯。
還是那句話,人各有誌,不能強迫所有人都是過一樣的生活,一樣的個性。
對此,安寧覺得很正常。
她父親安貴,要是有奮進的誌向,她支持,要是沒有,她也不會因此而就覺得他這個人有毛病——
人總是有執著的事物,她父親就是這樣的性子,她能怎麼辦呢?
看不起他?
嗬,不好意思,安寧做不到。
好歹她爸再窮吧,也沒有餓著她,也沒有凍著她,再貧困都沒有拖著她不讓她上學啥的。
不然,她哪裡會12歲就能上初中?
多少人15了,才跟她一個年級,同一個班呢,他們都沒覺得自己老爸老媽虧待他們啥的,她又有什麼資格去嫌棄自己的老爸?
好像他沒有辛苦賺錢養她似的。
相反,在安寧心裡,她父親是個很好的人,對家庭負責,對孩子負責。
當初她母親走了以後,她爸安貴為了照顧他們三個還年幼的孩子,整整待在家裡三年,沒有出去過。
等她大了,弟弟們也長大一些了,懂得怎麼照顧自己了,這才在農閒的時候出去乾活。
而一年下來,也就那麼三五個月,甚至有時候都隻有兩個月時間是完全在外麵的,平常,他大多都是在縣裡乾活,哪怕工資少點,他也願意。
安寧覺得,安貴這位父親,真的已經做到了他力所能及,所能做到的一切了。
她很感恩。同時,也對他這樣的辛苦付出,覺得心疼。
安寧背著重重的書包往家裡走去,他們的學校其實不遠,就在村裡。
隻是吧,學生有限,於是就小學生,中學生混在一塊兒了。
而整個學校,連校長加在一塊兒,也隻有三個老師。
為了學生們的學習,他們累死累活也是忙不過來的,沒辦法,隻能是讓初中部的學生先上早上的半天,下午,就是小學的學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