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第 66 章(2 / 2)

蘇愛紅和徐亞紅張了張嘴,想說什麼,最終隻能化為深深的歎息。

蘇愛國把自己的打算說了,“你們領到工資先辦暫住證,到時候找工作會比較容易。報紙上經常會有招工啟示,不過一般要的都是有暫住證或本地人。”

工廠招盲流壓根不會登報紙,直接去火車站喊一嗓子,分分鐘有人送一卡車過來。

蘇愛紅和徐亞紅眼睛一亮,表示會看報紙。

幾人說了半個小時,廠裡傳來鈴聲。聽到這聲音,兩人也顧不上聊天,忙揮手告彆。

蘇愛國牽著女兒的手往回走,歎了口氣,“也不知是好還是壞。”

姐姐眼底一片烏青,隻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出來是經常熬夜的結果。可她半點不喊累。讓他有點頭疼。

蘇以沫也不知該如何勸,“等姑姑掙到錢,她自己就會換工作的。”

蘇愛國也沒有彆的辦法,都是窮鬨的,“但願吧。”

轉眼過去一周,蘇以沫和鄧舒月一塊上學,鄧舒月轉告她媽媽的話,“我媽讓我跟你說,電子廠的宋倩楠找你媽。讓她去一趟。”

蘇以沫點頭,將這事告訴了媽媽。

張招娣最近忙得焦頭爛額,福田區的事情全部交由張語負責。但是宋倩楠的事跟盒飯沒關係。她想了想還是抽了半天時間去一趟。

中午,蘇以沫回家吃飯,看見爸媽都在,兩人似乎在討論什麼,媽媽眉飛色舞的。

張招娣見女兒回來,招呼她過來吃飯。

蘇以沫一問才知,電子廠馬上要招工了。

之前張招娣特地跟宋倩楠商量,由她幫忙招工。好處費30,宋倩楠跟主管分賬。他們還剩下20。賺的就是這差價。

“我跟她說了,一周之內就幫忙聯係人。你趕緊打電話給村長,讓他幫忙招人。年齡最好不要太小的,最低也得16。身體太差,萬一真熬壞了,咱們心裡也不好受。挑強壯些的姑娘,已婚未婚都行,300人。”

蘇愛國心裡也是激蕩不已,一口答應,“沒問題。我來安排。”

彆看村民們在老家偏安一隅,不喜歡冒險。再加上外頭的治安很差,路匪橫行。但是有人幫他們打通關係,隻需要坐上火車,他們還是願意出門闖蕩的。

蘇愛國的行動也是杠杠的。得到準信,他就給村長打電話,然後提出每人要收50元好處費。請村長幫忙找人。

村長猜到有20塊錢是蘇愛國自己掙的。不過他也聰明,並沒有揭穿。

對於蘇愛國要他幫忙這件事,他自然不可能不答應。

不說他本來就欠蘇愛國人情。就說這件事本身對他也是有好處的。

村長的職責就是帶領村民致富,但是平台村山多地少,賺錢路子太單一。村民們閒暇時隻能待在村口樹下嘮嗑,整天為那雞毛蒜皮的小事吵來吵去。

讓他們去鎮上或縣城打工?那就更不可能了。彆說介紹信不能隨便開,就是縣裡的工廠都快經營不下去了。

想發財就要抓住這次外出務工的機會。打工賺到錢就可以回老家蓋房子。

村長得了蘇愛國的準信,開始廣而告之。

“各位村民請注意,現在有項通知,我們村大隊蘇愛國同誌,在鵬城為我們村民找到一份好工作:每月底薪250,每天工作12小時,加班費另算。隻要勤快些,一個月賺300不是問題。現有以下要求,請大家聽仔細了:年齡超過16歲,低於55歲的女人,身體強壯,無論已婚未婚都要。介紹費50,不肯出這筆錢的,不要來了。來了也不要你。各位村民請注意……”

他在村口大隊宣傳站用喇叭一次次廣播。不到一個小時,就有上百個村民過來詢問情況。

沒辦法,平台村實在太窮了。小學老師每月40元,在他們村都算高收入。是村民眼中的香餑餑。

聽到每月工資有300,大家可不就鉚足勁兒要過來嘛。

尤其是蘇愛國幫忙介紹,這就更可信了。

大隊的院子很快被擠滿,這些人生怕來晚了,他們家孩子就沒戲了。哪怕擠不進去,依舊不肯離開。

村長拿著喇叭喊,讓他們排隊,然後一個個過來登記。

90年代教育普及雖說沒有十幾年後,但是一點字不識,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還是很少的。

登記完資料,村長就讓他們回去等消息。如果人手組織好了,五天後就出發。

村裡未婚女娃幾乎全來報名了。她們很少有讀到高中,往往小學畢業就輟學在家。

然後等到18歲,父母就開始為他們張羅親事。

明明法律規定是20歲結婚,但家長們往往等不及,更不想讓女兒留在家吃閒飯,18歲就開始為女兒們張羅婚事好換彩禮,早早送去夫家生兒育女。等年紀到了才去領證,給孩子上戶口。

現在有工廠招工,這些家長們也不急著給女兒介紹對象。而是讓她們去工廠打幾年工,為家裡賺幾年錢再說。

女孩們也是樂意的,因為工廠的活遠比農活要輕鬆。她們也想出去見見世麵。

張招娣一家人出村這幾天,一家三口身上穿的衣服讓許多姑娘豔羨不已。尤其是蘇以沫隨手就能掏出糖果,送給村裡的小孩,家裡沒錢都不能這麼大氣。

於是廣播才播出一個小時,在山上挖野菜,在地裡撒種子,在家裡洗衣服的村民們全都湧入大隊。

第一天全村人都過來谘詢,有200人過來登記,其中有一大半都是未婚姑娘。

這個夜晚,各家罕見沒有早睡,幾乎家家戶戶都亮起了燈。村裡的小道有人摸黑趕路,時不時傳來幾聲狗吠,這注定是不平靜的一晚。

改革開放後,村裡人貧富差距逐漸拉大。

平台村過得最好的兩家就是村長家和蘇家。

村長家就不必說了,靠的是村長他哥,自家人都不能全部安排到縣城工作,就更不用說他們這些外人。

蘇家就是靠蘇愛國在鵬城工作。他的工資有三百多。是小學老師的六七倍。是許多人羨慕的對象。

以前他們羨慕,可從來不敢奢望。畢竟蘇愛國是高中生,而且他也是沾了季先生的光。

可現在他們也有機會到鵬城打工,而且還能得到這麼多的工資,他們能不心動嗎?

要知道現在的三百塊錢購買力是相當驚人的。

打個比方,在農村蓋間大瓦房也就兩千多塊錢。去外麵打工一年就可以給家裡蓋間大瓦房。

娶媳婦的彩禮也是800-2000不等。女兒去鵬城打工一年就能給哥哥娶嫂子。剩下的給女兒留作嫁妝。為什麼不讓女兒去打工?

除了這些未婚姑娘,有許多嫁了人的媳婦也想去打工。

比起未婚姑娘,這些人的想法就要務實多了。她們有孩子,家裡負擔重。去外麵打工,可以讓孩子吃點好的,可以讓孩子有書可念。

有的娘人支持媳婦出去打工。一個月三百塊錢,不比在地裡刨食強啊。爺奶主動包攬照顧孫子孫女的責任,讓她們沒有後顧之憂。丈夫再三叮囑媳婦一定要聽話,彆亂跑,注意安全雲雲。

但也有小部分婦女受到了夫家的阻礙。這小部分的男人不放心婆娘去外地打工,一方麵擔心安全,另一方麵也擔心她們出去,見了大世麵就不回來了。

於是夫妻倆爭吵,媳婦氣呼呼回娘家找幫手,總之一陣雞飛狗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