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整了整袖口護腕,抬眼看著遠方群山淡影,氣勢凜然、不怒生威。
隨即他令三軍將士排兵布陣,將士們激昂不已。
兩軍交戰,為公平起見,避免趁人之危,所以才有了免戰牌這種方式。可自從朗國連吃敗仗、失守邊關以來,就常以掛免戰牌來苟延殘喘,搞得殷國將士們都很窩火。
殷珩一直很沉得住氣,除了交戰之餘,這段時間多是研究地形,模擬演練。
眼下他點兵出營,看樣子終於要出手了。
殷珩也不主攻朗國堅實高固的城牆,而是直接包抄後方,圍城的同時,也切斷了朗國的糧草支援。
鎮守城池的有三萬朗國士兵。
既然守城主將常掛免戰牌隻守不攻,那殷國這邊同樣也隻圍不攻,這樣也不算破壞兩國交戰的信義。
如此僵持下去,看誰耗得過誰。
畢竟當初殷武王耗死朗國六萬士兵的事還曆曆在目,那可謂是朗國將士的噩夢。
先前還以為靠免戰牌可以拖得一時是一時,殷武王再厲害,總不能破壞兩軍交戰的信義。
可眼下這一來,朗國的守城士兵頓時就慌了,方寸大亂。
接下來等著他們的無非就隻有兩個選擇,一是被困死在城裡,二是全軍突擊說不定還能殺出一條血路。
如果是後者,那必須要主動出擊,再怎麼不想交戰,也得殊死一搏了。
即便是朗國有援軍到來,想救被困的軍隊,也不得不主動跟殷國這邊開戰。
殷國將領們無不心悅誠服,要麼困死要麼戰死,殷武王這招委實夠狠啊。
朗國士兵們眼睜睜看著四麵八方圍著的殷國士兵,而且紮營的距離又大於飛箭流矢的射程範圍,使得朗國想突破隻能出城迎擊,根本遠攻不上。
因而朗國將領氣得帶著士兵們在城牆上破口大罵。
罵的都是殷國不守規矩,無視城牆上的免戰牌,趁人之危,無恥行徑,定遭天下人恥笑等等。
殷國將領回敬道:“我們又沒打你,你哇哇亂叫個屁!你這免戰牌想掛多久就掛多久,隨你媽的便!”
朗國又氣又急,這免戰牌要是再掛下去,城裡三萬將士都是死路一條。
有了前車之鑒,這次被困的朗國軍隊沒有苦等援軍,否則在城裡多耗一兩天下去,連突出重圍的機會都沒有了。
於是朗國將領立刻召集士兵,整頓士氣,開城拚力迎殺。
這朗國主動一出戰,殷國將士們也都士氣昂揚,這樣一戰分勝負總比躲躲藏藏的好。
兩軍在城外交戰,殺聲吼天。
然這些天朗國士兵隻顧著躲在城裡了,而殷珩卻在休戰的時間裡把周圍的地形及兩軍交戰的情形演練透徹;朗國三萬士兵衝上來,隻往一個方向猛攻,可漸漸地他們卻被各方殷國士兵夾擊,刀槍無眼、血流成河。
殷珩驅馬立在後方,麵無波瀾地看著這片戰場上廝殺得慘烈。
轉眼間朗國軍隊被淹沒過半。
那朗國將領回頭見己方被包圍了,怒發衝冠,揚刀向天,渾身浴血地嘶喊,讓自己的士兵奮力往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