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代他們謝謝你。”
親兵兄弟們用藥抹於患處,然後晾一晚,第二天情況能得到很好的緩解。
秋珂也用了阿南的藥,隻是他不如其他人那麼隨意,不會在人前脫靴。
親兵兄弟們得了阿南這個小孩兒的照拂,大家都是講情義的,後來便處處照拂著他。
等後麵的欽差帶著賑災物資趕來三口城時,道路已經暢通了,也不用再淌著泥水前進。
彼時賑災隊伍抵達三口城,阿南正在跟大人們一起,在城中廢墟掏掏找找,能找到一袋米當然是皆大歡喜,雖然在水裡泡了很久,但隻要還能填肚子總比沒有的好。
另外,他們找到一些還能用的鍋碗瓢盆也都收撿回來。
阿南正在自家廢墟堆前刨刨撿撿,他聽到有人在高聲呼喊:“欽差大人來了!欽差大人來了!我們有救了!”
阿南直起身子,回頭去看。
許久,才見一行隊伍緩慢慢地朝這邊來。
對於欽差大人的到來,三口城的百姓們無不歡欣鼓舞、夾道歡迎,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阿南聽大人們張口閉口都是欽差大人,很少再聽到他們說起駐紮在這裡的將軍士兵們。
欽差大人儼然成了他們的衣食父母。因為他帶來了很多糧,是要救濟給災民的。
隻是阿南有些不明白,明明將軍士兵們先到的這裡,幫助大家紮穩落腳地,分配食物,還冒著危險修葺堤壩,挽救洪水中的三口城,為什麼大人們都不在乎了?
要不是這些將士們,他們又如何能熬到欽差大人到來呢?
欽差大臣攜賑災物資抵達後,要求秋珂派人給他的隊伍安營紮寨。
秋珂手底下的人大都疲乏,而欽差隊伍要麼坐著馬車要麼騎著馬晃晃悠悠地姍姍來遲,因此欽差的要求讓將士們頗為不滿。
秋珂和他的士兵都是要為欽差鞍前馬後的,他也沒多說,安排人手去布置。
百姓們都緊盯著欽差手裡的糧,老師爺自發組織了一些年輕人,去幫忙布置。阿南也在跑前跑後,不辭辛苦。
等欽差的隊伍都安頓下來了,緊接著開始放糧。
欽差隻需要兩手往袖中一掖,指派秋珂的人負責維持秩序並派糧即可。
堤壩需要人手,救濟災民也需要人手,大家都忙得腳不沾地。
欽差偶爾出來巡查,好言慰問百姓,便能被老百姓們直呼“青天大老爺”。
為此秋珂身邊的人氣得夠嗆,道:“什麼風光都讓那老東西給占儘了,苦活累活全是咱們的!等他來這一趟回去,必定又是立下大功一件,操他媽的!”
這些從軍營裡出來的漢子,不屑於做門麵功夫,但該辦的事兒也一件都不會落下,而那些官員隻要維護好表麵功夫,就能收名獲利,實在讓人不平。
秋珂隻道:“這裡有欽差看著,明日我們便往下遊去查看情況。”,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