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年徐妃進宮,好一陣子蒙獲聖寵,大抵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皇帝年輕時,曾有過一位心愛的寵妃。後來那寵妃無故而亡,皇帝兩年沒再選妃。等他再決定選妃時,是緣於一次無意間看見了徐閣老妹妹的容貌。
徐妃進宮早,那個時候後宮裡還沒幾個人,因而知道這些事的人也少。
徐閣老之所以知道一些,是因為徐妃進宮以後,沒過多久,有一次回了娘家來,哭訴得淒淒慘慘。
徐妃傷心地說,皇帝把她當成了另外一個女人。
三宮六院,又不止徐妃這一個女人。她若在這件事情上較了真,將來的日子隻會更加難熬。
後來徐妃也看開了,才在宮裡安順地過日子。
皇帝待她一直不差,隻不過久而久之,發現她與自己心中的女人差彆很大以後,就漸漸地淡了。
徐閣老萬萬沒想到,皇帝竟在此處還養著一位皇子。
皇帝什麼都沒多說,緊接著讓徐閣老考考這位年輕人的功課。
一番考察下來,徐閣老大為吃驚。這年輕人非泛泛之輩,在君王權術上一點即通,甚至於讓徐閣老在他臉上看見皇帝年輕時候的影子。
最關鍵的是,他能一二十年居在這個地方潛心學習,既能困得住自己的野心,又不失自己的抱負,可見心性極佳。
果然,皇帝心中早已有了最佳人選。他之所以遲遲不立太子,對每位皇子都一視同仁,就是因為他的太子在這裡。
皇帝問道:“閣老,我親自教的學生如何?”
徐閣老道:“乃天縱英才。”
皇帝朗聲大笑。
在回去的路上,皇帝才與徐閣老說了自己的打算,道:“朕打算擇個日子,讓他重回皇室,把他歸於徐妃名下。”
他與徐妃容貌有兩分相似,即使對外說他是徐妃的親兒子,也有足夠的說服力。而且他已經成年、定了心性,在徐妃名下徐妃也影響不了他。
所以,顯然,把他養在徐妃名下,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緊接著,皇帝又道:“正好徐妃當年小產過,如此便對外說是徐妃當年所孕之子吧。”
徐閣老感到自己的背脊骨一陣陣地發寒。
當年徐妃進宮不久,確實是小產過。隻是如今看來,或許當年皇帝就已經在計劃著給他最鐘愛的皇子找一位名正言順的母親,所以才會有那次小產。
眼下皇帝自然又可以對外宣稱,當年徐妃並未小產,隻是有小產的征兆,後來一直秘密休養,誕下皇子以後,皇子便送往了宮外寄養,以便他能平安長大。所以當下把皇子接回來,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一件事。
皇帝道:“以後,他和殷容兄弟兩個就都是閣老的外甥,江山社稷為重,朕相信閣老。也唯有閣老才有能力任朕大殷國的輔國大臣。”
徐閣老連忙道:“臣實在愧不敢當。”
皇帝道:“沒有比你更合適的人選了。至於殷容,至仁至孝,定能兄弟和睦,儘力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