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現在的康熙還沒有習慣被送美人這件事,又或者說臉皮不夠,在寵幸美人這件事上,他竟然感到有點兒心虛。
一丁點兒,但不多。
也正是這一點,給了馬佳芸更多自由時間,把這富貴精致的江南園林用腳量了個遍,美食一日三餐不重複,也聽聞了很多江南才女的故事。
有這麼一個機會,馬佳芸蘭還曾嘗試過與出生漢官世家的曹三夫人聊裹腳的事情,但無疾而終。
即便曹三夫人這樣算得上開明的女性,對於裹腳一事雖心痛女子身體受苦,受到根深蒂固風俗影響,竟也覺得這正常。
或許後宅女子便是在一代又一代中妥協太多東西。
好在曹三夫人嫁入曹家,曹家已從漢人轉正白旗包衣,她的女兒不會裹腳,滿八旗與蒙八旗的姑娘們目前為止還沒有這種悲劇發生。
此事先打住。
直到即將登船的臨行前一夜,康熙才終於又現身。
馬佳芸蘭奉上西湖龍井,眼波流轉,柔聲道:“臣妾還以為萬歲爺被這亂花迷了眼,早已經忘記妾身。”
語調含酸卻不帶諷刺。
“咳咳,朕一直勤於國事,可不像長瑞一樣天天隻知道逗他額娘開心。”康熙也受不了這個,竟把胤祉推出來頂鍋。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他對三位皇子的大致行程一直盯著呢,胤祉這種關鍵時刻能頂事兒,又不和官員黏糊,還非常孝心的兒子,自然會更得他心。
尤其在其他兩人對比下,越往江南官場,越明顯。
康熙已經從還比較稚嫩的太子與某些官員、大阿哥與某些官員中嗅出他們間有貓膩在,他深恨帶壞自己兩個兒子的索額圖、納蘭明珠,對兩位大臣日漸不滿。
即便如此,康熙對外表現依舊是對太子越來越好,畢竟太子雖然有不小矛盾,此時還是他心儀的儲君,也需要維護他的麵子,父子情深不適合這個時候打破。
但他的個人情緒則表現為對合心意的兒子更加偏寵一些。
喚的長瑞、老二,而非胤祉,雖然說長瑞的問題,語氣卻帶著親昵,像是民間真正的阿瑪吐槽自己的小兒子。
“萬歲爺這話隻說了一半,長瑞不止逗妾身開心,也認認真真替他汗阿瑪跑腿呢,這孩子孝順著呢。”收到信號的馬佳芸蘭把酸意見好就收,將話題往另一個方向引去,順便對兒子的“孝”加深印象。
康熙果然順台階而下,一開始的尷尬氣氛消失,他也恢複自在:“哪有你這樣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不知羞,彆人聽了可不笑話。”
事實上他也尷尬不了多久,會尬也隻能說明馬佳芸蘭這些年辛苦沒有白費,否管多大,也真在他心裡占有一個角落。
接下來的聊天中。馬佳芸蘭仿佛不經意間聊到蕉園詩社,彙報的同時,也是在打消康熙的疑慮,他這個人一旦多疑起來,超級可怕,哪怕沒有,提前扼殺在搖籃裡。
南巡結束。
返京
途中,康熙果真帶上了兩位當地官員獻上的美人,袁氏、王氏,都是縣官之女,暫無冊封,便以庶妃稱之。
袁氏和王氏這些日子過得不怎麼樣。
一來她們這與遠嫁無差,遠離家鄉去一個這輩子可能都見不了親人的地方生活,還是規矩森嚴的皇宮,非正妻而是地位卑微的妾室,心中忐忑不安可想而。
二來兩人都是漢家女兒。
即便現在,安嬪、端嬪在宮裡也有人拿她們的身份私下議論,何況是家世不顯、身份低微的袁王二人。
當看見康熙在路上並沒有給她們優待,幾位常在答應便不再掩飾這種輕視,對她們的態度言行舉止間處處充斥著一種不太隱形高高在上的階級差。
連貼身宮人都不可避免帶有傾向,他們甚至會有跟著這樣的主子出門沒有底氣的想法,畢竟能參加南巡的包衣宮人也是有後台的。
王氏的心性堅強些,而袁氏半夜裡偷偷哭了好幾回,紅兔子眼睛脂粉都遮不住,又惹來不少酸言酸語。
惡性循環。
“姐姐何須如此?”袁王二人來自同一個地方,雖然認識也不久,但因共同經曆有一種同伴情,王氏又是一番勸慰,也小聲提醒,“若是……知道姐姐這樣,怕會不高興。”
“我們不過庶妃而已,萬歲爺怎會惦記?”袁氏冷言冷語。
王氏聽這話不像,也閉嘴禁了言,其實以她這幾天的觀察,高位妃嬪的榮妃、端嬪,都未曾為難她們。
端嬪可能因同為祖上也為漢人,對她們多了一份煙火情,初次見麵時,說的那些話聽著不舒服,但裹了真心,言語中包含了漢女在宮中隻會更艱難的提醒。
至於榮妃——
她看不透。
但王氏聽說過榮妃娘娘是懂詩之人,最愛江南才女,在江南曾親自接見蕉園詩社的人,還給予她們諸多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