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3 章(1 / 2)

在胤祉上奏前的半個月,不是沒有人勸過泰楚魯,與皇子對著來,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包括他的朋友禮部侍郎。

禮部侍郎頭都大啦。

他不管五阿哥強不強,在朝上掀起一波又一波浪花的二阿哥,連大阿哥他們都要暫避其鋒芒,豈是他能得罪的?

泰楚魯卻很迷之自信,他不認為自己有什麼問題,也不覺得自己有什麼把柄讓人捉到,說到底,五阿哥不過是一個背靠兄長的魯莽青年罷了,不值得太過警惕。

禮部侍郎哭了:

……你有多少能力你自己心裡真一點數都沒有嗎?

你都知道他有一個兄長!

得得得,這種人自己還是遠離最好,得想個辦法把自己摘出去,講義氣也不是這麼講的,當自己眼瞎。

在胤祁上交折子的第二天,康熙在早朝諸事結束後,又把兩份折一攤開來。

先擺出來的是列數清吏司禮部郎中泰楚魯的罪折。

當中舉了兩例。

一例與內政有關,涉及西藏。

首先來說,西藏這個地理位置比較特殊,以前的名字叫吐番,元朝時候,蒙古統治者因有相同信仰,賦予喇嘛在西藏的統治地位。

西藏雖然整體歸清朝政府,但有著非常高的自治權。

相當於允許他們實行政教合一製度。

喇嘛也有多個派係,主要是寧瑪、薩迦、噶舉、格魯,這裡具體且不議。

其中,最廣為人知活佛最早來源於薩迦派教主八思巴,因他在元朝立功,忽必烈封他為“西天佛子,化身佛陀”。

而噶舉派的噶瑪拔希卻選擇投靠蒙古大汗孛兒隻斤蒙哥,蒙哥封他當國師,並賜予一頂金邊黑帽與金印;

在噶瑪拔希圓寂前,為保證噶舉派利益,提出轉世靈童之說,這種神秘緊緊抓住人心,非常符合神秘學之說,慢慢演變為他們的自由空間繼承人製度。[1]

一直持續至今。

在清軍入關前,滿人便一直和西藏保持相對密切的關係;清軍入關後,□□、□□等人慢慢開始向大清進貢。

隻是進貢不等同於忠心。

康熙初年,三藩叛亂期間,康熙為了大清額穩定邀請□□一同出兵雲貴川一帶,□□隻是表麵上點點頭,但沒有任何實際行動,甚至提出荒唐地把國土平分天下之說。

康熙當然是拒絕,而且暴怒,但因戰亂,不得不與之和解。

康熙二十一年間,五世□□圓寂,這也意味著西藏在當前權力處於一個部分懸空狀態,桑結嘉措果斷地做出“秘不發喪”的決定,目的便是為了瞞住大清。

而泰楚魯的第一個失誤便是在此,他到現在也沒看出來。

還是因為桑結嘉措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秘密與噶爾丹勾結,企圖借助噶爾丹的力量趕走和碩特部落。

在康熙第一次親征噶爾丹之時,曾派遣濟隆活佛到噶爾丹軍中誦經,在噶爾丹

逃跑一事上,也有出不小的力。

若非固倫榮憲長公主先發現這個,康熙要等到二次戰敗噶爾丹,從投降的戰俘中才能得知五世□□早已圓寂的消息。

泰楚魯辯解:“這是桑結嘉措太過狡詐,瞞上欺下,還在布達拉宮選擇一個與五世□□很相似的人偽裝……”

“連噶爾丹軍下不少人知道的事情,泰楚魯大人的信息未免也太滯後,每年整理貢品這誰不會?”

胤祁指出其實在康熙二十三年,來自西藏獻貢的人是有不小心露餡的,但被泰楚魯大人忽略,正因如此,才讓他們越來越大膽,插手內政諸多事情,露出的破綻也越來越多,但泰楚魯大人跟個瞎子一樣。

此乃其一。

現如今問題暫時解決,康熙已派人持敕書到西藏,揭露其勾搭噶爾丹的罪行,因西藏比較特彆,需軟硬皆施,此事以桑結嘉措送曾經為噶爾丹誦經的濟隆活佛入京結束。

但毫無疑問,泰楚魯的失誤不該被忽略,禮部也不該隻負責每年好吃好喝接待一下藩王,清理一下貢品。

這種涉及國家政權與領土統一的內政問題理應更加重視才對,給予高度的自治權,不代表完全甩手不乾,更應該借其錯誤,抓緊兩地百姓的聯係才是,文化融合才是讓兩地百姓與國土越來越密不可分的最好途徑。

朝臣們覺得這有道理,泰楚魯確實有不小的失誤,以往上貢期間他們太注重於禮,而忘記對於番邦應該兵禮並施,即便納蘭明珠與索額圖也指不出錯誤。

而麵對這樣指責,泰楚魯臉色鐵青,張了張嘴,但最終什麼都沒說。

繼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