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 第一百二十一天(2 / 2)

穿成炮灰贅A後 柒殤祭 7935 字 10個月前

力,這些被留在府中的人沒了主子依靠,日子定是不好過的。

她歎了一口氣,“辛苦你們了。”

如意仍舊搖頭。

雖然她在府中平日不算機靈的,但今夜岐王與王妃入城這件事意味著什麼,她還是清楚的,跟往後的日子比起來,從前那些坎坷都是值得的——

她已經苦儘甘來了。

……

世事紛紛擾擾。

回到永安,雖已解決了先前的煩憂,卻很快又有新的問題要迎接。因如今還是國喪,雍國公托病、將監國的事務交給了岐王,於是次日在宸極殿召開的

朝會,就由沈驚瀾坐在那空懸的龍椅旁,作為攝政王,暫聽各部議事。

一參一相少了泰半,各部的尚書侍郎都夾著尾巴做人,品階低的雖然已經從朝上的岐王現身猜出了昨夜博弈的結果,但因為要麵對的結果太驚世駭俗,所以誰也不當那個出頭鳥。

直到有北地來述職的知州,為岐王獻上當地的一奇珍。

是一塊刻著奇怪銘文和圖案的巨石。

石頭特彆大,被抬到了宸極殿外的階下,知州帶來的一位能解讀古語的道士則言,這是倉頡造字時聆聽了他語言的靈石,其上是一個預言字,字形曼妙如人類女子,腹部微圓,似有孕象,周圍有花草盛開,是為地坤。

而字形前方有一暗漬為虎,是百獸之王,卻臣服於她,是以這地坤或為上古時期的人皇。

半刻鐘後。

在禦花園裡聽完這個故事的葉浮光:“……”

她欲言又止、止言又欲。

讓剛補完覺過來看她的葉漁歌揚了下眉頭,“你似乎有不同見解。”

“那倒不是——”

葉浮光趕緊否定,她是不懂大宗的曆史,但又不是沒在曆史故事裡見過這場麵,不就是整些天地異象造勢嘛,這個她懂的呀。

她抿了抿唇,“我就是突然想到一個故事。”

葉漁歌:“嗯?”

“一個叫‘大楚興、陳勝王’的故事。”不過當然得省去背景,不然在沈驚瀾馬上要即位的關頭,講起義的故事,顯得多不吉利呀。

後來。

葉浮光聽說禦花園的水池裡抓出了一條肚子裡藏著預言玉石的神異錦鯉。

她再度:“……”

-

無論如何,在大宗各地都逐漸把這些奇異珍品往永安送之後——

群臣遲遲沒等到那些世家的反撲,在都城一派風平浪靜裡,逐漸認清了事實,畢竟就連掌管禦史台、現在看起來最有話語權的楊柏楊相都不吭聲,他們又有什麼能做的呢?

就在即將進入臘月的某日。

大朝會上,已經暫入禮部的許樂遙出列,稟奏國不可一日無君,先皇並未留下血脈,而皇族人丁稀薄,旁支難挑大梁,根據史書所載……

她不知帶了多少禮部的人日夜翻書,總之就是從角落裡找出了很多地坤治國的例子,隨後

懇請岐王登基稱帝。

沈驚瀾自然是拒絕了,理由是這未免有些大逆不道。

雙方你推我請,走著流程。

第一次,許樂遙居然帶來了民間縫製的萬民傘,上麵都是大宗各地的百姓請命,請岐王登基,他們願意擁戴的君主就是岐王這般能夠護佑大宗四境、並且給百姓帶來太平的人。

岐王十分感動,但仍舊拒絕。

第三回,剩餘的世家見天下大勢如此,反正朝廷都仍舊姓沈,他們沈景明再堅持,也拗不過岐王手中的詮釋與軍隊,於是紛紛倒戈,士子與望族,皆請岐王登基稱帝。

三請三讓過後,岐王終於應許了此事。

禮部開始擬新皇稱帝的章程——

沈驚瀾對此隻有一道指令。

“登基儀式”需與“帝後婚禮”同時舉行。

……

“同時?”

晚膳後。

葉浮光坐在煮著茶的小爐邊,本來在賞永安的雪景,聽見沈驚瀾隨口跟她提及的事情,在窗邊扭過頭來,鹿眸訝異地看著她。

沈驚瀾起身走到她身邊,看她將手套放在窗台上,便握住她的手,探了探她掌心的溫度,發覺有些涼,就把她的手心攏起。

愈發威勢、凜然令人不敢逼視的鳳眼半斂,隻對心上人展露自己美麗而無害的模樣,沈驚瀾很輕地應了聲:“嗯。”

她薄唇彎了彎。

“不是答應過你?”

“那些欠下的,我都會補給你。”

不光是那一筐沒吃到的時令荔枝、沒吃到的禦宴烤鴨,又或者是沒有扶正的位份……她想彌補給葉浮光的東西,還有更多很多。

沈驚瀾抬眼,在燭光灼灼與地龍一同造就的冬日暖夜裡,將她的手放到自己唇邊親了親,一字一頓道:

“浮光,來當我的皇後——”

“從此這天下江山河海,一切盛景與權勢,我皆與你共享。”!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