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
畢竟她是他喜愛之人,所以就算她寫得再爛,那也無所謂,其他人可能看完第一遍就直接想把這首詩給扔了,然而他,卻依舊十分有耐心地繼續去看第二遍,而且……這細讀下來,竟也還真的讀出了一些不一樣的韻味來。
第一句‘元正又展一年期’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說的便是元正這天的到來,預示著新的一年又要開始了。
然後第二句,‘樂樂陶陶被子披’,這個樂樂陶陶,卻也是有點意思,雖然乍一讀下來,隻覺得有些陌生,不過,卻似乎也能從中感受到那種快樂。而‘樂樂陶陶被子披’的意思自然便是,我高高興興地把被子披上。
第三句,‘無意偶遇李承乾’,太容易懂就不解釋了。
第四句,‘如今躊躇寫新詩’,同上。不過‘躊躇’這個詞,也是一下子讓他發現了亮點,其實也不能說是亮點吧,而是怎麼說呢,他必須得硬給夭夭湊,如此,才能湊出來可以拿來誇她的東西。
而且……第三、第四句隻有這兩個字,比較難懂,這自然,也十分容易吸引他的目光。
“如今‘躊躇’寫新詩,這個‘躊躇’使得好!結合這前麵的‘樂樂陶陶’……”李承乾便低下頭來看向夭夭,夭夭也恰好抬起頭看著他,便讓人仿佛有一副畫出現在眼前,一名女子躊躇滿誌,誓要在她喜歡之人的麵前好好地表現一番,“隻是……”當李承乾解到這裡的時候,他忽然又發現有些不對。
所以,他接著又把這整首詩給讀了一遍,“元正又展一年期,樂樂陶陶被子披,無意偶遇李承乾,如今躊躇寫新詩。”
李承乾一直重複這首詩,讀了差不多有七八遍,七八遍下來,都似乎一直沒有發現什麼不妥,甚至,還越讀,便越是覺得,這首詩你還彆說,這還挺應景的,甚至,也有點不像打油詩了,讓人不禁覺得大有來頭。可能是這個‘躊躇’迷惑了他吧,躊躇,有躊躇滿誌這樣的詞語,而他第一時間,想到的也隻有這個意思。
所以整首詩讀下來給人的整體意境大概便是一幅女子為喜歡之人寫新詩的這麼一個很高興的意境,詩中的所有句子,都莫名地帶著一種歡樂的氣氛,即便‘躊躇滿誌’其實嚴格地來說,是一個貶義詞,形容對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滿意,有點沾沾自喜的感覺。但用下這裡,卻也沒錯,反倒正是由於這兩個字的運用,恰當好處地擺放在這裡,既包含了自貶之意,又把女子的心態全然道儘,這整首詩所描述的畫麵讓人細細品味之時,不由覺得精妙非常,以及讓人不禁回味無窮。甚至,當讀完了這個‘躊躇’以後,再回過頭來去看前麵……
是的!當他再次去看前麵的時候,卻又發現,有些東西,仿佛又對不上了。
首先第一,‘樂樂陶陶被子披’,這一句,很容易便讓人想到,她站著披著被子,可事實上,他從未見過夭夭有這麼做過,那她到底是如何樂樂陶陶被子披?幸好!他也是與她睡過的人,所以轉而,他立刻便把這個‘樂樂陶陶被子披’放到她晚上睡覺的場景裡,可這裡也不對啊!這裡肯定指的不是晚上,一定是大白天,可如今,也是大白天了,但他也從未有見過夭夭在大白天的時候說要‘樂樂陶陶被子披’,那這個到底描寫的究竟是什麼?
這顯然是一句十分有爭議的句子,但是,隻要細心留意的話,他大概還是可以推測出這句話的真正含義的,他接下來便又再次把這首詩在腦海中默默地讀了數遍,他要淡化這個‘披被子’的時間觀念,而當他完全把時間因素忽略,隻留下了一個動作,最終,他也從最後一句的‘如今’二字中,仿佛找到了答案。前麵完全沒有出現過,她‘舊時’如何,可為什麼最後一句,卻忽然突兀地出現一個‘如今’?這明顯有問題!
所以,‘樂樂陶陶被子披’絕對不可能說的是現在!
既然不是現在,那一定是‘舊時’、‘以前’,以往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她都會高高興興地把被子披上,若不是因為遇到了一個叫做李承乾的,她估計現在也在披著被子,而不是像如今這般,在寫著新詩。
而就當李承乾自認為自己已經全然明白這首詩的時候,他低下頭來,看到的卻是夭夭不高興的表情,他頓時便又愣在了那裡。
“怎麼?有問題嗎?”
‘你為何又變了臉色?’
他看著夭夭,心中不明所以。而夭夭,也是露出了一副,自己終究是錯付了的神情,她搖了搖頭,罷了。其實她這首詩,所表達的心情變化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拿來出高考題,她自己都不一定能拿滿分。說不定,還要被人說,你懂個屁的《元正》。我們心目中的《元正》才是真正的《元正》,你就一寫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