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就是如此的奇怪。
對於秋兒、苒兒,她可以做到毫無保留地把答案全都告訴她們,當然,視情況而定,肯定也是要轉換成她們能夠理解的通俗的語言。
可唯獨……她卻不想告訴李承乾。
可能是覺得男人一般都不怎麼好騙,而像秋兒、苒兒這樣的,即便她們聽了,也不太會當一回事。
而且,在某一刻,夭夭也是忽然覺得,有這麼兩個長得標致的婢女,但是卻隻有美貌的話,好像也不太好。
或許……
這就是她為什麼要把答案都告訴兩人的原因吧。
既然身為她的婢女,那麼,也理應是有所不同的,不說彆的,至少見多識廣,這總該是要有的。
不然,她的這個太子妃,不就很有**份了嗎?
想明白了這一點後,接下來,夭夭也就變得更加‘好為人師’。
甚至……
接下來夭夭還教兩人阿拉伯數字。
這個時代自然是還沒有阿拉伯數字的,這個時代的數字怎麼說呢,除了大寫的,也就是“一、二、三、四……”這樣的大寫數字以外,還有另外一種用作記數的方式,就是有點類似於羅馬數字那樣,一豎就是代表一,兩豎就是代表二,也有橫著寫的,不過這種表示數字的方式,卻不是從彆的地方傳入的,而是本來在這個世界,就有的。
而且是中原文明自己早就存在的,它的出現甚至可能能夠追溯到數千年前。
隻不過,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這兩種不同的記數方式,在使用的時候,都可以發現,明顯不太方便,又或者可以說……處於這個時代的數字,就沒有一種記數方式是十分方便的。
即便是在夭夭所知道的另一個文明,阿拉伯數字此時也不過處於萌芽的階段,而且,一開始的阿拉伯數字,跟後麵所發展定型的阿拉伯數字,也是不同了,也就是說,從起源,到出現“1、2、3、4……”,至少還需要短則兩三百年,長則根本無法確切地知道的時間的發展,才最後奠定了“1、2、3、4……”這樣的寫法的出現。
以前的阿拉伯數字,就有點像是周朝的小篆一樣,又或者是寫得像是小蝌蚪,直到阿拉伯人在傳播和使用的過程中,又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改良與發展,這才變成了最後大家所能看到的樣子。
雖說……
教會了兩人好像也沒有特彆大的作用,畢竟,她也沒想過開班授徒,不過誰讓她喜歡‘好為人師’。
所以,接下來,她還是把阿拉伯數字的用法,都告訴了兩人。
“這是1,這是2……要想表示三千零三十,就直接寫成3030,當計算三千零三十加兩千零七十的時候,就可以列算式,寫成這樣,個位對著個位,十位對著十位,如果某一位上麵的數字相加,超過十,那就往前進一位,在這裡腳下做一個小標注,等會到了加到這一位的時候,加完上麵兩個數字,還要再把這個小標注的一也給加上,最後的結果,比如說,五千零五十,加五千零五十,最後的結果就成了一萬零一百。”
“回到這一題上麵,從一加到一百,可以簡單地寫成1+2+3……+100,這個十字的符號代表的意思是加,中間的六個點,是代表中間的省略,那麼這一道題該如何解,從一到一百,其實不容易發現規律,那麼我們先嘗試一下,從一加到十,有什麼規律,就很容易明白,從一加到十,我們先把一到五寫出來,然後,再把六到十,也寫在一到五的下麵,不過,這一次我們是特意將反過來,一對十,二對九……”
“所以,你們發現了規律沒有?它們上下兩個數字相加起來,都等於什麼?十一!那從一加到十等於多少?不就是五個十一,最後的結果是五十五。同理,從一加到一百,我們也去找這樣的規律,一加一百是一百零一,到最後,五十加五十一是一百零一。最後的結果就是五十個一百零一。”
“接下來,我再給你們講講這個乘法,一百零一誠意五十,可以寫成這樣的算式,然後零可以凸出來,為什麼?因為每個數乘以十,最終都是在後麵加一個零,所以,我們在算的時候,就可以暫時把它放到一邊去,直接用五去分彆乘以一百零一上麵的每一位數,然後像之前加法運算時候一樣,一五得五,零乘以五,也就是沒有五了,等於零,再一五得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