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九福說要讀書,是真的開始認真的讀書, 他雖然順順利利的通過了縣試, 甚至還取得了縣案首的好成績, 但他對自己的本事心知肚明, 要說自己是什麼天縱之才那是誇張了。
作為一個老底子還是普通人的考生, 隻有花費比彆人更多的精力, 才有可能獲得更好的成績,光憑著穿越者的光環可沒辦法順堂一輩子。
府試與縣試不同, 雖然考試內容也不出帖經、雜文、策論三場, 但分彆考的是記誦、辭章和政見時務。前兩者趙九福是熟悉的,政見時務卻是他從未接觸過的。
這一點並不奇怪,這年頭除非是有家族背景的, 或者是官員後代,不然想要接觸也難。
胡秀才一開始也沒料到趙九福能一路順暢的考了過去, 他們這一年統共有五個學生參加, 但最後通過縣試的隻有兩人,另一個比趙九福足足年長了十歲, 名次卻不如他。
等趙九福順風順水的考了過去,胡秀才倒是後悔起來自己做的準備還不夠, 早知道這孩子學識這麼紮實的話,去年就該讓他參加才是。
對於自己的這位得意弟子,胡秀才也是著實用了心思,在趙九福考過了第三場的時候,他就托人從衙門弄了一些邸報出來。
彆小看這些邸報, 雖說是舊報紙,但上頭寫的都是朝廷的公文,說的也都是政見時務,如果不是胡秀才在戴河鎮紮根多年,恐怕還沒辦法弄到這些東西。
拿到手之後胡秀才就轉手偷偷給了趙九福,不是他偏心,而是另一個學生考中之後也沒去他這邊拜訪,他就是有心也不能上趕著。
趙九福如獲至寶,回到家中之後就悶頭研究起來,不得不說,這些東西可是比光讀書有趣多了,不隻是能知道現在的朝廷方向,更能摸到一些朝廷重臣的姿態。
也許對於現在的趙九福而言,研究朝廷方向和朝廷重臣是早了一些,但既然要走科舉這條路,多知道一些總比少知道來得好。
再有一個,在封建社會大臣們的思想品德,基本上也是跟著當朝皇帝來變化的,上下差距甚遠的事情絕少發生,除非這個大臣是不想要前程了。
除了一些官員的升遷變動之外,邸報中關於兵禍的也不少,比如去年二月份的邸報之中明確寫著,東虜入犯遼沈地方,欲行竊掠出境之事,幸遼沈官兵奮勇攻擊,在陣斬首一百二十一人,我軍傷五十人,陣亡五人,聖上撫恤。
這樣的兵亂並不少見,趙九福一直生活在較為安穩的戴河鎮,以至於他幾乎都忘記了這個時代的國家都不□□定。
不過從頭至尾翻下來,他倒是微微鬆了口氣,至少現在大周朝看起來還是較為強盛的,雖然邊關常有動亂,但都是非常小型的那種,無一不是被邊關將士狠狠反擊。
而大周朝之內更是安穩,小偷小摸的不少見,但能上邸報的那種大亂子卻沒有,這樣的情況足以證明中央朝廷的控製力還十分強大,並且國內階級矛盾並不激烈,所以百姓安安穩穩,沒有出現軍士作亂,或者農民揭竿而起的情況。
再往下看,果然如他猜想的一般,大周朝也有受災的區域,比如去年八月份遼東三萬洪山堡猛風猛火齊起,燒毀官民房屋共計三百四十二家。
再比如今年正月的時候,雲南地震,有裂開處十餘,開裂達二十餘丈……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災害,最後都會歸類一句聖上體恤,撥款賑災。
趙九福不知道這些款項是不是落到了實地,但從戴河鎮這些年也沒聽聞哪裡有百姓流離失所,當官的就算有小貪也不敢肆無忌憚,可以窺見當今必定還算聖明。
這麼想著,看完了邸報的趙九福倒是心情不錯,雖說亂世容易出英雄,但他並沒有那麼大的野心,能讓家裡人安安穩穩的過日子就心滿意足了。
有一個好皇帝,百姓們的日子總是會輕鬆許多,這麼琢磨著,趙九福也就把大槐村一對不孝順夫妻引發的慘案拋到了腦後。
苦讀的日子過得飛快,大約是被大槐村的事情嚇到了,以至於陳家村這些天安穩的很,不說關起門來如何,至少大家出門都不敢大小聲了。
就在這樣詭異的氣氛中,趙九福家來了個衙役,通知他第二天去衙門一趟,縣太爺要見一見他們這一批的縣試考生,當然,隻有最後成功上榜的那五十人。
對此老趙頭興奮異常,要知道他從小到大見過最大的官就是裡長,還是隔著好多人的時候見過一麵,誰知道現在他兒子要去見縣太爺了。
趙九福倒是不意外,畢竟按照習俗縣太爺也會見一見縣試的考生的,這一次若不是大槐村的事情來得突然,也不會一直拖到了這個時候。要知道再過幾日的話,他們這群考生怕就要出門卻參加府試了,縣太爺總不能拖到明年。
第二天,老趙頭又連著趙老四一起趕著牛車,一路把趙九福送到了衙門裡頭。
趙九福到的時間不算早,他一眼就看到自家熟悉的那位師兄,誰知道沒等他走過去,那師兄去轉過身去不再看他,一副愛答不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