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童(1 / 2)

經此一事, 不管多好的媒婆上門來說道, 老陳氏果然咬緊牙關說定了趙九福要先進京趕考,再論其他的事情,不管對象是誰都一律回絕了。

久而久之, 附近的媒婆都知道老趙家是真的沒有給兒子定親的意思, 這可不是假模假樣坐地起價,而是真的沒有這個意思, 於是上門的次數也少了。

趙九福免了說親的困擾,自然能夠一門心思的讀書, 不得不說顧行之的安排十分有效, 中了舉人之後一般的縣學課程已經滿足不了他, 顧行之自己倒是能隔一段時間寄一封信回來, 但畢竟頻率有限, 總不可能時時刻刻的教導。

這時候孔教諭的存在就顯得彌足珍貴, 每三天一次的碰麵讓趙九福受益匪淺,兩人雖然沒有定下師徒的名義,但實際上趙九福已經把這位先生當做半個老師看。

顧行之走後第一年會試,果然就奪得了魁首的位置, 最後狀元及第直接進入了翰林院, 具體如何顧行之並未仔細提起,但趙九福卻還是知道這位先生備受皇帝的信賴。

作為一個新晉狀元,翰林院的編修,一下子就想要得到皇帝的寵信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但事實就是如此, 趙九福心中隱約有些猜測。

在進了翰林院之後,顧行之送回來的東西就更多了,大部分都是邸報策論,有一次甚至有一大包的古籍,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如何淘換來的。

這些東西不隻是趙九福珍惜,就是孔教諭也喜歡的很,有時候甚至比他還盼著顧行之的書信,偶爾看過之後臉上悵然若失的樣子,也不知道是想到了什麼。

趙九福不太知道孔教諭的身份背景,但他的姓氏原本就有幾分不凡,作為一個正統進士出身的孔家人,卻隻能留在小小的戴河鎮做教諭,其中必定也有說不得的故事。

歲月就在趙九福的勤學苦讀中慢慢流逝,一眨眼他也是個半大的少年了,最近不知道是不是到了生長期的緣故,最近趙九福總覺得餓得慌,一天三頓之外還得再吃兩頓點心墊墊肚子,他以前從來不吃夜宵的人,現在卻餓得大半夜的起來吃東西。

老陳氏是個疼兒子的,見狀就做了許多能放的住,吃起來又很香的點心給他放房間裡頭,讓他覺得餓了就吃一些墊墊肚子,再覺得餓的話就把她喊起來做飯。

趙九福哪裡舍得老陳氏大半夜的折騰,通常都是隨便塞兩口,再不行就自己去煎蛋或者煮碗麵,也幸虧老趙家現在不缺糧食,不然他這麼吃的話真能把老子吃窮。

這麼大吃大喝也不是沒有效果的,趙九福三年之前還隻有四尺高低(大概一米三),在村裡頭也不算是高個兒的甚至是有些偏矮的,但短短三年的時間就長到了五尺三還有餘,一下子超過了村裡頭大部分男人,甚至快要接近趙老四的身高,成為老趙家第二高的男人。

大約是吃的東西都長在個子上了,趙九福現在看著瘦的跟竹竿兒似的,身上穿著長衫一副風吹就倒的文弱書生樣子,不過要是脫了衣服倒是不難發現,他瘦歸瘦,身體卻還不錯。

這得益於靈泉這麼多年來潛移默化的改造,雖說洗經伐髓的效果微乎其微,但積年累月下來也足以強身健體,勵精練骨了。

可老趙頭老陳氏以及其他的趙家人不知道啊,他們隻覺得自家兒子弟弟長得太快了,這個頭倒是上來了,人卻風吹就倒的樣子,這樣的狀態彆說趕考了,出門他們都不放心。

老陳氏可這勁兒給他做各種吃的,恨不得一天一隻老母雞的養著身體,更是花錢花心思弄了什麼藥膳,天知道她老婆子一輩子都沒做過藥膳。

其餘的幾個嫂子也是如此,家裡頭但凡做點好吃的都要端過來大半,有的是真心疼小叔子,有的卻是怕趙九福這要是生了病耽誤了趕考,將來他們老趙家的榮華富貴也飛了。

甭管目的如何,趙九福左右是吃下了這些好意,但他的身高還在繼續長,身體也不見能胖起來,隻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身體沒問題。

可惜無論他怎麼安慰,老陳氏依舊是不放心,若不是趙九福的精神看著還好,她甚至都要去請了大夫過來治病了。

趙九福無奈,隻得由著他們各種做飯,左右不過是一些吃的,也不會傷到了身體,他吃下去安一安自家老娘的心也沒事兒。

趙九福正琢磨著自己到底能長到多高,他也不求自己身高七尺(2.3米),六尺(2米)也不用,有個五尺五(1.83米)就十分不錯了。

大周朝人的身高普遍比現代人矮小一些,這可能是基因,也可能是生長環境得到的營養決定的,趙九福私下覺得後者的可能性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