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試(1 / 2)

趙九福去參加會試的時候,是顧行之親自送出門的, 如果不是今日不是休沐他說不準還會跟上, 這種時候趙九福倒是十分能理解顧家兄弟對他的態度, 設身處地的想想, 若是自己的親爹疼愛弟子, 對自己不管不顧的話他也會心生怨言。

不過現在作為收益的這一方, 他若是還要說顧行之的不好就太不知感恩了。

會試的作弊檢查比以前任何一次都要嚴格, 明明是二月份還帶著冰冷的天氣, 入場的考生卻隻能穿著單衫,帶夾層的衣服是一律不許帶的。

趙九福進京之前就知道這個, 所以他的衣服是老陳氏帶著幾個媳婦特製過的, 雖然也是單衫一摸就知道沒有夾層,但實際上用動物的皮毛細細編織過, 有些像是現代的羊毛衫, 雖然樣子長得不太好看但卻實用保暖。

因為係統靈泉的改造, 趙九福其實並不是那麼怕冷的人, 但這會兒他也穿著足足五件單衫,這是會試衣服的最高限製了。

進了貢院之後, 京城的考場顯然比新亭府的更大,看起來似乎也比較新,至少一眼看去並未有那種破損的號房出現, 可見朝廷對這一塊還是十分看重的。

趙九福順著人流往裡頭走的時候,臨到進門之前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落入他眼中的是趙老四和青竹期盼中帶著幾分擔心的眼神。

趙九福深深吸了口氣, 上進趕考花費至少得在一百兩銀子左右,他們一路上吃喝不那麼苛刻的話消費更多,對於如今的趙家來說這個不算是負擔,但他這一次出行也是帶著全家人的希望,若是名落孫山的話他們口中不說,心裡頭還不知道多失落。

貢院的號房也不大,這一點跟鄉試的是差不離的,趙九福等人被搜身之後又發放了三根蠟燭,等他們進了號房的門,後頭便有人將號房給上了鎖。

期間你吃喝拉撒都得在號房裡頭解決,不到考試結束這個鎖是不會打開的,即使發生了天災**也是如此,所以古代科舉實打實是有生命危險的一場考試。

趙九福掃了一眼號房裡頭的東西,除了兩塊木板之外就是方才給的蠟燭可以說是十分簡陋了,這樣的情況趙九福在鄉試的時候就經曆過一次,反倒是不那麼驚訝。

如今天氣還冷,倒是不用擔心有蛇蟲鼠蟻,趙九福擦拭了一番模板之後,就把自己多穿的兩件衣裳脫了下來,打算到時候一個疊起來當枕頭,一條就當被子。

又過了好一會兒,才有人從外頭將試卷遞了進來,貢院的門上有一個小窗口,此後幾日他們考試用的試卷,吃喝的食物都會從此遞送。

會試的考試製度與鄉試極為類似,也是連續三場,每場三日,第一場考試的內容依舊圍繞著四書文,這一次趙九福審卷之後就發現是四書義三道,經義四道。

在抵達京城之後,顧行之曾與弟子提起過這一任的主考官,大周朝的慣例會試的時候有一正三副的主考官,以進士出身之大學士,尚書以下,副都禦史以官,由禮部提名皇帝欽命特派,而這一次的主考官是朱大學士,而副考官則是來自於禮部吏部和翰林院。

朱大學士在民間名聲不盛,但在朝中卻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這位大學士出生一般,在他之前朱家也不過是個詩書傳家的小家族,但是他憑著一己之力將朱家提拔成了如今這個顯赫的樣子,如今這位朱大學士已經年近七十。

古代人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朱大學士這個年紀已經不算小了,再有一個居所他的身體近些年也不大好,已經有告老還鄉的意思。

作為曆經兩朝的老臣,這位朱大學士雖然未曾做出過什麼驚天動地的意思,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在,皇帝對他還是有幾分優待的,尤其是這位也算是知情識趣。

原本主持會試這般費時費力的事情是不會讓朱大學士來的,但顧行之說過,這位大學士很可能在今年告老還鄉,皇帝想表示一下自己對老臣的寬容大度,所以才會讓他來主持。

正因為如此,這位朱大學士絕不會為難他們這一屆的考生,隻盼著這一次的會試能夠安安穩穩的過去,能夠最後為家族累積一些人脈自然好,若是不行的話至少也能得安穩。

這一點從他出的試題之中不難看出,這幾道四書五經題簡直像是標準模板出來的,不偏不倚十分標準,不是說這樣的題目不好,對於根腳紮實的考生而言這種題目更好發揮。

趙九福審題之後沒有急著回答,一邊磨墨一邊心中琢磨著回答的方式,用顧行之的話說就是,這位朱大學士膽子還沒有老鼠大,恨不得將謹小慎微貼在腦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