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話(1 / 2)

沒等趙九福想清楚媳婦的事情, 宮中卻又來了傳召的太監,這太監還是上次那位, 幾次下來兩人倒是比一開始熟絡了一些。

這位太監姓李,其實不過是皇帝身邊的一個小太監,但因為他拜了冷公公做乾爹, 在宮裡頭倒是也有幾分臉麵,人家客氣的會喊他一聲李公公。

趙九福自己是絕對不會想做太監的, 不然當時聽見五行陰陽拳的副作用也不會反應那麼大,但實際上對太監這種人群卻沒有特彆大的偏見。

與宮女不同,太監的出生一般都十分窮苦, 在重男輕女的古代, 除非是那些喪儘良心的父母,不然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將親生兒子送進宮的。

就因為這個,趙九福儘量用對待常人的態度對待這些太監, 殊不知他這般的舉動,倒是讓李公公對他頗有好感。

一段時間下來,兩人碰麵的時候倒是還能客客氣氣的說幾句話,這一次李公公甚至透露了一句:“大皇子也在陛下身邊, 看著似乎很高興的樣子。”

趙九福領了這份情,照舊是給了一個小荷包, 進入大殿之後果然看見皇帝眉目舒展的笑容, 一看便知道今日心情不錯。

這次皇帝沒拉他角力的意思,反倒是招了招手說道:“趙愛卿來啦,今日有一件大喜事, 不如你來猜猜看到底是什麼事情。”

皇帝難得有玩鬨的雅興,趙九福自然不會辜負他的期待,他看了看在旁邊一直笑盈盈,連一直以來臉上帶著的青色都似乎消失了幾分的大皇子,猜測著問道:“莫不是上次與大皇子討論過的疫病防治有了結果?”

皇帝見他一口就猜了出來心中就更加高興了,作為皇帝,他自然不會想看到自己的大臣蠢笨入豬的,“趙愛卿猜的不錯,正是此事有了結果。”

大皇子這時候才開口說道:“趙大人不如過來一起看看太醫院的奏折。”

趙九福心中猶豫,但皇帝卻已經說道:“是要看看,查漏補缺也是好的,再者趙大人殿試就寫了醫道,可見是對此十分上心。”

趙九福隻得過去仔細看起來,他對醫療其實不算特彆了解,知道的那些也就是大家夥兒基本都知道的事情,但放在古代顯然就有先見之明了。

太醫院那邊做的很好,甚至比他預期的還要更加用心和努力,也是,太醫院看著風光,其實是個高風險的地方,平時出事的時候多,受賞的機會少。

難得大皇子拿出了一個章程來,連方向都幫他們想好了,就算是沒能折騰出來也不會有什麼懲罰,太醫院的人自然是舍得花力氣。

於是趙九福想到的方方麵麵,太醫院都紮紮實實的去驗證了,趙九福沒有想到的地方,他們居然也給補全了,最後放到趙九福麵前的這一份奏折都可以當做古代疫病預防準則。

趙九福越看越是高興,最後忍不住帶著幾分雀躍說道:“太醫院的大人們太厲害了,若是讓微臣自己想的話,怕是想破了腦袋也做不出來。”

皇帝微微一笑,道:“趙愛卿何必妄自菲薄,若不是你起了頭,太醫院那些人也無從下手,此事應該給趙愛卿記一功。”

大皇子也高興,順著皇帝的話說道:“趙大人確實是居功至偉,在此之前可沒有人想過疫病也能預防,哎,隻可惜了那些已經死去的百姓。”

皇帝也覺得可惜,越看越覺得這份奏折有含金量,畢竟對一個皇帝來說,他治下的百姓越多自然大周朝就越好,而每一年疫病多發的時候,即使不形成大型的瘟疫也會帶走不少人的性命,不隻是貧苦百姓,就連王公貴族也不能幸免。

皇帝一瞬間想了許多,看著趙九福的眼神更加和善,笑著說道:“等著法子傳遞下去,大周朝的百姓們也能避免疫病之禍。”

當然,完全避開是不可能的,但是依照太醫院的說法,按照上麵的法子來做的話,疫病的傳染性就會被大大的削弱,這樣一來就能避免瘟疫的出現。

趙九福聽見這話眼神微微一動,開口問道:“不知道陛下打算如何普及防治之法。”

皇帝理所當然的說道:“自然是寫成皇榜,派遣專員送到大周各地,再督促各地父母官告知每一個百姓,務必讓每一位大周百姓都耳熟能詳。”

趙九福想到了一個問題,卻沒有直接說出口,轉而問道:“陛下,不知道宮中是否有不通文墨,不識大理的宮女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