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1 / 2)

趙九福一行人抵達京城的時候,正巧是元宵節的當天, 每年他差不多都是這個時間才能回到京城, 也幸好嚴玉華做事情周到, 年節的東西都是準備好的, 下人們自然會打點, 不然就趙九福這般的做法, 可是要把京城的同僚都得罪了去。

不過大約是趙九福帶的頭, 再加上這幾年官道和水路眼看著更加便捷了,每逢過年的時候從各地往家鄉趕的旅人特彆多,倒是有一種前世春運的感覺在了。

這一次趙家的馬車剛剛抵達城門口,忽然一個人形色匆匆的迎了上來,仔細一看可不就是青竹, 隻見他開口就喊道:“大人, 陛下召見。”

青竹從小跟在趙九福身邊長大,他原本不是多麼機靈的人, 但多年以來趙九福用心教導,倒是也成了左膀右臂, 每年回鄉的時候,青竹是不能走的, 他得留下來處理京城這邊的事情。

趙九福一聽倒是也驚訝,皇帝可不是個喜歡折騰人的性子, 這些年宮宴很少舉行,除了大節之外通常都是皇家人自己開心開心。

一般來說,一直到元宵節結束衙門重啟之時, 皇帝都不會特意召見大臣,當然,大年初一的賞賜除外,這代表的是榮耀。

趙九福一聽也顧不得其他,跟嚴玉華交代了一聲就直接上了馬,一邊往城中走,一邊問道:“來人可交代了是什麼事情?”

京城的天氣還冷的很,但青竹卻出了滿頭的冷汗,連聲說道:“不知,隻是昨晚就有公公來問過大人是否回來,近日又有公公過來,一日竟來了三次詢問,隻說大人回來的話立刻進宮麵聖,不要耽擱。”

趙九福心中更加覺得奇怪,微微皺了眉頭問道:“我離開京城這些日子,宮中可有其他的消息傳出來?”

青竹左思右想,還是無奈說道:“並無,還是跟往年一般,太後去世之後,陛下和皇後似乎也不愛熱鬨,也從未聽說過其他。”

老太後在的時候,皇帝為了照顧親娘還願意弄一個熱熱鬨鬨的宮廷夜宴,但三年之前老太後就去了,去世之後皇帝就顯得越發的清心寡欲了,他擺出這個樣子,後宮就算是有娘娘喜歡熱鬨,也不敢開口說出來,一個個的也都說自己愛清靜。

說起來,三年前老太後去世之後,連帶著文武百官世家大戶的老頭老太都跟著一道兒去了不少,嚴玉華的祖母嚴老夫人,就是在給太後守靈的時候受了寒氣,此後一直不大好,熬了一年還是熬不過去了,當時嚴玉華傷心欲絕。

生老病死是世間最難熬的事情,誰也無法阻擋歲月的腳步,即使趙九福身上的靈泉長壽丹不少,也攔不住已經油儘燈枯的身體。

嚴老夫人去世前那些年,其實一直也有在使用長壽丹的,但歲數到了就隻能到了,除非趙九福狠狠心拿出逆天的靈丹來,不然是無法阻止的。

正因為如此,雖說他每年回家的事情被人非議,趙九福還是堅持如此,因為他知道爹娘看似長壽,但日子還是過一天少一天。

話說回來,趙九福也有些猜不透皇帝的用意,就如幾年之前李鬆仁告老還鄉,趙九福卻向皇帝拜求去工部,最後卻陰差陽錯的成了工部尚書。

當年皇帝願意讓自己的親舅舅挪位置,雖說大家都覺得戶部尚書的位置比工部尚書好很多,但呂靖在工部多年,幾乎可以說對工部了若指掌,而進了戶部他還得從頭開始。

但皇帝還是這般的安排了,那時候趙九福心中也是感激的,這一份信任和重視,是作為臣子求而不得的,而他卻從皇帝這邊體會到了。

一直到進入皇宮,趙九福還是沒想到皇帝為何急召自己覲見,按理來說過年的這段時間,也是皇帝最為放鬆的一段時間才是。

等進入殿中看見皇帝,趙九福倒是嚇了一跳,隻是短短半個多月不見,皇帝的臉色帶著一絲青白,竟是有一種當年重病未愈的感覺。

趙九福下意識的擰著眉頭,開口問道:“微臣參見陛下,陛下身體可是有恙?”

皇帝隻是擺了擺手,自顧自在窗邊的榻上坐下,指了指對麵已經準備好的茶壺。趙九福也沒有心急追問,走過去慢慢的泡好了一杯茶。

一直到喝完了三杯茶,皇帝才終於開口了:“明鹿,你說朕是不是一個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