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民意,導播很快就將鏡頭對準了星劍行禮的方向,拉近鏡頭。
那裡是預先布置好的演播廳,特邀講師和解說員所在的地方。
此刻,扇形的解說台前,已經有三人落座,其中兩人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來自聯賽之聲的解說員,埃非和科倫。
至於剩下那人……
大眾的心開始狂跳。
星劍那麼狂傲的人,能讓他躬身行禮的人……
目前的遲雁行區、聖路易羅納丁堡裡,能夠讓這樣的星見折腰的人……
導播的鏡頭移到了那人身上,二十來歲的青年麵帶微笑,令人如沐春風,周身氣場溫和,看到星劍的舉動,他微微頷首,從容平靜。
看清楚這人容貌的一刻,網上平台、現場裡的歡呼聲幾乎衝破雲霄。
季北辰!
特邀講師居然是季北辰!
#
這一刻,安德深刻感受到聯盟雙璧之一在民眾裡的聲望:他感覺自己仿佛是置身於波濤洶湧的大海之中——天曉得,明明發出那樣山呼海嘯般聲音的,絕大多數都隻是普通人而已!
因為季北辰的出場,現場的氣氛熱烈程度瞬間拔高了一個層次,
待到大家的情緒略微平穩了一些,主持人才繼續道:“以上就是本次團隊賽特邀嘉賓和特邀講師、解說員,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們將開啟團隊賽模式,四位特邀嘉賓先一步進入團隊賽排位中……當然,有人要問了,不是說5v5嗎,才四個人怎麼打?”主持人吊了吊胃口,才說,“相信現在肯定有非常多的觀眾在平台上懊惱沒辦法來現場參加發布會,但很快,我相信這部分人就會分外高興自己手邊就能夠登陸對戰艙上網排位……”
在眾人的驚呼聲中,主持人公布了團隊賽剩下六人的選拔方式:在現場報名參與、符合新生代禦魂師大賽報名規則的觀眾中隨機抽取三位,在網上同步進行排隊的選手中隨機抽取三位,共計六位選手最後能夠先大眾一步進入新賽製模式,體驗團隊賽的種種不同之處。
這個選拔方式一出,網上頓時歡呼一片,紛紛上自己的選手號開始爭搶排位。不一會兒,現場的三名幸運觀眾也選了出來,站到了與那兩座玻璃對戰房呈現三角之勢的最後一間對戰房裡。
網絡上的選拔比現場更快,待到兩邊都準備完畢,隻見大屏幕上閃過幾道數據流,就見十個id出現在上麵:
星劍-聯盟中央學府,九段;
羅亞-坎伯蘭學院,九段;
顏平-博特倫雙,九段;
彌賽亞,八段;
文中信,六段;
路西艾亞,五段;
施波爾-伊澤爾,八段;
阿麗拉,九段;
博賀雅,八段;
安德,零段。
主持人:……最後那個怎麼混進去的?
不僅主持人在吐槽,現場也是一片嗡嗡聲,在其他不是九段就是八段,再不濟也是五段的人裡,忽然看到一個零段……智腦出毛病了?
“啊,剛剛接到下麵工作人員的解釋,安德選手因為之前並沒有報名新生代禦魂師大賽,所以這是剛剛注冊的賬號,零段非常正常。”聽到耳機裡傳來的工作人員的解釋,主持人連忙說,“好了,接下來,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新的團隊賽模式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種對抗方式!”
大屏幕上,準確分割成的十個畫麵裡,各自有一名選手。
“和個人賽一樣的登入畫麵啊……除了人多了點。”
“確實,選寵,各種項目設置,都和單人賽一個模子印出來的……不會就用這糊弄我們吧?”
但伴隨著時間推移,等眾位選手都做好準備,進入遊戲時,變化開始了。
隻見原本上五人、下五人的布局忽然改變,十名選手的側身像就像攤開的撲克牌被一隻無形的手歸攏,洗牌,然後再重新發出去。
待到十人歸位,畫麵已經有了很多不同,幾乎幾個人的位置都有了不小的改變。
畫麵隱去,再出現時,已經是遊戲裡的場景了:
在極左和極右兩個泉水池裡,各有五人出現,正麵麵相覷。
大屏幕上同步出現了兩行字:
a隊:星劍-聯盟中央學府,羅亞-坎伯蘭學院,施波爾-伊澤爾,阿麗拉,博賀雅。
b隊:顏平-博特倫雙,彌賽亞,文中信,安德,路西艾亞。
“這是團隊賽的一項特點:隨機匹配。當眾位選手以單人模式排隊進入團隊賽時,係統會自動為其分配隊伍和對手。如果諸位選手想要和自己的友人一同征戰團隊賽的話,務必在進入團隊賽前先組隊,然後在進入時由隊長選擇‘組隊模式進入’,方可排在同一隊伍中。”埃非的馬後炮解釋慢悠悠地響起,在網絡上一片“臥槽為什麼不早說”的罵街聲裡絲毫不為之所動——反正他也聽不到,繼續道,“沒有組隊那就是隨機匹配了!比如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十位……哇,這匹配結果有點神奇啊!”
“沒錯,總共四位出身九曜的選手,a隊卻有三名,b隊隻有一名,單就紙麵實力來看……b隊比較弱啊!”科倫努力克製著狂喊“嗷麻麻我看到我偶像了我要找她簽名”的衝動,一本正經地解釋道,“不過b隊有彌賽亞……以她的實力,也可以抵一個九曜選手了,所以雙方實力差距也不是特彆大。”
哪怕心裡正瘋狂反駁“說什麼傻話我女神必須一頂五啊可惡不能說出來好心塞嚶嚶嚶女神你相信我我心裡不是這麼想的”,科倫表麵上依然是說著較為公正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