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支賦稅!這怎麼使得!”幾個人驚呼出聲,這預支賦稅,不就是強征賦稅麼,現在百姓已經因為旱災水災黃河泛濫快沒飯吃了,這個時候再加征賦稅,這不是要人命麼!
“可不加稅怎麼辦,朝廷要吃飯,軍隊要吃飯,朝廷官員的俸祿還能欠著,可軍中將士的軍餉,怎麼欠,那是真會造成軍心動蕩,激起兵變的!”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沉默了。
良久,曹夫人歎了一口氣,“老天作孽啊,從去年到現在,天下不是旱就是澇,一點不給老百姓活路啊!”
曹夫人轉頭對王氏說:“妹妹,開始收拾起來吧,等將軍回來,咱們就去就藩吧!”
“是!”王氏應下,算是結束了這個沉重的話題。
……
屋裡,林從坐在小桌子上,手裡的毛筆在紙上寫著什麼,外麵,他娘正忙著指揮著一群丫鬟婆子收拾東西。
林從在紙上寫著一個個人名,腦中開始梳理他原來看過的曆史。
李存勖登基後,先是河北發生大旱,然後河南大澇,朝廷本來就剛建國,國庫沒什麼積蓄,這兩地又是主要產糧地,因此國庫迅速赤字。
為了解決國庫赤字,李存勖和朝廷隻好加征賦稅,解決國庫問題,而此舉也導致百姓流離失所,國內矛盾迅速加劇。
為了緩解國內矛盾,李存勖和朝廷在內政無法解決的情況下,隻好向外,瞄上西邊的蜀國,蜀中後主王衍幼年繼位,荒淫無道,口碑一直不好。
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蜀國成都是天府之國,盛產糧食和絲綢,蜀國國
庫更是金銀財寶堆成山,李存勖的朝廷缺糧食缺錢,自然不敢放過兵力不強卻富得流油的蜀國。
隨後李存勖借口蜀王不敬,不來京城朝貢,任命郭崇韜和自己長子和哥兒魏王為統帥,發兵攻打蜀國,因為去的是李存勖麾下的精銳,郭崇韜自己領兵能力也不錯,郭崇韜很快打下蜀國,拿下了蜀國的國庫。
本來到這裡事情就該結束了,下麵就該往好的地方,畢竟錢財有了,糧食有了,不用繼續加稅百姓了,國庫也解決了。
可偏偏這時郭崇韜卻和李存勖長子身邊的宦官起了矛盾,並且說出那句經典名言“馬騸了都不能乘,何況太監”,太監因此恨死了郭崇韜,就派人聯絡京中的太監,讓在京城宮裡散步謠言說郭崇韜滅了蜀國,自覺功大,打算自立成蜀王,並且打算殺了李存勖長子和哥兒,占據蜀地。
李存勖自然不會相信這個,可後宮的劉皇後(原來的劉妃),卻信了,她能當皇後全指望這個兒子,如今兒子有難,劉皇後怎麼會不急,於是便在宦官挑撥下,下了皇後教諭,太監拿著教諭到了軍中,誅殺郭崇韜。郭崇韜因此含冤而死。(皇帝下的叫聖旨,皇後下的叫教諭)
郭崇韜一死,整個征蜀大軍震蕩,所有人惶恐不安,李存勖事後知道皇後冤殺了郭崇韜雖然好幾天氣得吃不下飯,可為了兒子也不得不給劉皇後擦屁股,開始清洗郭崇韜在軍中的勢力,以降低郭崇韜一事的影響,防止軍中動蕩。
如此一來,征蜀大軍回程就變慢,而這時候魏博正好發生叛亂,李存勖手下將領不足,就起複了李嗣源,給了李嗣源自己手下剩下的精兵,讓李嗣源去魏博平亂,結果李嗣源帶著李存勖給的兵去了魏博,剛到城下,就被自己帶的兵反了,原來李存勖給的這批精兵正好是銀槍效節軍,而這批兵原是魏博本地人,人家幫親不幫主。
李嗣源被叛軍劫持後,叛軍因為擔心造反頭目會誅九族,反而打算擁立李嗣源為主,讓李嗣源做叛軍頭目,李嗣源自然不願意,帶著手下從城中逃出,打算投奔最近晉軍大營,結果此時晉軍大營中的將領元行欽卻覺得李嗣源被叛軍劫持,能活著出來,定然已經和叛軍成為一夥,來肯定是要詐營,反而驅逐了李嗣源。
李嗣源被逼無奈,有嘴說不清,最後隻好真反了。
而另一邊宮中,李存勖清洗軍中郭崇韜的手下,導致郭崇韜一係的恐慌,宮中掌管宮防的是郭崇韜的養子郭從謙,郭從謙因為擔心自己也被清洗,提前下手,帶兵造反,因為他本身就是宮中守備,突然發動兵變,李存勖猝不及防,隻好帶領護衛抵禦,最終李存勖意外被流箭射到頭,一代英雄就此落幕,成為曆史上有名的興教門之變。
而李存勖死後,李嗣源成功撿漏成了皇帝。
林從看著紙上的人物關係,歎了一口氣,李存勖能走到最後滅亡,其實真和他寵信伶人沒多大關係,雖然那可能是個汙點,可也無關痛癢,真正坑死他的,是他的皇後,他的太監,他的臣子。
這些人仿佛組團在輪流坑他。
林從撓頭,難道是因為他前半生打仗時太開掛了,老天看不下去了,才在最後的三年使勁給他上豬隊友?
林從搖搖頭,不再去想這事,所以從如今的時間線看,已經到了朝廷加賦稅,很快李存勖就要籌集軍隊征蜀國了,而征蜀結束後,就是郭崇韜被冤殺,他後爹被劫持造反,興教門之變。
從現在開始到最後興教門之變結束,也不過就是幾個月的事了。
而林從現在也明白了,為什麼李嗣源和李存勖最後對峙,李嗣源所有家眷隻有李從審出事。
因為其他家眷這次都跟著李嗣源去了藩鎮,李嗣源兵變後,除了李從審,其他都不在京城。
想到這,林從眼睛一亮,所以隻要讓李從審也跟著他們去藩鎮,就能避開曆史上的必死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