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延壽和契丹大將經過一路劫殺,本來就已經如同驚弓之鳥,看到後路被關,更是心中悲涼,覺得今天要死到這裡了。
隻是麵臨生死時,趙延壽和契丹大將血性也出來了,趙延壽直接對契丹大將說:“這最後一關,過得去就是生,過不去就是死,這種時候,難到還惜命嗎?”
趙延壽和契丹大將帶著親衛直接撲了上去。
郭威在雁門關上,看到趙延壽和契丹大將來勢洶洶,頓時暗罵了一句,直接說:“弓箭手!”
雁門關上一排弓箭手頓時出現,開始收割殘軍。
隻是趙延壽和契丹大將率領的殘軍,在生死關頭都爆發出了極大的戰鬥力,郭威守著雁門關,不到一個時辰,居然岌岌可危,而趙延壽的親軍,已經摸到了雁門關。
郭威這時候如今真的帶親兵拚死攔截,倒也能把他們留下,隻是傷亡會很大,郭威想起林從說的,能留下最好,留不下,留幾個回去報信也行,反正他們帶著四萬大軍來,如果全軍覆滅,領將哪怕逃回去,耶律德光也不會饒過他們。
郭威知道困獸猶鬥,窮寇勿遏的道理,如今對方正在絕境,他們下去拿人命換人命太不值,所以就沒攔,趙延壽和契丹大將於是破關而出,朝北方逃去。
而郭威帶著兵順勢追了上百裡,把殘軍幾乎收割殆儘,才收兵回來。
這一仗,除了趙延壽和契丹大將逃跑,契丹四萬騎兵,幾乎被河東全殲。
此事一出,整個中原契丹震動,而林從身為河東節度使,也一戰成名,躋身天下名將之列,尤其林從還如此年輕,更是聲名鵲起。
而河東這邊,林從對自己河東這次大勝也很是滿意,立刻向朝廷報捷。
整個河東將士忙了好幾個月,還等著朝廷封賞呢!
隻是如今朝廷卻顧不上了。
因為河東捷報才剛到,河北各州的求援信,就已經雪花般飛到了京城。
耶律德光親自率大軍,進入了河北。
說來這事還和林從有些關係,趙延壽和契丹大將逃出雁門關,沒逃幾百裡,其實就碰到了耶律德光親自率領的契丹主力。
耶律德光親自率領的主力其實就在趙延壽和契丹大將前鋒軍隊後麵晚幾天,耶律德光看到隻身逃回來的趙延壽和契丹大將簡直震驚。
帶著四萬騎兵,出去一趟,都沒十天,最後不足百人逃回來,這是什麼領兵水平。
耶律德光當時就大怒,直接讓人鎖了趙延壽,怒斥他坑了契丹將士。
隻是第二天,耶律德光又把趙延壽給放了。
因為耶律德光在仔細詢問了一起跟著去的契丹大將後,發現趙延壽率前鋒大軍進入河東,雖然有些輕敵冒進,但並不是因此折損,趙延壽大軍的失敗,敗在晉陽城外兩軍對峙。
趙延壽率的是四萬騎兵,林從率的是兩萬步騎兵。
要知道,騎兵對步兵是先天優勢,在正常情況下,一個騎兵對陣四個步兵,四個步兵連逃命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這兵力看著是四萬對兩萬,可實際上,光算兵力,契丹的兵力實際上是河東的幾倍。
不過,步兵也不是完全對陣騎兵就沒有一點勝算,那就是經過長久戰爭積累的戰陣。
步兵的戰陣的情況下,如果能做到令行禁止,配合弓弩手,槍陣等,也能對騎兵造成巨大的傷害。
但是,這個得靠將領的能力。
人在遇到高速飛馳而來的馬撞來時,會本能產生畏懼,要是一群浩浩蕩蕩的騎兵,這種恐懼會更厲害。
所以要想練出能擋住騎兵的步兵軍陣,非得下狠功夫,並且軍陣隻能擋一時,後麵得有其他兵種配合,例如林從就是利用步兵擋住契丹騎兵第一二波衝擊,在契丹騎兵衝力被抵住時,出騎兵橫穿契丹騎兵陣,打散了契丹騎兵的騎兵陣,然後又讓郭從義從後麵偷襲,前後夾擊,破掉了契丹騎兵。
整個過程說的簡單,可前提是第一步步兵軍陣能擋住契丹騎兵兩次衝擊。並且在兩軍膠和時,能夠抓住時機破敵。
所以耶律德光聽完契丹大將說完整個對陣過程後,就知道,雖然趙延壽有輕敵之嫌,但趙延壽之敗,和他輕敵沒關係,他是在兩軍對峙時,被林從堂堂正正擊敗的。
用打仗將領們的話說,就是林從打硬仗的水平,遠高於趙延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