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31章二合一(2 / 2)

七零年代青雲路 鹿子草 14125 字 10個月前

賈紅梅點頭證實:“馮技術員應該就是次給養殖場選址出謀劃策的專家。他做的項目幾乎都海帶養殖有關。”

“次投建海帶養殖場,除了市縣公社,漁業基地也是出了錢的。”宋恂意有所指道,“但是大多數生產隊的乾部都將重點放了苗書記身上,根本就沒注意到漁業基地和專家方麵有很大的建議權。”

漁業基地是出了錢的,你不把人家當回事肯定不行。

“為了最大限度地到漁業基地和研究所的支持,我建議你們申請報告上注明,瑤水大隊可以為研究所養殖場中劃撥出一塊試驗用地。”宋恂繼續道,“馮技術員最近做藻類貽貝混養的試驗,他需要海邊的試驗田。”

項英雄的頭腦還是很清醒的,將他的話反複咀嚼了幾遍,才問:“哪怕咱們不提,專家要是想哪生產隊要塊試驗田,也沒人會拒絕吧?”

海裡地方大很,想試驗就試驗唄,咱們還能攔住人家不成?

宋恂將苗嬸盛給他的湯喝乾淨,放下碗:“他確實可以隨設置試驗田,但是沒有任何一生產隊可以給出咱們樣的條件。你可以申請報告上注明,隻要他套藻類和貽貝混養的試驗成功了,我們省海洋漁業公司瑤水支公司,就會全力支持研究所,上馬人工養殖對蝦的項目!”

對蝦的出口價值很大,一直是出口名單中的明星產品,供不應求。

收購價也比經濟魚類的價格高五成,如果能人工養殖對蝦走出口的路子。

虧不了。

眾人:“……”

海帶還沒養呢,咋又跑出來一對蝦?

賈紅梅更是無語。

他們公司的財務狀況她最清楚了,建工廠的錢還沒籌齊呢,哪有餘錢支持人家搞項目?

聽他財大氣粗的口氣,不像支公司的主任,反倒像是省漁總公司的主任……

項小羽雖然很喜歡聽宋恂指點江山啦,但會兒也不不提醒:“宋主任,你清醒一點!”

“我挺清醒的。”宋恂條理清楚地解釋,“研究所一直研究人工養殖對蝦的項目,早晚是要像養殖海帶一樣上馬的。而貝類,尤其是蘭貝和貽貝中的水彩短齒蛤是對蝦的主要餌料。如果藻類和貽貝混養的試驗成功,不但可以給養殖場增添一項收入,還可以滿足對蝦養殖的餌料需求。”

“目前,全團結公社,除了咱們瑤水,隻有金海大隊有實力給他們提供種利。但是如果咱們不,金海未必能想到。再加上瑤水經通電的一優勢,條件差不多的情況下,咱們的勝算還是很大的。”

賈紅梅忍不住道:“其實,咱們也沒啥實力。賬麵上哪有錢給人家建對蝦養殖場?那是花大價錢的!”

“現沒有,但過一兩年,等咱們緩過口氣就有了。”宋恂笑道,“一項目是需要反複試驗的,快的幾月,慢的兩三年都有可能。咱們先用方案把海帶養殖場爭取過來,其他的以後再也行。”

賈支書那迂腐的老毛病又犯了,嘀咕道:“你不是將海帶養殖場爭取過來,是騙來的呀!”

宋恂沒吭聲,反主意他經出了,用不用由隊裡決定吧。

漁業公司的幾船老大早就跟他反映過情況了,如今出海一趟捕撈的對蝦經沒有過多了,頭也小了不少,一等品和等品更是罕見。

以前的對蝦頭大,雌蝦一斤六七,能賣一塊多。

如今經不行了,一斤十多,頂多賣七八毛。

所以,對蝦養殖的事,或早或晚肯定是要提上日程的。

如果隊裡能進行海帶和貝類的混養,對他們以後的對蝦養殖也是又益的,最起碼餌料夠了。

宋恂出完主意就撒手不管了,到底怎麼申請,還有人家生產隊自了算。

不過,據項小羽內線反映,她爹連夜了一份申請報告,用的就是宋恂出的那餿主意。

宋恂將注意力重新放回他們的加工廠上。

他邀請項小鴻來當副廠的事情不順利。

項小鴻最終還是以要組建女子船隊為由,放棄了當廠的機會。

然而,被她放棄的機會,卻被另一人抓住了。

人就是同補網隊補網的李英英。

不知她是從哪裡到的消息,聽宋恂想要給海味品加工廠聘請一名女廠。

不等宋恂向其他人發出邀請,她就帶著一份厚厚的工廠籌建策劃書,找到宋恂毛遂自薦了。

宋恂將份策劃書拿回家,仔細研究了半晚上。

第二天就回單位賈紅梅商討了一番廠人選的問題,最終拍板聘用了插隊知青李英英。

而且還為她從漁業基地申請來一式編製的名額。

消息一放出,李英英算是徹底瑤水村出名了!

雖然之前也有知青當上了大瓦房的式工,但那都是船上當船員出苦力的。

像李英英樣一上來就能當體體麵麵的副廠的,還是第一!

隊裡的男人們見到宋恂,都要開玩笑,咱小宋主任敢直接聘用女知青,真是大象放屁!大氣!

隊裡也有李英英厲害能乾的,還有她是靠著跟宋恂的老交情上位的。

反各種法不一而足。

大家都等著李英英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呢,看看她能把工廠辦成什麼樣!

李英英幾天走路都是腳下生風的,匆匆忙忙跑來大瓦房給向陽廠了電話,趁著談工作的機會,扭頭找上了宋恂。

“宋主任,加工廠的廠房經選好了,就距離咱們大瓦房不遠的地方的一舊倉庫。那裡從前是生產隊堆放農具的地方,如今農具經就近轉移穀場那邊了,倉庫就空了下來。”

“麵積和通風情況怎麼樣?”宋恂拖過一張椅子,讓她坐下。

“我剛給向陽廠電話問了他們生產線的度,那倉庫絕對能放下。”李英英笑,“那倉庫四處撒氣漏風的,通風肯定沒問題!”

“通風好和撒氣漏風是兩回事。如果廠房又破損的地方,你儘快找人修補一下。咱們是做食品加工的,要保證安全和衛生,必須杜絕蛇蟲鼠蟻出現廠房中。”

李英英收了玩笑,認真地做起了記錄。

她上輩子的第一任丈夫就是搞食品加工起家的。不過不是做海味品的,而是做各種小孩愛吃的小零食。

泡泡糖,棒棒糖,無花果,以及各種膨化食品……

那會兒市裡小學校門口支的零食攤子上,有一半的垃圾食品都是她家那食品加工作坊生產的。

他們雖然是改革開放以後才開始創業的,占了一定的政策優勢,但是種食品加工廠的創辦流程都差不多。

小作坊為了節省開支,都是一人頂好幾人用的。

她既要負責財務稅務,又要兼管人事,工廠初創期的那點事,她心裡都有數。

所以她用心準備,反複斟酌的份策劃書,雖沒讓宋恂多麼驚為天人拍案叫絕,但也替自爭取到了一副廠的職位。

就很可以了。

最起碼不用整天補網隊補網,村裡的地位有所提高,還能近距離接觸到宋恂。

不過,幾天宋恂接觸的機會多了以後。

她就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一點——宋恂確實是工作狂!

大家大瓦房裡的話題永遠都是工作!

李英英心想,既然宋恂是樣的人,看來隻有事業型的女性,才能被他主意到了。

她邊暗自思量著,宋恂又起身算出門了。

“沒什麼事,你就忙吧,我還碼頭那邊看看。”

李英英:“……”

她趕緊將人留住,還有事沒完呢!

“宋主任,關招工的事,我有些不同意見!”

宋恂重新坐回:“你講。”

“原來咱們商量的是,因為吃蟹有季節性,拆蟹也比較麻煩,暫時不招太多臨時工到廠裡上班,隻從社員那裡收購拆好的蟹肉。”

宋恂頷首,之前確實是樣想的。

“但是,樣就很容易出現兩問題。其一,無法確保所有人拆出的蟹肉都是當天的,有些人可能為了省事或者蟹肉太少,積攢兩天才集中交一次貨,就不能保證原料的新鮮。”

“其二,社員家裡的螃蟹數量是有限的,咱們如果像火柴廠糊火柴盒似的,將原材料發給社員,讓大家拿著材料回家製作。保不齊會有人偷工減料,將原料自吃了。畢竟拆螃蟹肉的損耗還是很大的。”

杜三泰聽了她的話後,陰陽怪氣道:“社員們吃螃蟹跟城裡人吃白菜似的,往你麵前放一盆大白菜,你有偷吃的衝動嗎?”

好像他們農村社員手腳多不乾淨似的。

雖然不排除種可能,但她出的番話,就是讓屋裡的幾本地社員聽不舒坦。

李英英不把有前科的杜三泰放眼裡,無視了他的陰陽怪氣,對宋恂勸道:“宋主任,要不然咱們就招收一些固定負責拆蟹的婦女,每天按時按點地來廠裡上班,工資按照她們的拆蟹數量進行計算,日結或者月結都行。”

宋恂心裡是認可套辦法的,但是他作為領導,要顧慮的事情要更多一些。

比如,種將人召集到工廠做工,既不是式工,也不算臨時工,按照工作量計算工資,且工資日結的做法,是否有被人成資本主義傾向的風險?

他們是國營單位,不但要考慮經濟效益,還要顧及政治影響。

“灌裝生產線還沒交付,招工的事先不急,我再想想你的辦法。”宋恂公事公辦地擺手,“你先忙廠房和建廠手續的事吧!”

目送李英英離開,宋恂轉身時,卻見項小羽用書本遮住半張臉,眼睛彎成兩月牙,一看就是偷笑。

“你又笑什麼呢?”

整天偷著樂。

項小羽將書合上放到一邊,衝宋恂勾勾手指。等到對方離近了,她才賊兮兮地問:“宋主任,你發現沒有?”

“什麼?”

“李英英自從當上加工廠的副廠以後,就不再叫你‘宋恂哥’了!”

宋恂:“不是應該的嗎?有什麼好笑的?”

“嘁,你不懂啦!”

“既然是單位上班,稱呼我宋主任有什麼不對?”宋恂實搞不懂她的腦回路,“李廠是有分寸。”

項小羽撇撇嘴:“那我也很有分寸,我也一直叫你宋主任,都沒叫你‘小宋哥’!”

宋恂:“……”

被他看不自,項小羽又很有求生欲地補上一句:“吳科學也很有分寸,也沒叫你‘小宋哥’!”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