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 35 章(2 / 2)

七零年代青雲路 鹿子草 13689 字 10個月前

船員們滿懷期待地進去,再歡天喜地地出來,一整個下午,大瓦房的氣氛一直是喧鬨歡騰的,直到臨近下班都沒消停過。

船員們領完襯衫以後,就輪到大瓦房的職員了。

兩件的確良襯衫給了正副主任,不過大家都知道,他們早就商議好了,要將這兩件衣裳讓給辦公室的兩個年輕女同誌。

賈紅梅的男人也是老船員,家裡已經有了一件的確良,所以很痛快地就將自己的那件襯衫當場給了田大妮。

宋恂拿了襯衫以後,就直接下班了。

大家沒怎麼在意,小宋主任總不會出爾反爾。

既然已經放出話了要發揚風格,怎麼可能說話不算數呢。

見到宋恂下班離開了,還帶走了她心心念念的的確良,項小羽也不在辦公室磨蹭了。

捧著那件司林布的襯衣就追上了宋恂和吳科學。

“宋主任,咱們挑的襯衫都是最大碼的,你穿不了吧?”

宋恂瞟了跟屁蟲一眼,沒吱聲。

船員們都要最大碼的,他懶得搞特殊,就跟著大家一起要了最大碼的。

不過,他不會改衣裳,這件襯衫放在他手裡,就是壓箱底的命運。

項小羽自告奮勇地說:“宋主任,我幫你改襯衫怎麼樣?我手藝可好了!”

“你?”宋恂不信地揚眉,“我怎麼隱約記得,誰的裙子變短以後,自己都不會改呢?”

項小羽一窘。

心知是第一次見麵時,自己被隊長爹批評裙子太短的話被宋主任聽去了。

“我那是有特殊原因的!”項小羽可憐兮兮地說,“那條裙子是我娘年輕時候穿的,年紀比我都大啦!我娘穿完傳給我姐,我姐穿完再傳給我!從來沒有改動過!我還打算穿得仔細些傳給我侄女或者閨女呢!”

宋恂&吳科學:“……”

一條裙子居然能穿三代人?

祖傳的裙子。

項小羽一點不覺得難為情,大方介紹道:“當然啦,我娘覺得給我買新裙子還得花更多錢,不如將舊裙子改長一些。所以,後來還是破了例,在那條裙子上動了針線。”

吳科學聽了她的話,都跟著心酸了一把。

這娃不容易啊!

“宋主任,我做衣服的手藝很好的。”項小羽再次毛遂自薦,“你看我現在穿的衣裳,都是我自己做的!要不要讓我幫你改襯衣?”

宋恂沉默地將手上那件的確良襯衣塞進她懷裡。

轉個彎就推開院門回家了。

項小羽捧著衣裳在門口喊,“那你等我一會兒,我回家拿皮尺去,給你量一下尺寸啊!”

“不用了。”宋恂頭也不回地揮手,“兩件都給你了,你按照自己的尺寸改吧。”

一條祖傳的裙子被這姑娘形容得可笑又可憐,宋恂還是稍稍動了些惻隱之心的。

*

項小羽捧著兩件新襯衫,又從院子的晾衣裳上取了一件他的舊襯衫,回家鼓搗去了。

具體會改成什麼樣,宋恂還不清楚。

給船員們發完福利以後,大家的工作熱情瞬間高漲,接連三四天都組織船隊在近海捕魚。十幾條船一口氣完成了不少生產任務。

宋恂對這個激勵效果還是很滿意的。

製衣廠聯誼的事還沒有消息,但是正陽食品釀造廠的秦主任卻給大瓦房來了一通電話。

那條灌裝生產線,今天就會送達了。

想到這條生產線,宋恂默默打開心裡的小本本,在李英英的名字後麵打了一個對鉤。

他隻在那次去市裡看展的時候去了一趟正陽廠,後來的事情都是由李英英這個副廠長代表漁業公司去談的。

事情進展得比宋恂的心裡預期要快得多。

不當讓對方儘快將生產線送來了瑤水,還與上海二廠方麵談好了後續的機械維修問題。

這次跟車送貨的,就有一個上海二廠的工程師,負責幫他們調試生產線。

直到生產線可以正常運轉,投入生產了,才會離開。

“宋主任,上海二廠的工程師來了以後,咱們怎麼給人家安排住處啊?”李英英跑來大瓦房,讓宋恂拿主意。

其實這種小事她自己都能解決,但是她什麼事都解決好了,哪還有機會跟宋恂接觸?

所以,甭管大事小青,有機會她就要往大瓦房跑一趟,請示一下領導的意見。

宋恂正在幫項隊長修改建設海帶養殖場的申請報告,聞言隻抽空掃她一眼,就再次垂下頭去。

“這種事你自己決定吧。在隊裡隨便找一戶條件好的人家搭夥,咱們單位負責出夥食費和住宿費。”

生產線使用初期,保不齊會產生什麼問題,還得儘量將人多留一段時間。

“數來數去,也就你們現在住的那個院子還算寬敞,要不我把小孫工程師安排去你們那裡?”

“你去問問項前進吧。他要是同意,我沒意見。”說到這裡宋恂又看向她,溫聲道,“你這段時間沒少往公社和市裡跑,產生的差旅費,你找紅梅嫂子報一下。這是公事,不能讓你個人掏錢。”

李英英動作一頓,剛想解釋兩句,就聽賈紅梅嗬嗬笑著接話:“宋大主任,你就放心吧。李廠長早就從我這裡支取了五十塊錢了!李廠長,回頭彆忘了把發.票報給我啊!”

李英英本來是想跟她預支一百塊的,不過賈紅梅以不符合財務規範為由拒絕了。

這才隻給出去五十塊。

媽呀,一百塊都快趕上一年的工資了,誰敢發給這樣一個剛上班,又到處出差的知青!

她又介紹信,又有錢,萬一跑了呢?

前幾年的報紙上,還有貪汙公款十幾塊就坐牢的呢,一百塊可是巨款了!

兩人因為這一百塊錢的事,鬨得不太愉快。

可是,李英英什麼大錢沒見過,會貪汙她這一百塊嘛?

她當時也是慣性思維了,想著去市裡跑業務拉關係,跟人家低價買生產線,不得請客吃飯呐!

結果去了市裡一看,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她在後世做熟的那一套,如今根本用不上。

在食堂吃一頓就算好的了,還是人家廠裡請她吃的……

李英英隻當沒聽清賈紅梅的話,將話題拐到了女工的招聘問題上。

“宋主任,食品廠的技術員一直沒到位,所以你之前交給我的那幾罐進口罐頭,還沒打開呢。不過,這些日子我抽空去了縣裡的水產市場和市裡最大的南陽菜市場調研,蟹罐頭和魚罐頭確實屬於稀缺商品,供不應求。另外,其實散裝烤魚片的行情也不錯。”

“我之前考慮得確實不太全麵,請零工日結工資的做法不太妥當。要不咱們還是請臨時工吧,”李英英分析道,“海蟹能大批量供應的時候,讓大家加工蟹醬和蟹罐頭。其餘時間,可以用這條生產線加工魚罐頭,其餘的婦女手工製作烤魚片。”

賈紅梅是跟著宋恂去過省出口公司的,知道他們這種自製烤魚片的品質與人家出口商品不能比。

不過,如果是賣去縣裡或市裡,其實他們這種烤魚片還是很受歡迎的,物美價廉。

“小宋主任,我覺得可以考慮常年從村裡收購烤魚片,這東西村裡的婦女幾乎人人會做。咱們將原料魚的種類定下來,讓大家都製作這種烤魚片,最後由咱們加工廠統一收購包裝。通過漁業公司的渠道銷往縣裡和市裡,不但給公司尋到一個新產品,也能讓村裡的婦女們搞些副業,賺點零花錢。”

聽了她的話,大家都放下手頭的工作,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

開辦工廠的事,大家雖然關心,但是關注程度實在有限。

頂多就是在又聽到什麼好消息時,隨著大家一起拍手鼓掌。

但是這個製作烤魚片的思路,就不一樣了。

這幾乎關係到全隊每個家庭的切身利益。

他們在大瓦房工作沒有時間,但家裡的親戚朋友可以製作烤魚片賺外快呀。

杜三泰對這事很積極,他媳婦的烤魚片做得也很好,他建議道:“不但得統一原料魚的品種,還得統一調味,統一火候。不然都是咱們廠賣出去的產品,口味上卻有很大差異,很影響咱們的口碑。”

“從社員手裡收購烤魚片的提議很好,確實能節約人力成本。但是,”李英英不讚同道,“隊裡這麼多戶人家,咱們怎麼保證食品安全問題?隻要有一戶人家提供的烤魚片出現了質量問題,就是咱們加工廠的責任。”

項小羽舉手:“我上次去正陽廠參觀的時候,聽秦主任介紹,他們廠裡有很多抽樣員和質檢員,專門把控產品質量問題的。不然,咱們也請幾個質檢員吧。產品合不合格不得由人家專業人事說得算嘛!”

意見出現了分歧。

大家都看向宋恂,想讓他做個決定。

“臨時工還是要請的,該請多少請多少,不用考慮淡季時臨時工的安置問題。咱們單位發展到今天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有時候走著走著機會就來了。距離冬天還有好幾個月,咱們先集中力量利用好今年的這個螃蟹旺季,多生產一些蟹醬和蟹罐頭。”

宋恂看向眼巴巴瞅著自己的幾個本地社員,想了想又說:“質檢員是必須要請的,哪怕沒有烤魚片這碼事,提供給出口公司的蟹醬也需要咱們內部的質檢人員,對產品質量進行檢測。有什麼問題,咱們內部先及時糾正,否則進口國檢疫檢驗那一關很難通過。”

“那烤魚片的事呢?”杜三泰趕忙問。

宋恂點頭說:“質檢員到崗以後,就可以按照老杜的說法,讓社員們製作一批統一標準的烤魚片。咱們先從隊裡收購一批試試,如果市場反饋好,咱們再做長期的打算也不遲。”

大瓦房裡的七八個人,莫名其妙地聚在一起開了一個小會,進行了一場頭腦風暴。

正討論的熱火朝天呢,辦公桌上的電話機就響了。

聽到鈴聲,項小羽條件反射地拿起聽筒。

自報家門以後,衝著聽筒裡“嗯嗯”“好的好的”幾句以後,就放下了電話。

回過頭便快速精準地捕捉到宋恂地視線,兩人眼神交彙,項小羽牽動唇角,擠出一個假笑:“宋主任,聽說你要跟縣製衣廠的女工們相親啦?”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