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國神遊(56)
和敬看向和婉和竹心:“今兒怎麼有空過來了?”說著才注意到跟在她們身後的一個小姑娘, “瞧著有些……麵熟!在皇祖母那裡見過?”
蔡寶儀上前見禮:“學生蔡寶儀見過殿下。”
和敬點點頭, 卻也沒太往心裡去,看向和婉:“這是有事?”
和婉將那份冊子遞給和敬:“姐姐可看了這個東西?”
和敬皺眉,這東西沒看……但說了什麼她大致知道, 也確實是不妥當。鈕鈷祿家莽撞, 宮裡的祖母也尤其莽撞。這樣的事說出來隻會叫人拿皇家的事當飯後談資, 把皇阿瑪都給惹惱了。這於他們有什麼好處?
“我這幾天一直往宮裡跑……你們知道的,宮裡剛添置了織布機,皇阿瑪又不想叫那真成了擺設, 因此, 各宮都跟織機較勁呢。偏皇後生了十二阿哥, 身子還沒養過來。令妃娘娘一天幾次的把我往宮裡叫,彆的也顧不上。”冊子裡的故事她聽彆人跟她講了,但自己還沒來得及看。
和婉又把冊子往前遞了遞:“姐姐還是親自看看的好。有些東西不自己看了隻怕是說不清楚的。”
和敬不解, 但還是接了過來,這一看之下她就微微皺眉。她聽到的故事跟冊子上的有點不一樣。轉述故事的人將故事的一段給省略了。哪一段呢?是說繼母教導原配留下來的女兒那一段,直接從故事中剪掉了。
她蹭的一下合上冊子, 心道:也隻這一段是叫自己最不能容忍的。若是真是如此,那自己這個原配留下來的公主, 是不是宮裡現在這位皇後就能教導了?
笑話!
她站起身來背過身去,好半晌才壓下心頭的怒氣:轉述這個故事的人是額駙!
她知道, 他是不想叫自己得罪皇後。因為皇後有了嫡皇子,將來的事就有很多不確定。他是想著部族,想著兒子以後的前程。她能理解, 她特彆理解。可要是打斷自己的脊梁叫自己彎下這個腰卻萬萬不行。
她壓下心中的羞惱,再將冊子拿起來細看,終於意識到彆的問題了。這才轉過身慢慢坐下,“都坐吧,坐下說話。”
和婉這才道:“姐姐,這事縱容不得。這麼下去……不僅朝臣分派,就是皇家,隻怕也得骨肉離心。”
和敬心說,和婉這話說的客氣。哪裡隻是分派,這火要是燒起來卻不加引導,那首先被燒到身上的便是女官製。如今自己這邊才搭起框架,就得叫人放一把火少了?燒彆人自己管不著,可燒到自己身上這就不行。到手的權利放出去,哪有那麼容易的事。她皺眉:“你們怎麼想的?”
和婉就看向蔡寶儀:“讓這丫頭說。”
和敬這才又把視線落在小姑娘身上:“哦?你想說什麼?”
蔡寶儀抬頭一笑,問說:“工紡處這邊,聽說殿下選的兩位女官已經來京了。”
和敬微微一怔,就明白過來,點了點和婉又點了點竹心:“你們是想把事情鬨大。”
竹心一笑,“這二人還請殿下幫著引薦,我打算跟這二人南下一趟。那麼多商家已經把銀子交了,隻等著機器好了往南運呢。怎麼著也得南下看看。”
是啊!銀子都交了,眼看所得的利益比之前要多的多。這些人怎會放手這麼大的利益呢?在這個節骨眼上,鬨什麼女子安分守己,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這就是叫大家無工可用呀!
尤其是在知道宮裡還有小型的織布機之後,對大商家來說,這個危機就更重了。真要都鼓吹的女人們都不出門了,對朝廷的損失大嗎?頂多從大作坊又變回小作坊而已。家家戶戶若有此織機,受害最大的反而事他們這些商家。
那麼,這些人一定不允許此類事情發生。這是要從底下伸手來攪動風雲呀!
和敬撫掌:“就這麼定了。竹心留下,我這叫人宣那兩人。和婉帶著找個精丫頭,忙去吧。我估摸著你們還有旁的安排。”
和婉便笑:“這不是快端午了嗎?我這回去主要是跟皇阿瑪和皇祖母商量商量,今年的端午能不能多放幾日假?叫學生也能回家修整修整。”
修整修整?
和敬直笑,這哪裡是修整?這分明是要把一個個炮仗散出去,想叫四麵開花吧。
“放假?”林雨桐似笑非笑的看和婉:“你覺得這個時候鬨起來,時機合適?”
和婉沉吟了片刻:“隻要是鬨,就沒有什麼時機是完全合適的。況且,寶儀那丫頭來見皇祖母的時候跟咱家的端爺碰了一麵,回去腦子就像是開竅了一樣……”
是說弘暉暗示他們這麼做的。
林雨桐沉吟了一下,叮囑道:“點火容易滅火難。這把火點起來……”
“不會燒到自己的。”和婉眼裡帶著幾絲興奮,“上上下下都一個心思,壓不住的。”
壓不住的不止是女子書院這些姑娘,事實上,書院裡早就沸騰了。他們的政治敏感度更高,早就按捺不住了。
得了!那就放假吧。放七日假,想乾什麼乾什麼去吧。
原本家遠的,家貧寒的,一直都住書院的,但這次沒有。在書院有補貼的,一個個的現在雖不是富人,但在外麵住幾日的銀錢還是有的。
況且,也沒幾個是真在外麵住客棧的。書院裡總有家世好的,大家同窗,都知道哪怕是寒門出身,對方將來的境遇也差不了。這個時候正是維係感情的好機會,基本都有人邀請就家裡住。
大大小小的,各有各的門道,乾隆壓根就不知道他皇阿瑪抬抬手放出去的都是些什麼人的人的人。他這會子正惱著呢。
這事吧,確實是事。但你要是太把這樣的事當事,那一年到頭什麼事都不用乾了,隻處理這樣的事算了。從他登基一來,各種的留言少了嗎?連偽稿案都沒狠命的抓讀書人,被皇阿瑪給攔了。結果處理的結果還算是滿意。處理了江南一批官員之後,倒是說他這個皇帝的少了。因此,這事一出,他想著是怎麼處理,而非把這摸黑皇家的人給抓起來。
況且,鬨出事端的是幾個姑娘。偏偏還是鈕鈷祿家的……當然了,宮裡的太後雖說姓鈕鈷祿,但屬於偏枝的偏枝。太後早年想奔著人家,人家都不搭理的。也幸而是自己即位了,太後成了太後了,這才好像整個鈕鈷祿家都是太後的娘家一樣。
當然了,以前他高興的時候也願意跟這些人攀攀交情。比如之前的軍機大臣訥親,可訥親……最後獲罪。押解的時候,自己這個皇帝把遏必隆遺刀賜給了押解他的侍衛,然後訥親就是死在那把刀之下的。那把刀當真是一把凶器,最早是皇祖父早年登基賜給遏必隆輔政大臣的,結果遏必隆有負皇恩,最後刀收到了內庫,八十年後,他的孫子又死在那把刀之下。
如今那把刀還在內庫裡收著呢,他吩咐吳書來,“取那邊刀來,給太後送去。”
吳書來心肝兒都打顫了,這是皇上生氣了。警告太後老實一些,彆勾連著外麵胡鬨。
可鈕鈷祿氏能委屈死,她哪有做什麼?一直不在宮裡呆著嗎?乾什麼了?親兒子送來的織布機,叫他這個額娘紡線織布,她忙這些且忙不過來呢。外麵的事都是出了之後她才知道的,還是桂嬤嬤告知她的。當時她確實高興,就得這樣,就得有人教訓教訓皇帝這個不孝子。不要以為做了皇帝,就沒有管他了。看!天下人的眼睛還是雪亮的。
可緊跟著,她就覺得不對了。叫桂嬤嬤去打聽,才知道寫那個故事的,是訥親那個守望門寡的閨女。
這哪裡是為了哀家,這分明是借著哀家罵皇帝嗎?
自己的兒子再不好,這麼被一個老姑娘指著鼻子罵肯定不行。看那故事把皇帝說成什麼人了,是非不分,糊塗透頂的人物。
雖然自家兒子是真有些是非不分的,但被她這麼說卻不行。她幾次想叫桂嬤嬤出宮,但無奈桂嬤嬤現在出不去了。
這個故事也叫皇後很惱恨。自己也曾是小妾,後來還扶正了。那那個把扶正的小妾說的正義凜然的事跡……要是生生往自己身上套,是不是也能找到影子。她沒事挑釁先皇後做比什麼?沒事得罪和敬乾什麼?這分明就是拖她下水。太後還想朝外伸手,直接抬手給剁了好了。
之前出不去那就算了,可接到皇帝送來的這把刀,太後的臉就變了。她整個人都在抖,這是氣的。一萬句想辯解這個事跟她並沒有關係,但自家那兒子現在誰的話也聽不進去的。唯一期盼的就是,鈕鈷祿家再彆瘋了一樣挑戰自家兒子的底線了。
因此,這把刀還得送出去,叫鈕鈷祿一族瞧瞧。
桂嬤嬤捧著刀,不敢跟太後說皇後之前的態度,出了門隻能繞道找令妃。令妃很客氣,以前如何現在還如何。好似不知道皇上和太後的關係一般。桂嬤嬤知道這是假的,但這種假也叫她覺得心裡好生舒坦。她才把來意一說,令妃馬上道:“您叫下麵的人來跑腿便是了,怎麼自己還跑一趟呢?這是正事,您是奉旨出宮,誰敢攔您?”說著馬上喊人,“伺候著呀,送嬤嬤出宮,要出半點問題,拿你們試問。”
桂嬤嬤又成了太後跟前第一人的待遇,出宮體麵的很。
這樣一幅大張旗鼓的架勢一出宮,這是什麼?這是說太後還是太後,哪裡就‘送到道觀’涼起來了。鈕鈷祿家純屬胡編亂造。
要麼說乾隆滿意令妃呢,這邊一出宮,賞賜就到了令妃宮裡,“還是愛妃會辦事。”
那把刀送出去,就不信還敢有人起幺蛾子。
鈕鈷祿家是不敢紮翅了,起頭的本也是訥親留在家裡的老姑娘,沒了親爹娘,這姑娘跟著哥哥嫂子過日子,日子能有多好過?不過是因緣際會,太後開了個女學,而她因為貞烈守著望門寡,這才有了收益,也有了體麵。她一邊是感念太後的恩德,一邊又憎恨皇帝因為父親戰敗而殺了父親,這才起了心思寫了這麼一篇故事,出了出心口的惡氣。至於處罰,她在乎嗎?每日的日子過的如同死水一般不起半點波瀾,活著如何?死了又如何?
宮裡送了這把刀來,哥哥將刀遞給她:“看看!這是你闖的禍!你這是不害死一家老小不算完是吧?”
哥哥指責,嫂嫂們的話更難聽,“沒出格便沒了丈夫,本就是不祥之人,這是克完了丈夫,克死了父母不算,還想把一家大小都給拖累了。”
她也是有氣性的人,被關在祠堂裡,就完了?
連夜的,她給夫家去信,表示想去夫家守孝。她的夫家也不是一般人,正是如今的軍機大臣之一來保家。她這樣的家世,能叫她守望門寡的人家,能使一般人家嗎?
第二天,來保的夫人收了信,當時都氣的差點厥過去。能為兒子守著的姑娘,那就是好姑娘。怎麼能受得了這樣的欺辱呢?壓根就沒等來保下朝,親自上鈕鈷祿家,二話不說把這兒媳婦給帶回家去了。
鈕鈷祿家也不能攔著呀。正好把這個麻煩精給送出門外。
可來保一回家,便知道大事壞了,埋怨夫人說,“你怎麼能不跟我商量就把人接回來了呢?”
這夫人就道:“難不成我要看見他們逼死我兒媳婦?有這孩子在,老幺這一房就在。不拘是誰家的兒子,給老幺過繼一個,也能承襲香火。況且,現在不是過去。訥親大人沒了!當年沒把這孩子接到家裡來,那是顧著那邊的麵子,想著那邊說不得就給孩子找一好人家,也不一定非得守著。再說了,人家有阿瑪有額娘的,過的怎麼著也比在咱們家舒坦。可現在親家親家母都沒了,她隻剩下受磋磨了。咱們再不接回來,像個什麼樣子?”
來保就問說:“你可知道她辦的事情?”
“知道啊!”夫人就道:“這才是有氣性的人呢?她父親是死的冤枉。這勝敗自來便是兵家常事,怎麼就本朝,這戰敗了就得殺頭呀?她作為太後的娘家人,為太後說話。作為她父親的女兒,為父親出頭,反而錯了?再說了,也沒有指名道姓說是誰是誰,何苦去套呢?我就不信,朝廷還能把一個守節的節婦怎麼著。”
你懂個屁!
正說著話呢,下麵的人來奏報,說是孫嘉淦求見。
來保跟夫人道:“你聽聽!你聽聽!這就找來了吧。”
孫嘉淦在江南的差事辦的還行,回來之後萬歲爺卻不愛搭理他。此人這是借著這一股子風要起來了。
來保在書房中見此人,一幅很疲憊的樣子:“說起來,也算是三朝之臣了。老聖人對你我都有知遇之恩……”
“是啊!是啊!老聖人的年紀比你們還長,卻依舊每日勞心。你們豈敢稱老。”
來保今年七十了,精神確實是矍鑠。雍正初年,四爺就認命其為內務府總管,之後他應該是跟弘曆走的近,要不然不會成為如今的軍機大臣。
孫嘉淦就道:“老聖人精神矍鑠,所思所想很多對朝廷都是好的。隻……書院一事,大人聽說了嗎?今年還繼續招生。年年如此,這些人將安置在哪裡?彆說是在下,便是大人您,您的那些門生故吏,將來該何去何從呢?況且,你們並不是對老聖人不滿。事出在‘女子’上……”
因而隻在‘女子’一事上做文章即可。
天下讀書人多了去了,在書院被熏染的不過數百人而已。這是一個穩贏的事,何必挑頭去做這個事呢。做成了,這便是千古留名的好事。
來保心裡冷哼,這老小子心裡的算盤一點也不見得少。說到底,是見鈕鈷祿家唄賞了一把刀,嚇到了吧。挑起此事的,除了原本跟自家關係不大的未過門的兒媳婦,就是孫嘉淦的孫女孫三娥了。他怕上麵怪罪下來,打算先發製人。
但是他怎麼發,自己管不著的。因此隻道:“該認罪的總得認罪的。萬歲爺寬容,不會跟幾個女流計較的。”
認罪?他家認罪,因是節婦,可以罪減一等。自己這……之前陰差陽錯得了個爵位,若是自己認罪,這可爵位可就難保住了吧。
他冷哼一聲,起身:“話不投機,那便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