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三十七章(1 / 2)

唐雙欽竟然甘願為了齊涉江冒禿頭的危險, 這段的訪談一時被引為笑談, 也讓人感慨,當初夏一葦是把唐雙欽折磨得有多狠,齊涉江又是有多拚,才把這段兩代人的“悲劇”給終結了。

齊涉江到底在《鴛鴦扣》裡奉獻了怎樣的表現?這就要看電影才知道了。

反正據說, 他不止參與了表演, 還參與了音樂製作,和張約一起, 這又是一段佳話了,好基友再次合作, 共同製作。

有賴於齊涉江的宣傳, 現在大家對子弟書不說耳熟能詳,知道這曲種的人也挺多了,完成了非遺傳承評定時的承諾, 推廣曲種。

觀眾知道電影音樂用了子弟書素材,一腦補,也都誇讚風格契合的, 很期待。

電影上映前一周,齊涉江和張約都出席了首映禮。

現場, 讓媒體和現場粉絲最興奮的,莫過於這倆人一起走紅毯。

兩個都沒帶女伴, 齊涉江也沒說把自己親媽帶來——雖然活動前呼聲很大。

一上來, 現場尖叫聲都快掀了頂。

主辦方乾得漂亮啊!晝夜CP一起走紅毯!

而且這次首映禮, 參加的主要演員彆出心裁, 基本都穿的舊時候的裝束,尤其有演京戲大師的演員,還扮上一身戲裝。

齊涉江就沒穿戲裝了,他和張約穿了定做的同款紅色大褂,乍一走出來,一左一右,仿佛張約才是他捧哏。

記者在紅毯儘頭問他們:“這次被安排一起走紅毯……”

張約打斷他,“不是被安排了,我們自己要求的。”

記者:“……噢?哈哈哈哈哈!”

記者和現場粉絲都興奮了,“那有什麼感想?”

張約耿直地說:“有點像結婚。”

眾人哄然大笑。

還真是,這身大褂還是紅色的。

活動一開始,就是幾個主演一起獻唱主題曲。同名主題曲是張約創作、演唱的,這次他和主演們一起唱,齊涉江則不開嗓,而是拿三弦和請來的民樂團一起伴奏。

有些巧的是,這次請來的樂師中,有位和齊涉江曾有一麵之緣。就是曾經在夏一葦的演唱會伴奏,某省曲藝團的弦師老白。

齊涉江看到老白,就覺得眼熟,不禁問:“我們是不是……”

“對,見過。”老白沒想到他還記得自己,“令堂的演唱會,我給《何必西廂》伴奏。後來想想,真是獻醜了。”

“是您,對對。”齊涉江想起來了,“可彆這麼說,我記得的,您是手兒高,味兒正!”

老藝人誇三弦說“手兒”如何如何,代指水平,如今老白在年輕人那裡都不大聽到這麼說的了。

聽他這麼誇自己,老白眉眼都笑開了。

現場媒體看到兩人相談甚歡,待一曲完了,還特意提問,彈三弦的老師是不是也很欣賞齊涉江的水平。老白那個長衫長須的樣子,好像是曲藝團請來的,一看就是高人啊。

結果老白連連搖頭,“我欣賞肯定欣賞,齊老師的水平反正在我之上。”

記者有點驚愕,“您不是曲藝團的專業弦師嗎?”

老白一看他還不清楚呢,指指齊涉江道:“齊老師是子弟書傳人,你不知道子弟書傳統伴奏樂器,一直就是三弦麼,這也屬於他們的本行,他也是專業的。”

說完,老白還開玩笑道:“而且我是省曲藝團的,齊老師是國級非遺傳承人,比我高級。”

老白一點沒開玩笑,齊涉江的水平是達到了能夠用弦聲模仿自然聲響,“巧變弦絲”的境界,屬於行家中的行家,要不之前齊涉江誇他手兒高,他怎麼那麼開心呢。

“白老師捧我呢,我和白老師在我母親的演唱會上也見過,這是第二次交流了。”齊涉江接過話頭,說得很謙虛。

“都厲害,不然怎麼一個請來伴奏,一個請來做音樂。”唐雙欽也插了一句。

話題自然而然又聊回到了電影上。

接下來要放電影最後一個預告片了,還會有些片花。

這個片花包括了各位主演幕後訓練的片段,男女一號無疑是最慘的,被折磨時間最長,往下數就是齊涉江了。

唐雙欽把當時拍的,齊涉江一邊說相聲一邊踩蹺的片段放了出來。

單看前麵,現場粉絲和媒體還沒覺得怎麼樣,以為這是齊涉江街頭賣藝的幕後花絮,這個他們在網上看過了,之前不還引起熱議了麼。

結果下一刻,齊涉江坐下來,站在桌子後的他,腳下原來還踩著一雙蹺鞋!

褲腿撩起來,綁帶鬆開,這才能看到下頭是什麼光景。

現場還準備了蹺鞋,為了讓大家看仔細是什麼樣子,科普一番,引起驚呼連連。

“我的媽呀,這穿著要怎麼走路?”

“沒看站著都費勁麼,那汗流的……”

“說一場相聲怎麼也要二十分鐘,半個小時吧。”

“齊涉江長得真不像這麼能吃苦的人,這,這不是花瓶,也不是古董花瓶啊,這尼瑪是鎮宅的石獅子吧!”

除此之外,劇組還準備了各個原型人物的錄像或者錄音,齊涉江模仿小印月之相似,也是讓人很服氣的。

這個還能說是因為兩家有淵源,踩蹺就真是自己苦練出來的了。

難怪唐雙欽那麼看好齊涉江!

真是看傻眼,這穿上得多疼,齊涉江居然還踩著說相聲,還笑……

再配合上預告裡,齊涉江跳上圍欄的片段,更是越想越覺得——唐雙欽真不是人啊!

不過也隻有這樣非人的導演,逼著演員去背《金瓶梅》、上街賣藝、踩蹺……才能打磨出這樣的作品,才能把自己給熬禿。

……

……

又過一周,齊涉江和張約喬裝打扮,私下裡結伴去看《鴛鴦扣》,兩人都戴著口罩和眼鏡,進了場才摘下來,因為是午夜場的最後一排,兩旁倒也沒人。

他們兩個為了配樂,後期也看了片子,但完整的最終成片,也還是第一次。

音樂流淌,三弦聲滾落,先是一個懸空的遠景,男主角撐著黑傘,從茶館走出來,鏡頭一拉,再跟隨著他的腳步向前推。

他慢慢穿過天橋,一路有耍壇子的藝人、唱鼓書的鼓曲藝人、正在楮門子的相聲藝人……再走進戲園子,台上小印月正是一個亮相,台下已然響起叫好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