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有一小鎮名為清河鎮,鎮外有一條不算太寬的小河流淌而過,這小鎮便因此得名。
數年來有賴於這條小河的灌溉,清河鎮一直是風調雨順,極少受到乾旱等自然因數的禍害,小鎮雖然偏僻且落後,但民風淳樸,百姓生活穩定,算是難得的一方樂土。
時下百姓多不識字,見識淺薄,篤信迷信之說,有傳言清河鎮外流淌而過的小河中有龍神鎮壓,故而在幾十年前一場連續好幾年的豐收後,清河鎮中的居民便自發出錢出力,合夥在村門口、小河邊蓋了一座龍王觀,供奉這清河中的龍王。
龍王觀自興建後,香火不斷,年年都有百姓祭祀,祈求龍王降下恩澤,保佑他們一方水土安平。
也不知道是這龍王真的存在、真的顯靈降福,清河鎮倒真是數十年不曾經過大災大難,這使得篤信龍王的鎮民越來越多,龍王觀香火越發鼎盛。
但也許清河鎮的好運氣延續到今日終於要耗儘了。
時值夏日,整個天下卻遭遇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旱災,近一月時間以來,日日皆是烈陽高照,彆說不曾落過一星半點的雨水,就是天陰多雲的日子都少有。
當整個大周疆域卷入到旱災之中時,清河鎮也沒能逃脫一劫,同樣麵臨旱災的威脅,鎮外的小河漸漸開始乾涸,水位一降再降,再也無法充當灌溉田地的水源,而他們田裡種植的莊稼在乾旱下都快要枯死。
夏日的烈陽熱情且燦爛的向大地播撒著自己的光輝,渾然不知自己播撒下的太過量的光和熱已經要把開墾出來的田地曬得乾裂堅硬,曬得田裡種植的莊稼都快要枯死。
眼見烈陽已經高照,沒有半點下雨的意思,大周天下的黎民百姓都是唉聲一片,苦惱憂心接下來該怎麼辦。若是這乾旱一直持續下去,田地的莊稼沒了收成,旱災禍害區域的百姓們隻怕連今年年底的口糧都湊不齊,到時候大周不知要出現多少餓殍流民。
清河鎮上下篤信龍神已經數十年,當大旱降臨,他們下意識的就將希望寄托於神明上,決定祈求庇護他們多年的龍神,懇求龍神降雨緩解災情,解救清河鎮上下的百姓——誰知道龍神到底存在不存在呢。
這一日便是清河鎮舉辦祈雨儀式的時候,因為此次旱情來勢洶洶,清河鎮及附近幾個完全以農事為生存根基的村落對這次祈求龍王顯靈保佑的活動非常重視,故而這一次的儀式十分盛大,清河鎮附近所以遭受旱情的百姓都自發地為祭祀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清河鎮外、龍神觀前的河畔處,早已有一座高達兩丈的祭壇矗立於此處,這是建造來祭祀龍神和祈雨的法壇。這法壇雖然是清河鎮附近的居民連日趕工製成,但因百姓誠心,倒不顯得顯露,反而有幾分威嚴氣勢。
此刻在這座祭壇外早已經圍攏了密密麻麻前來祈雨的百姓,人數近兩千人,差不多是清河鎮附近百姓儘數出動了。他們正緊張不已地注視著於高台上揮舞木劍祈雨的龍王觀道長,期待道長的祈雨能夠成功,被他們供奉多年的龍王真能顯靈降下一場雨來緩解災情。
當龍王觀觀主做完一整套祈福之術,將用作祭祀的牛頭、羊頭和豬頭三牲推入到祭壇旁的小河中,又接連燃燒了好幾張求雨符篆後,卻仍是沒察覺到半點動靜,頭頂天空依舊是驕陽當空、萬裡無雲,半點降雨的意思都沒有,觀主額際當下便淌下幾滴汗水來。
持木劍獨自立於祭壇上的觀主心中五味陳雜,滿心失落和悲戚,還兼雜有幾分惶惑不安。作為龍王觀觀主,他這些年在清河鎮也是頗受百姓敬仰尊崇,雖然龍王觀不是大觀,每年香火也不算多,但他可真是不想丟了關注的位置。
祈雨失敗,龍王觀觀主他心中是百般不敢置信不可置信的,這番情緒,大半為祭祀龍王、祈雨不成的失敗,擔憂沒有雨水降下旱情無法緩解,清河鎮附近居民將會繼續陷入到憂患中;小半則擔心自己祈雨失敗,會被期望落空的百姓遷怒,在此地再無立足之地。
就在龍神觀觀主滿心苦澀的等待著眾人知道儀式失敗,圍觀百姓也漸漸察覺到不對、神情從期待振奮變得失望死寂,紛紛開始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時,突而一道清朗磁性、低沉悅耳的縹緲聲音由遠及近的傳了過來。
這道如九天之上傳來的縹緲聲音一下子便將河畔人群中掀起的喧囂壓了下去,讓祭壇周圍的氣氛再次回歸到肅穆寂靜。這清朗好聽的聲音並不算大,但偏偏讓河畔祭壇周圍圍攏的兩千百姓聽得清清楚楚,就好像這聲音就是在他們耳畔響起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