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的決定,臣不敢置喙。”
彆看皇上此時說是家人閒談,但是也要看談的是什麼好吧。
這可是談的儲君大事,他做臣子的那裡敢明說?
“那你覺得太子如何?”
昭武帝也看出了沈煥的忌諱,倒是沒有強求,而是換了一個說法。
“太子殿下,小時候很聰慧,不過隨著年紀大了,心思也重了,身邊形形色色的人也多了不少。”
“難免會有行差踏錯的地方。”
他這話直接鎖小時候聰慧,那就擺明了說太子以前還闊以,現在就很一般,身邊的人多了亂七八糟的心思也就多了。
就等於是再說,太子殿下耳根子軟,沒有自己的主見,太容易被人左右。
這樣的人,就算是放在尋常家庭都不是什麼好評價,更彆說是一國儲君,未來的一國天子了。
作為天子若是什麼事都會被身邊的人左右,而自己個沒有主見,那這天子還有什麼用?
沈煥這樣的回答,也就等於直接就否定了太子,算是變相的回答了昭武帝前麵的問題。
“是啊。”
“孩子是個好孩子,就是太過於仁善耳根子軟了點。”
“沒有一個儲君該有的格局心胸,也沒有一個儲君的高瞻遠矚。”
“他身邊那些人,雖然有幾分才華,但是眼界到底有限,有些東西隻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但卻忽略了儲君的眼界應該如何。”
“太子自己也沒個主見,確實不太合適繼續待在這個位子上。”
作為儲君,自己的主見都沒有,那不就等於是個傀儡,而且作為儲君,未來的國君,整日就那點蠅營狗苟的小算計,確實難登大雅之堂。
不管是儲君還有國君,眼裡看到的風景都是跟尋常人不一樣的,但是太子卻聽著那些眼界不高的人出謀劃策,完全沒有自己一丁點的眼界,胡作非為,確實太拉胯了點。
就說這次的事,若是換成其他人來做,那絕對不會鬨得這麼大,至少全國各地不會亂起來。
但是太子不一樣,他代表的是皇家,在加上軍器監代表著朝廷,這一下事情就大了。
太子隻怕當時隻看到了好處,至於說壞處,或許也隻是覺得最多被訓斥一頓而已,並沒有太放在心上。
這就是眼界格局的差距,或者說自以為是,完全沒有把彆人放在眼裡。
結果就是京城這邊都沒玩得轉,反倒被人一出手引發了全國震動。
“你覺得齊王如何?”
昭武帝再次開口。
這話一出,沈煥心裡明白,昭武帝這是在試探他。
“齊王年長,見識非凡,做事做人的都有手腕,是很不錯的親王。”
“確實很有手腕,太過於狠辣了點。”
昭武帝點了點頭,倒也沒有在齊王身上多花費功夫。
畢竟,從知道那次火災是齊王在後麵謀劃的時候,他心裡就已經給齊王判定了死刑,這輩子齊王都不可能會有機會登上儲君之位,更不可能成為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