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了,隻是我擔心皇上那邊...”
“放心吧,今時不同往日了,皇上是個聰明人,他很清楚有些事遲早都要做,犯不著為了一個已經打算要舍棄的人,付出太多。”
她很清楚昭武帝的心思,太子肯定是要換人的,隻不過他擔心此時廢掉太子之位,會讓齊王和楚王兩人爭鬥起來更凶。
所以想著用溫和的手段慢慢拿掉太子之位,同時現在文若皇莊還小,多讓太子在位子上坐幾年,跟齊王楚王鬥一鬥也挺好。
然而,霍君瑤卻不是這麼想的,她更傾向於快刀斬亂麻。
正所謂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就是這個道理,太子現在身邊的人不少,尤其是曹國公,那可是很堅定的支持者。
現在朝堂上還有那麼些支持立嫡立長的大臣,若是在讓太子在位子上發展幾年,鬼知道到時候他又會累積到多少人手?
尤其是這個曹國公,那可是當初戰亂時候過來的,在軍中多少都有些威望,再有太子的身份做筏子,怕是又能收攏來一批人。
自古很多人為了從龍之功都會鋌而走險,相較於齊王和楚王來說,太子的身份本身就有很大的優勢。
更能吸引不少想要將來平步青雲的追隨者。
所以她必須要要趁著這次機會,一鼓作氣的拿下太子。
放任他在那位子上越久,未來就越難處理。
昭武帝是因為愛子之心,所以優柔寡斷,想要儘善儘美的解決到收回三個兒子的權利。
但是,她覺得這樣做太磨嘰,變數也太多,太子和齊王還好說,兩人都比價衝動,做起事情來,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毛躁。
可楚王這家夥相對來說比這兩位就要難處理得多。
彆看楚王的實力好像是三兄弟中最弱的一個,但是這家夥的腦子絕對比太子和齊王要精明得多。
人家進入戶部之後,也沒作妖,更沒有急著拉攏戶部的人,而是兢兢業業的跟在陳華身後辦事。
就這份知情識趣,那就讓人高看一眼,而他這樣的做法,在昭武帝那邊也能得到一個好的印象。
等到大戰結束,楚王高低都會得到一份功勞,想要繼續留在戶部,也不是沒有可能,往後時間還長著,相處的時間久了,總會吸引到一些人跟隨。
這種不著痕跡拿著功勞,還能拉攏一批追隨者的做法,可比太子高明太多了。
畢竟,瞅瞅太子的做法,這才剛得到軍器監的管事權利,就迫不及待的讓東宮的人摻和進來,甚至還不惜用朝廷的身份還做一些下作的事,為自己謀取利益。
跟楚王完全就不是一個檔次。
至於說齊王,他越是蹦躂得凶,那越不會有好結果,遠的不說,就說今日朝會散,作為太子的兄長,在這種時候,你就算想要針對,那也不能急不可耐,一副弄不死對方不罷休的樣子。
這讓昭武帝這個老父親怎麼看?
現在都這樣,這要是真讓他上位了,昭武帝其他兒子還要不要活了?
這三人太子和齊王好對付,能一次拿下,但是楚王這家夥就比較圓滑,肯定是不好拿下的,少不了對費一些手段。
所以,她想到了另外一個辦法,那就是先廢掉太子,讓儲君之位空懸,這樣迫使齊王和楚王爭鋒。
有爭鬥才能有機會抓住錯誤拿下二人。
要是繼續放任下去,楚王毫無疑問的會讓齊王和太子爭鬥,他在邊上推波助瀾,到時候齊王和太子都廢掉,他不就撿現成便宜了?
讓這樣滑溜,而且心思精明的人,單獨在朝廷經營幾年,他能得到多少好名聲,得到多少人支持?
隻怕到時候,會讓文若上位的路都不順利,畢竟事關儲君之位,可不是皇上說定就能定,很多事還是需要讓群臣商議來著。,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