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誌有個猜測,不過沒有看到的時候,他也做不了準。
相比起爸媽寄來的那個大包裹,這個就小了,不過看到張保國這幾個字,他就裂開了嘴。
“張保國?這個是你什麼人?”
“不是你親戚吧?”
“不是我親戚,是我朋友。”說到朋友這兩個字,劉維誌的語氣格外與眾不同。
回到宿舍,一堆人圍了過來。
“看看、看看,給你寄了什麼,肯定不止有信。”
“我這就拆,彆急啊。”事實上最急的就是他了。
包裹不大,裡麵有一封信,兩個罐子,一個紙包,還有一本小人書,一個五彩繽紛的雞毛毽子。
他送了兩瓶醬,自己做的,還有一包驅蚊藥,自己配的,小人書,自己臨摹的,雞毛毽子,自己用山雞尾巴毛做的。
“這個是香菇?”
“這個是大豆!”
“給你送吃的啊,我聞聞?”
說起這個,劉維誌不自覺舔唇,饞的:“他家的醬,很香!你們聞聞,等回去食堂我們一起嘗嘗,你們就知道了。”
有人打開了蓋子,湊近一聞:“真的很香!”
“拌饅頭好吃!”
“拌飯也會好吃!”
“這本小人書我之前沒看過,等你看完了借我們看看。”
“我們可以一起踢毽子了。”
大家都在看其他的,信有誌一同的沒有提起。
這信肯定是要主人先看的。
信的內容不多。
張保國特意把字寫大,堪堪寫到第二頁。
這樣劉維誌也滿足了。
在他這裡,張保國一直就是個話不多的人,要是他寫了滿滿幾頁的紙,他才會覺得奇怪。
沒什麼不能給彆人看的,他把信給其他人:“要看嗎?”
他們彼此的家信,都是互相傳閱的。
“要要要,我看看,你朋友這字可以啊。”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張保國那一筆端正的字。
“對,他的字一直寫的很好。”
“也沒寫什麼啊,看你臉上的笑容還以為寫了什麼呢。”
“哈哈哈,他給我回信了,不該開心嗎哈哈哈。”
等到他們開飯,劉維誌把香菇醬帶了過去。
一開,立刻迎來瘋搶。
“你們省著點,就這麼多,吃完就沒有了,哎哎哎,說你呢,太多了太多了……”
毫無疑問,來到部隊,他適應的不錯,跟其他人也相處的不錯。
用他爸爸的話說,他既然不知道該怎麼說,那就不要說,聽彆人說就夠了,少說家裡的事,多聽。
在這個陌生的、沒有認識他的地方,目前為止,他過的還不錯。
除了張保國之外,他也有其他的朋友了。
雖然認識的時間還不長,但是接下來,他們還有很長的時間一起相處。
……
今年的冬天比以往更加寒冷。
他們這裡地處南方,一年四季,冬季是最短的,雪也很少下。
今年的冬天格外的冷,有些莊稼來不及,都被凍死了。
寒風吹過,路上幾乎看不到小孩子。
棉花太難的了,冬衣不夠,很多家庭,就一件冬衣,其他人在那難捱的時間,就躲在家裡,待在床上,不是必要,根本不出門。
哪怕是火力壯的小孩子,也在大人的管束下乖乖的待在家裡烤火盆。
他們這裡沒有北方的炕,想要取暖,除了被子之外,就是火盆了。
還有的,是煤爐子,不過煤爐子很少,他們這裡燒煤的不多,不過煤爐子改一改,下麵用碳的不少。
天氣寒冷的時候,還有一樣東西很受歡迎,那就是暖水袋。
不過暖水袋不便宜,有的會去搜集藥水瓶等等玻璃瓶來做暖水瓶。
倒入熱水,自己動手做個活塞,就是一個彆樣的暖水袋了。
張根有一個暖水袋。
老人上了年紀氣血不盛,在冬天寒冷的時候,睡一晚上說不定手腳都是冷的,誰的極不安穩,有一個暖水袋把手腳捂熱,那一晚上都會好過很多。
不是每一家都有的,大部分人,都是在睡前,泡一泡熱水,然後趁著熱乎,鑽進被窩裡。
南方的冬天,不比北方的乾冷,它是帶著濕氣的,仿佛能夠冷到人的骨子裡。
尤其是在下雨的時候。
一場雨下來,又冷了幾度。
蘇茴家裡有一個小爐子。
下麵放木炭,上麵能夠放幾個紅薯、香芋慢慢的煨熟,也可以放一壺水,這樣隻要注意添加木炭,水隨時都是熱的。
不過相比起放到上麵,張保國他們更願意把紅薯放到木炭裡麵,這樣熟的更快、更香。
張安國拿著根小木棍戳了戳裡麵烤的發紅的紅薯,給它翻了個身。
另一麵還是原來的顏色。
張定國伸出兩隻手,放在爐子前烤著,享受著暖暖的溫度。
張衛國蹲在旁邊,臉被火光映的紅紅的,低頭看著地上的小人書。
張保國在他的旁邊,坐的端正,一臉嚴肅的……發呆。
蘇茴沒有圍坐在爐子前,她坐在桌子旁,在織毛衣。
她的動作飛快,張保國就是看著媽媽手上的動作,表情慢慢凝滯的。
這也太快了吧?
看大哥一直看著媽媽手上,張衛國側頭,臉上有著吃驚:“大哥,你想織毛衣嗎???”
張保國聽到這話,轉頭:“???”
一臉的莫名其妙。
他盯著毛衣,就是想織毛衣?
蘇茴聽到這話,停下動作,嘴角勾起:“好啊。”
好啊?
好什麼?
張保國和張衛國一起收到了媽媽遞過來的兩根竹竿。
竿子圓圓的,頭部尖尖。
“你們剛學,我教你們簡單的,就學織圍巾好了。”
張保國和張衛國對視一眼,連忙出聲:“等等,媽媽,我們不是……”
蘇茴眨了眨眼睛:“我給你們織毛衣,手很累了,圍巾很簡單,你們也沒彆的事做,幫我分擔分擔?不是有句話叫做技多不壓身嗎?保國,以後你去部隊了,部隊裡可沒有人幫你做這些,改天我再教教你針線好了,免得你衣服掉線了都不知道怎麼補。”
張保國:“……”
張衛國:“……”
有哪裡不對,但是又說不出是哪裡。
張安國把烤熟的紅薯從炭堆裡劃拉出來,默默的吹氣,什麼技多不壓身,其實,媽媽就是想偷懶了吧。
張定國也默默的劃拉紅薯。
織毛衣、織圍巾……雖然說毛線很珍貴啦,但是這種一般都是女人做的吧?不過大哥想去部隊,部隊基本沒有女人,這樣的話學一學針線也挺有必要的。
這一年,他們四兄弟都得了一件毛衣背心,是羊毛線的,穿在身上暖烘烘的,寒風吹來,也不怕冷了。
就在寒風中,七四年的新年到來了。
隨著年末的到來,大家的興致也高昂了起來,寒風也吹不掉大家的熱情。
這一年,大雨,莊稼受損,大家分到的糧食都沒有上年多,但是今年分到的錢比去年還要多。
今年,蘇茴他們家就分到了二十七塊多,而今年張保國張衛國的學費,一學期二塊五,一年五塊,張安國張定國小學,一學期一塊五,一年三塊,四個人加起來一年的學費支出是十六塊,算上其他雜七雜八的支出,一年二十塊。
不過下一年,張安國他們兩個就上初中了,他要上高中,高中的學費還要更貴一些,要三塊五,那下一年的話學費就要十九塊了,算上其他雜七雜八的支出,也要二十多。
張保國算了一下,看樣子,下一年,也要把兩個小弟也拉去乾活了。
過了這一年,雙胞胎也滿十歲了,可以算工分了,現在他們村的工分可值錢了,在附近幾個村裡,是頭一份,還有其他村的人想要取經,學怎麼燒瓦,不過他們村至今瞞的好好的。
他們家就蘇茴一個滿工分,他休息日回來能拿七八個工分,張衛國下午去乾活,不定能拿兩個或者三個工分,就有二十七塊,其他人家拿的更多,趙夏蘭他們一家五口,就有六十多塊。
一下子就拿了這麼多的錢,再來幾年,下一間石頭房就能建起來了。
張根就計劃著再起一間房。
本來他們住的是四間房的,分了一間給小兒子張貴,就是三間房,三間房裡,住了八口人,這住的可不寬敞。
今年分的錢一到帳,他就籌劃著了。
現在距離過年還有時間,可以先把青磚先做好,瓦片先定好,等到年一過,立刻開始,人多力量大,不需要很久,一間房就能做好。
他一說,李滿芬沒意見,張全趙來娣也沒意見。
年一過,張錦華就十六歲了,已經是個可以說親的年紀了,要說親了,自己單獨的一間房是必須的,不然孫子哪裡來?
張鳳華她們三姐妹也很開心,有了新的房間,她們也能住得舒服一些。
這一決定,就通知了張貴和蘇茴,讓他們有空去幫忙。
張根也通知了自己弟弟,這一通知,好了,這下巧了,弟弟家也打算起房子,還打算來叫他們幫忙來著。
然後張根去問其他人,這不是一家兩家的了,他們村,有這個打算的還真不少。
都是這兩年分的錢多了,加上以前的積蓄,家裡壯勞力多的,紛紛打算上了,這不,今年的錢一到手,大家一合計,隻能分開排期。
不然忙不過來啊。
這下就白通知了,張根家這種情況,不屬於急的,排到後麵去了,看這情況,估計得要來年九月了十一月。
畢竟農忙不行,雨季不行,適合開工動土的時候有數。
這一年,就在大家興高采烈的說著新房的熱烈氛圍中邁入了尾聲。
七五年,迎來了開端。
作者有話要說: 來求個營養液,繼續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