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明新的攤位重新開張了,醒目的廣告條也被豎立起來。
“中華泡菜,免費品嘗。”
“是咱們自己國家的泡菜?”
“可以免費品嘗?”
不要錢的東西,總是特彆吸引人的,所以招牌一掛起來,立刻就吸引了一大批行人的注意,一群人已經自發的圍攏了過來。
在王小明的攤位上,一份份小小的泡菜已經準備完畢,每一份泡菜,都用一隻酒杯大的一次性杯子裝著,裡麵的泡菜數量,也是非常少,隻是品嘗一下味道而已。
王小明一開始是想著直接發牙簽,每人拿牙簽自己動手插著吃,但是後來一想,那樣做肯定不行,一是不太衛生,第二讓他們自己動手,他們還不得放開了肚皮吃?
所以王小明就想出了這個用小杯子裝泡菜的主意。
每隻小杯子裡放一點泡菜,可以嘗嘗味道,但是絕對不能儘興。
除了這些小杯子,櫃台上還有一些小碗,小碗的分量是杯子的五倍,不過這些小碗就要賣錢了,在小碗旁邊放著價格牌,嘗鮮價十元一份。
這些泡菜也有分類,主料是什錦泡菜,什錦泡菜也就是大雜燴,什麼都有一點,可以嘗到各種口味,其餘的口味,那就是分門彆類了,什麼大白菜啦,什麼黃瓜啦,什麼蘋果啦等等。
有十幾個品種的泡菜,每一種泡菜因為原料的不同,所以口味也是截然不同。
“咦,免費的泡菜?走試試味道看。”
“哇,這泡菜的味道真不錯,這真是咱們國家的?”
“肯定是咱們國家的,看口味就知道了,這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我們國家五千年的曆史,難道還不會製作泡菜了?”
“還真彆說,這泡菜的味道是真好吃,給我來一碗。”
“也給我來一碗,我要什錦的。”
“我來一碗蘋果的,我喜歡蘋果口味。”
“我要黃瓜的,還是黃瓜的好吃。”
“哎呀,我後悔了,剛才吃什麼韓國泡菜啊,韓國泡菜根本就沒有辦法和這家的泡菜相比啊。”
“這話沒說錯,我剛才還說韓國泡菜好吃,可是和這家的泡菜一比,韓國泡菜就沒有什麼味道了。”
“還真是的,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比一比味道就出來了。”
“以後再也不吃韓國泡菜了,要吃就吃咱們自己國家的泡菜,老板給我來十碗什錦泡菜。”
要說價格,王小明賣的可真貴,因為原料原本就不是什麼昂貴的東西,可是被製作成泡菜之後,立刻身價翻了幾十倍。
十元一小碗泡菜,分量並不太多,不會超過一兩,十碗的分量,差不多才一斤呢,也就是說一斤的價格,差不多是一百塊錢,價格貴的嚇人。
可是這個價格並沒有把顧客嚇到,不僅沒有嚇到,而且還沒有人覺得貴,這就是人們潛意識的一種對比了。
因為韓國泡菜的價格也是不便宜的,而王小明的泡菜,也不是按照重量進行出售,而是按照一份份進行出售,主觀上就沒有一種給人貴的感覺。
這也是一種經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