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在考場裡還有解暑的閒情逸致的人, 顯然隻有陸辭。
吳永自打翻開題目的那一瞬,就已汗如雨下了。
對賦的命題, 他略微有點印象,題意卻完全想不起來了。
而格詩和論的命題,更是完全摸不著頭腦,根本不記得出處。
他家為一縣豪富, 又為家中幼子, 可謂受儘千恩萬寵。
上有個能乾兄長繼承家業, 吳父卻不甘心吳家僅為商賈, 便將希望寄托在自小就機靈的幼子身上,盼他出人頭地,高中進士。
可吳永雖有些小聰明, 卻懶惰得很,哪兒吃得起寒窗苦讀的罪?這些年來能受先生誇獎,全靠尋那些個衣食不繼的寒家學子們做代筆罷了。
真到了解試的時候, 但凡有些才學的,都不可能冒著一旦被查出後、非但要受牢獄之災,還終身不得應舉的風險來替他代考的。
而沒有真才實學那些, 吳永又何必去花重金雇他們替名?
偏偏平時他頗得夫子們嘉獎的成績, 更使吳父對他寄以厚望, 導致他騎虎難下,唯有最後幾個月裡潛心惡補, 再與一乾狐朋狗友湊錢, 找人帶巾箱本進來了。
萬幸入考場時, 監門官的檢查並不算認真仔細,隻敷衍地隨便瞄了幾眼,就放他們進來了。
隻是將巾箱本帶進來後,終究不是那麼好翻閱的——生得一雙利眼的巡鋪官們一直在走來走去,凡是有些許異動的考生,都會立刻察覺。
哪兒做得出翻書這麼明顯的舉動來?
吳永他們事前也預料到如此場景,商量一陣後,發現最好的時機,隻有在集體上請時。
所謂上請,便是以‘有疑’為由,向主司進問題意,請其明示題目出處,予以解說。
正常情況下,即便此舉可能迎來旁人恥笑,主司也不會輕易拒絕的。
當他們被引至彆屋,聽主司講解題目時,便遠離了巡鋪官的視線,也就能圍作一起,隔絕開主司視線,輪流作中間之人、迅速翻閱小抄了。
吳永清清嗓子,將巡鋪官引了過來,恭敬有禮道:“此題頗淵奧,鄙人欲問堯舜為一或二事,出自何典,好用其字,可否請問主司?”
巡鋪官皺了皺眉,還是回身去請示主考官的意思了。
就在去的途中,又被同吳永一夥的那些人以同樣的由頭叫住,成了聯合請願。
得知此事後,主考官楊廬就不禁蹙眉:“竟有十數位請解人同時上請?”
通常真出現有不懂題意的士子的時候,由於士人臉皮薄,好麵子的本性,大多都選擇緘默不言,寧可揣摩大意,硬著頭皮寫下去,也不願在大庭廣眾下丟了這臉。
況且問了之後,哪怕貢例中未有明文說會導致降等,眾所周知,亦會導致考官對其印象變差。
現上請的卻不止一人,而有十數位,就容不得楊廬不疑惑和緊張了。
是他命題太不明晰,才引發這種多人上請,以求釋疑的情況麼?
楊廬表麵上還嚴肅地板著臉,心裡犯嘀咕之餘,已有些不安了。
他還是頭回被任命做考試官,自然不願出任何差錯,可此一旦傳出,難保會有政敵彈劾他命題不當。
若真被定罪的話,雖不比受人請托、行王法贓事來的嚴重,但也是要罰銅,導致一整年的其他政績也跟著清零,給升遷帶來阻礙,也使名譽受損的。
楊廬對那十幾人已很是不滿,但連官家在殿試時都允許士子們上請,他豈能拒絕?
唯有點了點頭,讓巡鋪官將那十幾人引出,帶入彆室,他好單獨行講解之事。
見事情進展順利,吳永不由心頭大喜,麵上艱難繃著,向同夥們飛快交換了個得逞的眼神。
楊廬姍姍來遲,在等待的這段時間裡,吳永他們自然依照計劃那般,圍在一起,在中間的那幾人則加緊速度,翻閱抄本。
門敞著的,又因一片死寂,他們無法交頭接耳,否則立馬就會被外頭的巡鋪官發覺。
可翻翻書頁,卻並無此慮。
未叫他們候上多久,楊廬主司就推門進來了。
焦急地等候了好一會兒,也沒輪到翻書的吳永還正煩著,就見黑著臉的楊廬主司身後忽然進來了五六個巡鋪官,將門一關。
吳永心裡油然生出一種不祥的預感來。
楊廬的心情卻比他的更壞,毫不猶豫地低喝道:“此屋中人,經人舉報,皆有挾書入場、假借上請翻書舞弊之嫌,都將衣裳扒了,細查紋繡!”
眾人紛紛露出難以置信的惶恐表情,嘩然一片。
尤其吳永,已是臉色慘白,還強撐著高聲抗議道:“鄙人不服!官家有詔,扒衣搜查之舉,非取士之道。主司豈能濫用職權,聽信他人讒言,肆意欺辱汙蔑我等——”
楊廬厭煩地擺了擺手:“若真是冤枉了汝等,我自當稟上請罪,還汝等一個清白;若因此就束手束腳,不查舞弊之人,我這主司,也做到頭了!”
要是舉報之人,是與這夥人有直接利益衝突的其他士人,他縱覺得這多人同時上請的巧合透著十足蹊蹺,恐怕還得猶豫一二。
但方才上報給他的,卻是同他們無冤無仇的巡鋪官。
雖也出過巡鋪官‘誣執士人,以幸點賞’的醜事,但到底是少數,況且那也多是欺軟怕硬的,若無十成把握,又哪會一口氣得罪十多個士人。
眾人激動地嚷嚷著抗議,甚至有要奪門而逃的,全被人高馬大的巡鋪官給製服了。
他們的反應,更讓楊廬篤定了猜測。
外裳一扒,他們小心藏著的小抄板,再無所遁形了。
人贓俱獲。
眾人直到此刻,都想不出到目前為止都進展無比順利的事態,是如何急轉直下的。
他們對等待自己的嚴懲具都心知肚明,一個個衣衫不整,臉色灰敗,再無方才的張狂囂張態。
楊廬冷哼一聲:“吳永,李達,蘇禮,何連仲……以上十五人,平素多務澆浮,不敦實學,惟抄略古今典籍文略,懷挾書策入試,現被搜獲。且先前曾以妄詞狡辯,情節甚重。從犯者即刻扶出,殿一舉;主犯吳、李蘇三人,殿二舉,皆不以赦原;如若再犯,永不得應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