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2 / 2)

趙恒雖聽得舒坦,但心裡也流露出幾分淡淡的不自在來。

王欽若一向會辦事,怎這回就如將他架到高處去,輕易下不來台呢?

自己那‘來和天尊’的身份有幾分真,王欽若分明也是清清楚楚的。

若是蝗災真能被平複了倒好,如若不能,豈不是弄巧成拙,聲名掃地?

趙恒的不悅藏得很好,以至於王欽若等人未能瞧出來。

且這麼一來,就襯得素來不結交朋黨的王旦,很是勢微力薄。

但王旦平時沉默寡言,攸關國運時,卻是無論如何都不會退讓的。

開壇祭祀,可以。

但不做其他防蝗措施,那就決計不可了!

樞密使寇準則擰著眉,狐疑地兩邊看來看去,一時間拿不定主意。

在他看來,將陸辭直接攆出京去的王旦,顯然是不懷好意,要與他作對的。

而王欽若等人,則是他不折不扣的死敵。

要換作平時,兩邊的意見,他都多半要一同反對不可,但現在兩邊直接對上了,倒讓他猶豫不決起來。

直到問清楚,上那道奏疏的人不是彆人,正是陸辭時,寇準才一下就定了主意。

罷了罷了。

他捏著鼻子,堅定不移地站到了王旦一邊。

寇準一開腔,不但讓王旦一愕,也讓其他人都跟著吃了一驚。

……這寇老西兒,何時改脾性了?

看著這臭脾氣的寇老西兒都‘不計前嫌’,讚同了王旦的意見,導致趙恒一時間也未反應過來,愣愣地就應了王旦的話。

王欽若目光陰鷙,但陛下心意已決,他也無法,唯有順從了。

散朝之後,王旦不禁奇異地看了眼寇準。

寇準卻連看都不看他一眼,輕哼一聲,就此揚長而去。

王旦淡淡收回目光,雲淡風輕地回了中書省,將各地排查蝗蟲卵的事務,有條不紊地一一安排下去了。

陸辭收到朝廷下達的公文時,便知自己奏疏中提及的蝗患之事,是真被聽了進去,不由鬆了口氣。

在等待的這幾天裡,他也未曾閒著,而是親自帶著人往城外農田,進行挖掘探查後,也的的確確地發現了藏於地底中的無數蝗蟲卵。

沒了最後一絲僥幸後,陸辭反倒徹底冷靜下來了。

說白了,他所能做的,不外乎是三個字。

——儘人事。

陸辭當機立斷,先以知州名義下達通告,命令農人來年開春冰化後,不得急於播種,而需先掘出地底蟲卵,統一擲入深坑之中,以茅草發火進行焚燒。

挖蟲卵多者,不計男女老幼,皆則以豆苖芋桑等蝗所不食的糧種進行獎賞;與此同時,再對百姓手中的稻苗遺種,進行高價收購。

陸辭認為,比起強行命令不一定能理解官府做法的農人栽種一些植種,遠不如以高價收入他們手裡所存的遺種,再以的‘豆苖種’相賜,要來得有效。

而收上來的稻穀種子,也並非無用,大可留存糧庫之中,等夏時蝗害過後,作為秋播之種進行發放。

此令一出,效果果真是立竿見影的。

一聽要挖蝗蟲卵進行焚燒,大多人都興趣缺缺,但等聽到是有賞時,就一個個躍躍欲試,精神起來了。

除競挖蟲卵之風越盛外,儘管被官府所出的高價所惑,決定拋售手中遺種的人起初並不算多,但隨著時日推長,加上陸辭所派之人大力勸說發放的皆為豆苖裡的良種時,便越來越多人仿效了。

對於剩下那些不為所動,觀念傳統地非要種植稻穀的農人,陸辭也不進行強迫,便任由他們去了。

至於要如何鼓勵汾州人畜養家禽……

陸辭思來想去,還是強忍著羞恥之心,豁出去將臉麵不要一些,無奈地將‘陸知州得禦賜小名饕餮,甚喜食用以各法鮮烹之雞鴨鵝,宅裡下人四處高價收購健壯活禽’的消息,給放了出去。

這一公示,卻是遠遠超出他意料之外的好用。

畢竟他在冬至時,就在眾目所睹之下,親自帶了一碗野鴨肉請店家烹飪的。

這一消息傳出時,竟是所有人都深信不疑。

一想到這說不得就是條發財之道,但凡有些能力的人,都為之怦然心動了……

時間一晃而過。

大中祥符九年二月,道路破冰,大地回春。

商旅紛至汾州時,就驚訝地發現,這回不聞春鳥輕啼,隻見家家養鴨。

——尤其一去到城郊,皆能聽取‘嘎嘎嘎嘎’的鴨聲一片。

作者有話要說:  注釋:

蝗災發生時,近臣得到一些死了的蝗蟲揣在袖子裡,朝議時出示,認為蝗蟲已經死了,蝗災結束了。於是有宰臣級彆的官員就要率領群臣“稱賀”,隻有王旦不同意。第一宰輔不同意,隻好作罷,但在群臣和真宗那裡,這事多少有點讓人掃興。但是過了幾天之後,正在上朝,忽然間,飛蝗蔽天,從大殿前密密麻麻地掃過天空。真宗見此情景,歎息道:“假使那天百官稱賀,現在飛蝗忽然而至,豈不為天下所笑!”(《大宋帝國三百年7》)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