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1 / 2)

將充滿激勵的邀請信寄出後, 陸辭就不忙替來京前還得先過解試這關的友人們擔心了,而是將全副精力都投入到了治水中。

考慮到精力和時間具都有限, 他甚至連完成過半的繪畫職務, 都毫不猶豫地上遞奏疏,申請暫時擱置了。

正兢兢業業學習如何監國的趙禎, 想也不想地就直接批示, 痛快地予以通過。

在趙禎看來, 爹爹將他的小夫子派去畫畫,本就是不恰當的胡鬨舉動。

太過大材小用了。

哪怕他再愛陸辭的畫作, 也不會下達這般無理的命令來。

隻是為人子,不好言說而已。

倒讓自王旦逝世後,就極少有機會品嘗到‘朝中有人好辦事’的好事兒的陸辭,忍不住笑了。

他還沒想到,那麼快就能沾上學生的光。

陸辭著急的原因,也很簡單——開春了。

氣候回暖,凍土化融,雨水變頻, 正是一年中最適合進行修築堤壩, 疏浚溝渠, 擴充排溝等工事的好時機。

由於寇準給他爭取來的經費十分充裕,陸辭原想著隻帶領民夫疏通一番溝渠了事,哪怕不治本,也能管幾年標,現就有了更大的野心了。

但在具體實施前, 單靠讀那些他從館閣中借來的治水相關藏書,以及王曾提供的一些地方上的治水經驗的話,卻是遠遠不足的。

於是在走街串巷,四處繪圖時,陸辭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向河工和城南附近居民打聽消息。

不隻是內澇的頻率,範圍,影響,也有這一帶取用水的情況。

這抽絲剝繭下,陸辭才意識到,治水一事,可遠不是他原本所想的簡單。

越是挖掘深入,他就越是感到了一事遷出一事,麻煩源源不絕的頭疼。

開封被譽為四水貫都,所謂四水,即為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

四水之間,並非是完全分開,而是有著相互間的聯係的。

其中,汴河源自黃河,水流最大,有東西水門,從來就為水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極其受朝廷重視。

五丈河亦名廣濟河,引自汴河,經城北而入,是以都有著河水渾濁,泥沙淤積的特點,並不能為居民飲用。

在四水之中,水質最好的,無疑是金水河,而也被成為蔡河的惠民河次之了。

但金水河流程頗短,分作兩股時,其中一股注入五丈河中,助其航運,另外一股則被引入皇城。能被普通百姓取用的短短一段,僅位於景靈宮和舊城一段,日日人滿為患,可謂供不應求。

而想求其次,改取蔡河水,也不是容易的事——蔡河隻在城南繚繞而過,能供應的,也隻有在城南一隅的居民。

由於想取用地表河水極其不易,大多數汴京市民,有條件的在街巷或是自家後院中開鑿私井,家貧些的、或是租客,則需借用官井,亦或雇傭打水人。

而享受到可就近取蔡河水的商戶們,也不得不承受每逢夏季,就將泛濫成澇的蔡河帶來的苦楚。萬幸蔡河水流量不如汴、五丈兩河多,真正受到水禍的損失的,也就那麼十幾戶貧苦人家,自然無法引起官府的重視。

陸辭了解到京裡人取水困難後的第一反應,便是將在密州十分管用的自來水係統,引入其中。

但在實地考察過後,他很快就放棄了這一太不現實的念頭。

與頗有起伏的密州不同的是,汴京地勢平坦,還有四水中的另外三水河道四處貫通,曲結盤亙,既不能借地勢來導水,還得飛躍其他水道,難度可想而知。

加上城外並無野生竹林,就沒了就地取材的便利,不論是修建也好,維護也罷,都是件極耗錢財人力的事。

如此將費用平攤,陸辭簡單算了筆賬,發現十年內的花銷加起來,竟比幫每十戶人家開鑿一口私井供用還要來得昂貴。

哪怕他預算多,也不能瞎耗耗啊。

陸辭在摒棄這一想法後,很快又琢磨上了新開溝渠的主意。

然而就在十二年前,趙恒尚有心理政時,就已派人主持過在市內修建更多人工溝渠的工程。

現有的溝渠數量,其實已然不算少了。

陸辭若想進一步增多溝渠的話,因距上次修建過於接近,即使趙禎願意,恐怕也會倍受群臣阻撓,被批作毫無必要的勞民傷財。

還得考慮民間的反應:汴京本就人口稠密,寸土寸金了。要再開溝渠,就不可避免地要占用更多的民用地,叫原本就緊張的住房和用地情況雪山加霜。

連身為皇帝的趙恒一度想擴建宮殿,都因付不起天價賠償金,或是不願過於擾民而不得不作罷,他又如何可能實現呢?

一時間想不出對策,陸辭也不著急,隻雇請人力,先對排水用的溝渠進行疏浚,並且每天早早到場,也不怕臟臭,親自進行督工。

在草長鶯飛、家家戶戶都趁著閒暇出門踏春的時節,這位穿著一身寬鬆的豔紅官袍,更襯得膚白勝雪,唇色若朱,麵龐極俊俏漂亮的郎君,就儼然成了一道最惹人注目的風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