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1 / 2)

因這封出自太子趙禎之手, 自汴京遙遙趕至的密信, 陸辭到底沒能留在密州過年。

他在急匆匆地收拾好行囊後, 就遣人去雇了肯在年二六出發的船隻。

畢竟京中局勢劇變,且事由敏感, 若是應對不當, 加上有心人推波助瀾的話, 這對天家父子間的嫌隙恐怕要與日俱增,甚至可能演變至不可磨合的境地。

再看如今在趙禎身邊頗受信任、能為其出謀劃策的,主要是寇準和李迪。

李迪同劉聖人間,自上回於官家跟前的‘忠言直諫’後,便注定與她勢不兩立;寇準雖是才華傲人, 但從來是極暴烈的脾性,加上官家還故意將其政敵提拔至恰恰壓他一頭的地步,自是極大地激怒了他。

未與官家針尖對麥芒,而姑且忍氣吞聲,就已算是莫大進步了。

而宰輔當有的燮理陰陽的氣度和手段……自是不能指望寇準的。

說到底, 目前的太子身邊, 到底還是缺了個表麵圓滑,善籌謀劃策, 擅一擊必中的隱忍人。

陸辭遺憾地歎了一聲。

——若王旦還在就好了。

而符合這些條件的人, 他還能想到一個王曾, 此時此刻卻也不在京中,而是被貶去外地,做一介地方官, 等待複起時機。

對此,自是鞭長莫及。

即便在大多朝臣眼中,官家應因過於恩寵劉聖人,才連如此荒謬的請求都肯聽從,陸辭卻認為,事實不見得就是如此簡單。

趙恒,更有可能是裝著糊塗,實則順水推舟罷了。

約莫是既不好太早收回令太子監國的金口玉言,認為如此有損顏麵,又不願眼睜睜地放任朝堂隨羽翼漸豐的太子駕馭,逐漸超出自己的掌控。

這麼一來,唯有通過暗逼的手段,讓趙禎不得不自行請退。

皇帝不願過早放權,本是情理之中。隻是趙恒沒能想到的是,因持續多年的‘天書造神’,讓知曉內情的一乾重臣心中,都被他好‘心血來潮’這點深入人心,以至於他現雖是裝的糊塗,在他們眼裡也快成真失心瘋了。

膝下並非無子,卻將弟兄子嗣抱入宮中撫養——劉聖人此舉的意圖解讀起來,是可大可小。

小是為自保榮華富貴,大是為要挾東宮。

若是心思重的,還可往那令人不敢議論、數十年前疑雲遍布的斧聲燭影的上頭聯係。

按著陸辭對官家的了解,要說趙恒就因趙禎在‘監國’一職上表現太過優異、就恨其至寧願將帝位交予並不算親近的弟兄之子手裡,那顯然是無稽之談。

但就此壓製趙禎,讓他在趙恒真正咽氣前銳氣儘失,老老實實,卻也輕而易舉。

趙禎雖多少察覺出了爹爹的意圖,但他骨子裡,卻藏著個外柔內犟、不肯輕易認輸的脾氣。

麵對不住湧來的挫折打擊,他縱倍感失落不解,仍並未打算將親手扶正的軌跡拱手相讓、叫朝中一度泛濫的惡習故態重萌。

他在看出爹爹隱約對準自己的矛頭後,隻將委屈藏在心裡,一派如常地安撫寇準、李迪等人。

等到夜深人靜,才終於沒能忍住,向遠在密州的陸辭發出了求救信。

哪怕僅衝著這份難能可貴的信任和依賴,陸辭也斷沒了繼續隔岸觀火、優哉遊哉同親朋好友歡度佳節的心思了。

丁謂雖是乘了與劉聖人同仇敵愾、官家與寇準較勁的東風,扶搖直上成了次輔,但撇開其品行不說,能力的確出類拔萃。

在他得居高位後,寇李二人,怕是將由順風順水,轉為束手束腳了。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陸辭自是不敢有半分拖延,才決定儘快啟程。

具體緣由,他也不便宣之於口,尤其是趙禎密信中的內容,他連對狄青和娘親都是隻字不提的。

他僅以‘職事有急’為由,歉然地向師長和故交們道了彆。

以李夫子為首的書院恩師們,固然可惜沒能與這罪風光爭氣的得意門生多飲上幾杯,再將人帶出門去走街串巷,好好炫耀幾圈……

然當得知陸辭是以公務為重後,就齊刷刷地改了口,對他讚賞有加。

至於外人那些個或是善意、或是惡意的漫天猜測,陸辭自是不會放在心上的。

真正讓他感到難以開口,唯有自家娘親。

街坊鄰裡皆知的是,近些年來醉心打理蒸蒸日上的小經濟、就一直早出晚歸的陸母,自獨子回到身邊後,常連鋪子都無心思巡視了,而寧可多回家呆著,樂嗬嗬地親自下廚。

臨近年關,她對此更是準備充分:不僅央著陸辭早早寫好對聯,將自家店鋪都掛上桃符,又提前購置了除夕的屠蘇酒、元旦飲的椒柏酒……

以她節儉慣了的作風,還不惜雇請了兩名廚娘,就為了給好吃食的陸辭弄一桌饕餮盛宴。

陸辭前些時日,看著她忙裡忙外,心裡暖融融的,也笑著陪她忙前忙後,收拾裡外。

卻不想才過去這麼幾天,自己就得讓她希望落空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