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1 / 2)

從朝臣們尚有閒心操持官家大婚、還偏偏選在與黨項局勢嚴峻這一節骨眼上的舉動, 陸辭敏銳地察覺出了什麼。

最為理想的情況,當然是廟堂內有盤算,對外則不願見民間落得人心惶惶,有意用陛下大婚之事安撫百姓,緩解備戰帶來的緊張氛圍。

要麼, 則是朝官們對一觸即發的西北戰事憂心忡忡, 所忖消極,方仿效先帝奔赴對契丹那場曠日持久的大戰前,宰輔王旦的做法:為確保國體無失,勸諫先帝立下太子。這麼一來, 倘若在數年之後,官家當真也麵臨似先帝那需禦駕親征的抉擇,身後亦尚有血脈留存。

但除了這兩種設想外, 更有陸辭最為擔憂的一種可能——那便是京臣傲慢, 雖對王欽若受擄感到同仇敵愾,卻是打心底地既看不起窮兵黷武的李元昊, 也不把西夏這一‘彈丸小國’放在眼裡,認定兩勢一旦交戰,黨項必敗無疑。

受這種輕敵心態的影響,他們並不看重日後戰役,才有閒暇操持皇家婚事。

思及此處, 陸辭不禁蹙眉。

若真是後者,可就大事不妙了。

由汴京傳遞出的‘輕視’信號,可是很快就會被善於揣摩上意的地方官給捕捉到的。

也唯有這一推測, 才同他那些這幾個月來陸續送去京中,但凡涉及‘先發製人,儘快對忙於整頓內務的李元昊用兵’的提議,具都石沉大海的結果相吻合。

恐怕是看黨項遲遲不動,又傳來李元昊被一乾族長反對,正焦頭爛額著……這些消息讓原本義憤填膺的百官平複下心緒來,漸漸變了心態,幻想不戰而屈人之兵。

偏偏這拖得越久,李元昊的腳跟就立得越穩,也對大宋越不利啊。

清晨正逢雪後乍晴,因春暖漸近,陸辭身上裹著的衣物也減少許多。

今日他隻穿著輕便長袍,外披大氅一件,就登上了城牆,親自巡視一番,確定工匠對擺放在城頭的新製火炮的維護無誤。

見一切進展有序,很是順遂後,陸辭微微鬆快一些。

他抬起眼來,沉默地目視李元昊如今所在的西平府方向,陷入沉吟。

——在二十二年前,那還是屬於大宋的靈州啊!

陸辭輕輕歎了口氣。

當年李繼遷趁勢對大宋擴張,強硬攻下靈州一帶,為確保無失,甚至還在次年便將首都遷來,可謂極其看重。

他的這一舉措,絕對稱得上慧眼如炬,充分令黨項的實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壯大。

對大宋而言,靈州位處偏遠,失陷的害處初初還不太顯現,但隨著時日推移,則成如鯁在喉了。

這不僅意味著大宋失去了對西北地區的掌控力,更因靈州為黃河中上遊十分肥沃的養馬地,大宋本就匱乏馬匹的窘迫處境,也隨著倏然加劇了。

此消彼長下,也不怪李元昊會自認時機成熟,這般底氣十足。

在火炮為首的□□尚未成熟的這一時期,雄踞西北的黨項和吐蕃,能擁有一支龐大的腳踏駿馬、騎術精湛、射術高明的強騎軍隊的優勢,是難以想象的大。

但凡同契丹或西夏有過交鋒的兵士都清楚,步兵一旦在無堡寨掩護的情況下,直接對上訓練有素的騎兵,即使不至於任人宰割,卻也注定傷亡慘重。

除卻折損寶貴兵源外,士氣也將受到不可磨滅的重創,容易對騎兵產生畏懼心。

再看大宋這邊,敢於大膽製定冒險戰術,強憑步兵破騎兵,以克服這種恐懼心理的悍將,數來數去,也隻剩曹瑋一人。

然而曹瑋再厲害,也分//身乏術,唯能鎮住一方。真要馳援,也不敢理守地太遠,以免中了調虎離山之計。

不過,在陸辭看來,即便狡猾的李元昊再信心滿滿,也斷無起頭就挑硬茬的狂妄,而定然會衝著軟柿子去。

秦州會是李元昊眼中的軟柿子嗎?

一時之間,連一直積極備戰的陸辭也不知,自己究竟希望‘是’,還是希望‘不是’了。

越到戰事臨近,他便越是焦慮。

隻是身為鎮守此路的陸節度,又是激化兩勢矛盾,導致這場戰事提前的謀劃人,他再感不安和煎熬,也絕不好示於人前,動搖人心。

這麼日複一日地積蓄下來,終究快爆發了。

陸辭長長地呼出一口鬱氣。

在這三年多的日日夜夜裡,他與滕宗諒等友人,對原本荒涼的秦州不知付出多少心血,經曆無數風波,才有了今天這稱得上繁華的景象。

望著街上百姓那洋溢著歡喜的淳樸笑容;看著一戶戶人家起早貪黑地忙碌,外城的房屋一座座拔地而起,人皆充滿對未來希望;再看每日城門口絡繹不絕的來人……

想到這裡,陸辭眼底不由掠過一抹不忍,輕輕地閉上了眼。

可想而知的是,戰事一旦爆發,即便能守住城池,代價也必然不小。

這些他漸漸熟悉起來的畫麵,想必在之後數年內,都難以再見到了。

——他如何會忍心?

但捫心自問,除了他大力主張,不斷增設防守工事、操練士兵、爭取周邊部族支持……從未懈怠過做應戰準備的秦州外,他還敢信任的,就隻剩曹瑋鎮守的渭州了。

至於他所轄此路的其他州郡,乃至臨路……他皆不敢抱有太大期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