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1 / 2)

經再三權衡,趙禎在五日後的早朝之上,向還對此事爭論不休的文武百官宣告了處分。

——滕宗諒錯使公用錢,按理當嚴懲,以正刑典;然法理之外仍當有人情,滕宗諒為秦州父母官,不忍見百姓受連年備戰之擾,農者無從耕種,方因一時思慮欠周,重情而輕序,挪用公用錢購入農種發放,並無私藏。其情可憫亦可原,因而應當從輕發落,奪一官,改徒知蘇州,即日啟程。

聽到官家這一決定後,以寇準為首的說情派們,率先安靜了下來。

眾所周知的是,這所謂降一級官階的懲處,除了俸祿上有輕微削減外,根本是無關痛癢的。

畢竟最為要緊的,還是實掌官職——空有寄祿而無實際職事、對空缺翹首以盼者,這世間可有數百近千。

而把原知邊陲秦州的滕宗諒,調到要較秦州而言、要富饒祥和不少的蘇州去……

這是哪門子的懲處啊,分明是明降暗升,紮紮實實地給了個稱得上肥缺的新職!

對這一比預期還要理想得多的結果,他們自是心滿意足,當然不會去做得了便宜還炫耀的欠揍事。

然而即便他們如此自覺,以為這回終於捏著切實把柄,該讓陸辭折一臂膀、友人離心的王欽若等人,卻是全然無法接受官家這暗作擢升的‘酌情減罪’的,當場炸開了鍋。

一直老神在在,隻讓韓絳在前衝鋒陷陣的王欽若,這下再不能做袖手旁觀之姿了。

遭陸辭跟官家那回的聯手算計後,他被困在西夏,忍辱負重了這麼長時日,才艱難回到故土,可不是為了繼續看著陸辭有多風光,甚至連他身邊人,都跟著‘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

眼看著官家過度偏袒,回想這年餘受到的苦楚,王欽若既是難以置信,又是氣得渾身發抖。

受這憤怒驅使,他頭個跳了出來,強烈反對的同時,更是把矛頭直指從頭到尾都不曾在此事中露麵、卻在明眼人心裡存在感十足的陸辭:“此事乾國體,不敢緘默。臣伏睹陸辭優樣之恩,曆年來無有其比……然官爵者,天下之公器,設官分職,當循序漸進,選賢任能,不宜複加崇寵、愛屋及烏,過授寵渥,使忠臣義士無所激勸,心灰意懶,也令台官監察一事名存實亡,形同虛設,甚至淪為笑柄……如今滕宗諒初為知州,竟已知越規逾矩,視國法於無物,其底氣究竟源自有所恃持,還是受人攛掇,便是不言而喻……”

聽他字字誅心,就差沒指著官家的鼻子罵,道官家過度恩寵陸辭、才連帶著陸辭的友人也受到恩惠了,百官都忍不住在心裡倒抽一口涼氣。

就連還未來得及開口的韓絳都傻了眼,當場啞了,不知說什麼好。

說實在的,小官家繼位也有好些年了,比起不時心血來潮,折騰一出天書下凡、廣建廟宇的先帝,趙禎完全稱得上兢兢業業,寬和仁厚,待臣子們更是憐恤有加。

在所有人的印象之中,小官家動怒的次數,著實寥寥無幾,卻大多都與那位曆來頗受恩寵的陸三元有著乾係。

然官家畢竟不是真正的聖賢,內心有所偏倚,也在所難免——這麼多年下來,從最初的酸溜溜,到後來見得多了,朝中文武也都漸漸平靜下來,對此見多不怪。

加上陸辭一向行事穩妥,政績紮實且時有亮眼,除此之外,為人雖交友廣泛,卻甚為低調,絕非晏然恃賴、僥求覬望之輩。

彆的不說,單是陸辭在外任職之所,無一非偏遠貧瘠之地;而在任期滿後,不說百姓依依不舍,牢記其名,隻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任地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份決心和能耐,才真正注定了他的平步青雲。

一眨眼十年過去,與小官家之間,儼然有了幾分‘君臣相得不相負’佳話的影子,也正因如此,他們逐漸服氣,才對這份明晃晃的偏愛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鮮少置喙了。

他們還真不知,在這和諧平靜的表現下,還會忽然出現王欽若這麼一位從前行事謹慎隱忍,自被俘去之後,就驟然變得無比偏激的存在。

其實王欽若要是不說還好,定然能激起官家幾分憐憫愧疚之心,不說給予重職,領幾個品階頗高的虛銜,如此好好養著,還是輕而易舉的。

誰知他這沒輕沒重的一開口,就直接把馬蜂窩給捅了,著實令人佩服。

……在陸辭歸家守孝,最為與世無爭的這段時間,還將人強行拖下場內,這不僅不智,也未免太不道義,令人不恥。

果不其然,官家在最初的茫然和錯愕後,終於反應過來王欽若究竟憤怒地陳述了什麼,臉色瞬間黑沉得能滴下水來。

他並未強硬地打斷王欽若滔滔不絕的控訴和責難,而是就這麼冷冰冰地等著,看著王欽若接著往下說。

近來常常喧鬨不堪的朝中,登時一片難得的死寂。

也不知過了多久,王欽若總算恢複了些許理智,再硬著頭皮說下去時,就多了幾分磕磕絆絆了。

等他抗議完畢後,趙禎才平平靜靜地詢道:“說完了?”

不等王欽若應答,趙禎已麵無表情地起身,轉身離去:“那便退朝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