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1 / 2)

接下來的大半年裡,陸辭作為主使頻繁往返於汴梁與青唐兩地,自然免不了路過秦州,與狄通判密切溝通,獲得相應協助。

狄青沉浸在可頻頻見著心愛之人的美妙中,卻也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這樣的好日子很快到頭。

——翌年夏末,大宋與宗珂正式敲定細則、簽訂盟約,秘定於九月中旬,由青唐城撥三萬禁軍為先鋒,曆精城十萬喬家軍為主力,發兵西進。

而大宋這邊的應對,則分為攻守兩軍:守軍以曹瑋為主將,主要以鎮守邊境、防範遼兵趁虛南下為主;攻軍則為資政殿大學士範雍所領,其中官家‘一意孤行’,不惜力排眾議,在寇準這位宰輔的鼎力支持下,檢視過往軍功,成功對狄青以超資擢用。

原不過為秦州通判的狄青被迅速獲超六資提拔,躍升與張亢一文一武,共領一軍,雖未至被成為副將的舉足輕重,也足夠讓人瞠目了。

可想而知的是,若狄青是武官身份,縱有亮眼功績,在朝中素愛論資排輩的文官打壓下,也絕無可能獲這般擢升。

他之所以獲此破例,除卻過往戰功,曹瑋、寇準與陸辭等人連連上書力挺外,更需多虧了他的文官身份——朝中以文令武,要壓製在曹瑋親傳親授下銳氣十足的張亢,自得由深得官家青眼的製科之魁狄青出手。

當再見到懷攜這份機要國書、將快馬回返汴梁的的陸辭時,狄青清楚,若無意外的話,這場短暫的相聚之後,至少短期之內,他與對方難有再見之日了。

與難掩悶悶不樂之色的狄青不同的是,陸辭仍是笑眯眯的,隻在分彆之前,鄭重叮囑小戀人了幾句:“在秦州知州的選任上,陛下可謂慎之又慎,才拖得如此之久……”

明眼人都能瞧出,秦州已為西邊戰線的命門所在,不僅肩負與宗珂密切聯係、向東軍輸送軍備的使命,更是防範北遼的機要之所。

隻是發派邊官任命的吏部,卻隻知一昧按例磨勘、進行調任,絲毫不關心邊境情勢日益緊張。

當趙禎得知,在滕宗諒因公使錢案被調往彆處後,吏部竟險些將一年近古稀之年、履曆寫遍‘中庸’二字的官員派去知秦州時,差點被氣得七竅生煙,急忙派快馬追回任命不發。

按著他們的設想是,待這位年邁官員撐過三年任期,便可圓滿致仕還鄉,卻全然不管如此安排,會對賴秦州這一重鎮以生存的諸多州郡造成何等影響。

“離最後敲定人選之日,應已快了。雖說出征之後交集不多,但為以防萬一,”陸辭微微一笑:“待他走馬上任前,你最好先與公壽通氣,好在這位新官眼前演上一場水火不容、針鋒相對的戲碼才是。”

狄青若有所思,半晌,點了點頭。

“此去一彆,距下回再見,總會有些時日。”陸辭掩下臨彆時的不舍,口吻輕快,溫柔的目光一直凝聚在狄青的麵龐上,含笑道:“還望我這身先士卒慣了的大狸奴,在日後衝鋒陷陣時,莫忘保重身體,家中……可還有人等著與你成親。”

狄青愣愣地眨巴了下眼,麵頰倏地燒紅。

經過這麼一撩撥,火苗蹭蹭地往上竄,叫他哪裡抑製得住心中澎湃情愫,當即撲了上去,非纏著人一道熬那道百嘗不膩的歡喜湯不可。

為秦州知州這一人選,遠在汴京的趙禎,嘴角都煩得生了燎泡。

按他的理想,為振作邊軍將士,這秦州的知州之位,除開他文武雙全的小夫子外,顯然還是需選武將出任較為妥當。

然而趙禎沒有想到的是,在長期以文抑武的風氣熏陶下,不僅養出了大批紙上談兵、恃才傲物的文官,更多了大批安於逸樂、一心混日子的武將。

文官怕死,武將卻也不勇毅。

當趙禎不得不妥協於吵鬨不休的朝臣,折衷派去楊崇勳這員先帝的東宮老臣,欲以其坐鎮秦州時,詔令下了半個月後,實在無法再拖延不去的楊崇勳……竟是直接從馬背上‘不慎’墜落,斷了一腿,隻能躺在床上養那身老骨頭了。

斷腿之痛雖巨,卻是一時的,楊崇勳當然狠得下心。

——他好歹是知天命的歲數了,一不為官二不為財,就為成全小皇帝那點跟臣子們對著乾的小心思跑去生死之地,當他是曹瑋那般早晚要為國捐軀的傻子麼!

趙禎起初還當這是純然的意外,不僅允了楊崇勳在家養病的折子,還發下不少賞賜,以對這位先皇老臣不幸負傷的撫慰。

但在接下來連續數次任命,都見被委派去秦州的武將先後因各種各樣的‘原因’落得不良於行的結果,趙禎哪怕再單純,也反應過來了。

哪來那麼多突發意外,不過畏而避戰的伎倆罷了!

趙禎在起初的難以置信後,便是勃然大怒。

帶頭鬨事的那些個輦官的鮮血還未徹底乾涸,就又有後繼者接連仿效,膽敢接連著愚弄他了!

趙禎一氣之下,率先嚴辦了領這‘苦肉計’的壞頭、還心安理得地拿著他的賞賜的楊崇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